
{"ops":[{"insert":"转自本人22.12.19在欧陆战争7贴吧的帖子,因为以后不再关注该吧,将陆续在里面的科普帖和杂谈转至此处,日后苏格兰独立战争之系列II,亦将在这里发布。\n写这些全是兴趣使然,随缘更新,若不是愤慨离吧本来不会发至此处,大家不必为我投币三连。欢迎加本人q3327533951及所做欧陆战争6模组“天堂之令”群211968189讨论历史,足球,游戏等\n以下为当时登于贴吧之原文:\n关于1296年至1328年的第一次苏格兰独立战争,一直都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关于其中主要指挥官,威廉华莱士(William Wallace)和罗伯特·布鲁斯(Robert Bruce)也是如此。近些年来随着多个苏格兰独立战争题材电影的火爆和欧7中二者英雄传奇的推出,两位指挥过再次为我们熟知,关于他们也有诸多争议和典故。而罗伯特·布鲁斯也一直是一个我想写写的人物,在考试后终于有时间与大家探讨一下他的事迹,近日将其整理并以不严谨和口语化的论文格式将这篇科普写出,分享来抛砖引玉。参考资料将在末尾列出,不便以及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包容。\n原帖发布于2022.12.19\n修改于23.1.11\n鸟\n\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dda52a53b5d273f847a8417506c8bd20ef6c7a51.jpg","width":800,"height":564,"size":412037,"status":"loaded"}}},{"insert":"前言:\n威廉·华莱士(William Wallace)和罗伯特·布鲁斯(Robert Bruce)都是苏格兰的民族英雄,但两个人的指挥能力和对苏格兰独立的影响是相差很大的。苏格兰独立之父,恐怕必须是罗伯特·布鲁斯。\n写在前面:\n(1)华莱士的会战能力很差,归根结底是他作为一个士绅出身者缺乏军事教育,且在起义前没有太多实战的机会。\n(2)华莱士对战争的认知能力弱,这导致他的临场指挥和调整问题很大,所以他对身边将领的依赖很强,他也有多疑,不信任自己的毛病,这导致在马里去世后华莱士多次作出令人难以理解的战术布置和调整。\n(3)华莱士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人,他对政治和战争的许多认识是粗浅甚至幼稚的,他杀俘和对内激进的态度亦是他后期声望一落千丈的重要原因。\n(4)斯特林桥战役英格兰军队出动骑兵只有数百,华莱士歼灭的主力亦是英格兰步兵。\n(5)华莱士是一个很好的组织者,他的执行力和协作能力也非常出色,1297年夏天的战局中他配合了道格拉斯,马里等贵族,带动了整个苏格兰北部的反抗。\n(6)1298年在福尔柯克惨败后,华莱士在组织方面的作用仍然显著:他可以较好的提升散漫的苏格兰义军的纪律性,这也是1304年穷途末路之时他依然可以组织起对英格兰的小规模作战的原因。\n(7)华莱士的军队根本不是电影《勇敢的心》中演出的那群野蛮人部队,他的军队装备虽然不算精良,但至少也是合乎标准的同时期中世纪军队。\n下图是华莱士的彩窗画形象,可以看出根本不是勇敢的心里面那个野蛮人。\n\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d4ec0d97303b12efeaa9216ace1e147ca999cb75.jpg","width":960,"height":744,"size":427305,"status":"loaded"}}},{"insert":"\n埃文·麦克劳德·巴伦(Evan Macleod Barron)指出:华莱士起义中真正负责战术制定和临场指挥的人是安德鲁·马里(Andrew Moray)(又译作安德鲁·莫雷),华莱士只是幕后的组织者和精神领袖。这也可以解释为何1297年马里阵亡后,华莱士再也没有打过胜仗。苏格兰独立战争的研究专家里德·斯图尔特(Reid Stuart)也表示,华莱士欠缺基本的军事素养,他只知道如何鼓舞人,却根本不懂怎么领导和指挥人。在1298年福尔柯克战役中,华莱士甚至连他本身具有的宝贵品质也失去了,离开了马里后他不再信任自己的部下,他也完全不按照起义军过去熟悉的打法来制定战术。巴伦认为:“福尔柯克这场战役根本就不应该打。因为构思福尔柯克作战计划的华莱士和构思斯特灵桥计划的华莱士完全就是两个人。”华莱士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人,甚至我们可以认为他在斯特林桥和之前的胜利其实都是马里代他指挥的。长腿爱德华将他视为头号敌人只是因为,他确实是当时苏格兰最能代表反抗精神的人。\n在华莱士取得大胜的斯特林桥战役中,他用长矛阵斩克雷辛厄姆的故事被考证是虚构的。而这一次战役,也可以归结为英军轻敌,并且从未见过苏格兰的长矛方阵,最终在不利地形中遭遇惨败,许多士兵掉下塌陷的桥梁落水身亡。\n图为斯特林桥\n\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ce0600fabad5ab01ec899e05d52aaf70699e375b.jpg","width":960,"height":480,"size":397326,"status":"loaded"}}},{"insert":"而在一年后的福尔柯克战役,有备而来的英军就将华莱士的部队击溃,华莱士在见识到英军长弓的威力后,根本没有对自己的部队进行任何调整,甚至继续维持着笨重的长矛方阵。里德也认为:“在福尔柯克,华莱士做的一切就是把他的军队排在原野上,然后开始发呆。”此战华莱士损失惨重,逃入森林才活命下来。后来华莱士继续和英格兰人进行游击战,但都难以再造成杀伤,他的威望也一落千丈,不久后辞去了一切职务。六年后被部下出卖,然后被英格兰人送到伦敦处死。\n罗伯特·布鲁斯则始终是苏格兰独立战争的主力,他作为一个接受过良好军事和政治教育的贵族,比华莱士更加精明也更加善于变通。华莱士滥杀英格兰俘虏引来报复,对内态度激进,与大量苏格兰贵族不和随后结仇,这一系列事件也让华莱士成为了对苏格兰许多贵族的威胁,最后华莱士死时,各地抵抗军没有一个人愿意去救他。\n下图为16世纪弗洛登战役中英格兰和苏格兰士兵形象,苏格兰军队护甲变化不大,因为没有找到很好的苏格兰士兵特写,此图可供参考\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1457382ed6533d37847dc69e782979d35c8c773f.jpg","width":960,"height":720,"size":599032,"status":"loaded"}}},{"insert":"\n\n而布鲁斯在被英军击溃后,宣布归顺,并且在暗中策划反对活动。华莱士在1298年惨败后,布鲁斯成为苏格兰抵抗者的代表,并且在1306年加冕为王,不断和英军进行游击战。到了1314年,布鲁斯的实力已经足够壮大。\n恩威并施,降伏苏格兰的长腿爱德华这个时候已经去世了,他的同性恋儿子卡那封的爱德华二世是个草包(如果有兴趣我以后也可以写写他,一个很憋屈搞笑,战术能力负分,夹在爱德华一世和爱德华三世间显得颇为无能,但其实并没有传说中那么不堪的君主)。\n1314年6月23日,班诺克本战役爆发,在这场战役的部署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个点:\n1. 布鲁斯很明显吸取了华莱士失败的教训,他为长矛兵配备了铁质头盔和皮质全套护甲,用于防箭。\n2. 长矛兵都配备短武器,以便近战搏杀。同时配备轻骑兵,用于在关键时候冲击英军阵型。\n3. 爱德华二世将大本营驻扎在距离布鲁斯8-10里的地方,许多史学家批判他的这一决定,因为在尚不能确定是否会爆发战斗的情况下,这种距离既不利于绕开敌人。如果要发动进攻,也不能及时接近敌人。\n4. 爱德华的布阵给了布鲁斯渡过福斯河的机会,他指挥部队进入了一片两翼有林地的平坦地区。布鲁斯把部队分割为四个部分,构成一个菱形的编队。东部的道格拉斯,北部的伦道夫,南部的布鲁斯,西部的基思能够互相掩护。两侧的林地很好的限制了英国人的骑兵。\n5. 爱德华二世急于营救斯特林城堡,在一周内行军七十英里。之后才开始制定计划,最后战争开打的时候,他的部队首先还要渡过班诺克本溪。\n下图是班诺克本战役的双方布阵,之后我会放出福尔柯克战役作为对比\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1ee495bfe7ce19250ccfe70a8f32608fbacb0082.jpg","width":960,"height":761,"size":508232,"status":"loaded"}}},{"insert":"\n诺克本附近多沼泽地,英军的骑兵的冲击力受到了极大限制。6月23日,格洛斯特伯爵和赫利福德伯爵的骑兵方队跟在前锋小队后方渡过福斯河,挡住了苏格兰人前往斯特林城堡的道路,这一步非常重要,因为只要英格兰人能在河外的平原建立据点,就可以将苏格兰本军和围攻部队联系切断。因为斯特林城堡已经和布鲁斯达成协议,如果城堡在仲夏前还不能解围,他们的指挥官莫布雷就会将城堡和平交予苏格兰人。\n正当格洛斯特和赫利福德的军队渡过福斯河时,他们发现了在这里侦察的罗伯特·布鲁斯,赫利福德的侄子亨利·彼鸿(Henry de Bohun)当即单枪匹马冲向布鲁斯,但却被布鲁斯躲开,反身手起斧落将彼鸿砍为两段,英格兰军队立即大乱,布鲁斯指挥伏兵杀出。慌不择路的英格兰人有的冲入沼泽地被困,有的直接撞向了正在被围的斯特林城堡,只有一部分人跟着格洛斯特和赫利福德回到军中。根据在班诺克本被俘的英格兰军官托马斯·格雷的记载,英格兰的骑兵在沼泽地区完全无法发挥冲击力,连续被苏格兰人的长矛击败,格雷自己便是因为坐骑被杀落马被俘,当两军激战时,布鲁斯的侄子托马斯伦道夫带领军队赶到,彻底击溃了两位领主的部队,英格兰的威廉·戴恩科爵士(Sir William Deyncourt)在随后的战斗中阵亡,一直到晚上,爱德华二世才得知了格洛斯特和赫利福德战败的消息,在夜里,英格兰军队渡过班诺克本溪,试图建立他们的新阵地,然而当天亮后,爱德华二世却看到了森林中的苏格兰部队早已在掩护中推进到了他们的阵地前。传说,爱德华在此时看到苏格兰的士兵纷纷跪下来祈祷宽恕。他的随从回答他:“是的,他们在祈求宽恕,不过不是请求你的宽恕,是请求上帝。”\n(\"They pray for mercy!\" \"For mercy, yes,\" one of his attendants replied, \"but from God, not you. These men will conquer or die.\")\n\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4f1e6f6dac30d540db2d5bd6ebe27b2def45af47.jpg","width":504,"height":350,"size":176491,"status":"loaded"}}},{"insert":"\n班诺克本战役中苏格兰军队大约有6000-8000人,英格兰军队更多,爱德华二世征集了本土,威尔士和爱尔兰的两万多名士兵,光是重骑兵就有2000人。其军队构成和战术布置,对比1298年爱德华一世指挥的福尔柯克战役,其实并没有太大变化。而福尔柯克的地形其实也是沼泽和溪流密布。然而指挥这种在中世纪算大规模的复杂作战,非常考验指挥官的策应能力,虽然有长腿爱德华的作业在前,但爱德华二世的指挥能力很差,抄作业都做不到。在前一天遭遇失利的格洛斯特伯爵劝告国王避开苏格兰军队锋芒,尽可能推迟战斗。但爱德华二世执意要发起进攻,格洛斯特只得再次带领骑兵出战,很快就被苏格兰人的长矛方阵击毙。爱德华二世再次对长腿爱德华战术进行了拙劣的模仿,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军队绞杀在一起,本就犹豫不决的爱德华二世很快因为担心误伤下令长弓手停止射击。他学习其父,将长弓手部署在两翼,然而在两翼都是林地的班诺克本,英格兰骑兵无法复制福尔柯克中长腿爱德华直冲约翰·斯图尔特,之后切割苏格兰人的战术,英格兰军队根本无法掌握苏格兰人的动向。当爱德华将长弓手部署在薄弱的侧翼后,苏格兰指挥官罗伯特·基思带领500名轻骑兵杀出,击溃了长弓手部队。爱德华二世的胡乱指挥,让英格兰军队彻底失去了配合,英格兰骑兵失去机动能力,长弓手被冲散,苏格兰的长矛方阵在抵御骑兵冲锋后立即扔下长矛使用战斧砍杀英军,陷入混乱的英格兰步兵也被早已潜藏好的苏格兰弓箭手逐个射杀。溃逃的英格兰军队自相践踏,有的掉入福斯河淹死,有的陷入沼泽动弹不得,被追上的苏格兰人杀死。这时候,詹姆斯·道格拉斯的部队赶来给了英格兰人最后一击,因为英军已经彻底溃散,布鲁斯和道格拉斯下令苏格兰军队无需保持阵型,扔下笨重的长矛自由追击英军。许多苏格兰农民得知英军溃败,纷纷拿出农具,高喊着“活捉爱德华”,赶来攻击逃命的英军。\n下图是班诺克本战役两天的示意图和福尔柯克的比对,不同于很多持续几个小时或者就一天的中世纪战役,班诺克本打了两天多。\n\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f526d7bae2069f835725e2139cf01d63439f8c80.jpg","width":960,"height":679,"size":316294,"status":"loaded"}}},{"insert":"\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9db53de29fb4abe61d7fe1c6c7cf7ce75c6dc572.jpg","width":1280,"height":905,"size":491046,"status":"loaded"}}},{"insert":"\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689f54073071a81fcf356535f82d99aca299ec73.jpg","width":686,"height":586,"size":194298,"status":"loaded"}}},{"insert":"\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cba0e6afb25159ecb267e4e31f44eaae42a6be14.jpg","width":694,"height":602,"size":164761,"status":"loaded"}}},{"insert":"斯科特·麦克尼尔(Scott McNair)记载,爱德华二世的骑士吉尔斯·德·阿让坦(Giles d'Argentan)和艾默·德·瓦朗斯(Aymer de Valence)意识到大势已去,强行将依然在指挥战斗的爱德华二世拖走,把他护送到安全的地方,阿让坦告诉爱德华,“我的任务是保护陛下,而现在我已经将您护送到了安全的地方,之后我就该和您永别了,因为阿让坦还从来没有在战斗中临阵脱逃过,现在也不会。”随后阿让坦调转马头迎着苏格兰军队冲去,旋即被杀。\n阿让坦是一名为医院骑士团效力的诺曼骑士,他在十字军东征中被拜占庭皇帝安德罗尼卡二世俘虏,爱德华一世欣赏他的能力和威望,将他赎下,此后阿让坦一直担任爱德华父子的保镖。\n苏格兰诗人约翰·巴伯(John Barbour)记载,逃亡中爱德华二世口渴想要喝水,但被道格拉斯的苏格兰军队追击的甚至无暇打水,可见其狼狈。\n可以说,从阿尔弗雷德大帝成为撒克逊人的国王立国以来400余年,英格兰从来没有遭遇过伤亡人数如此之大的单场战役。\n爱德华二世带着500名骑士逃向斯特林城堡,然而苏格兰籍的英格兰城堡守将菲利浦·德·莫布雷早已打算如约将城堡和平交给布鲁斯,因此拒绝给爱德华开门。而身后,道格拉斯还继续带领一支机动部队追击英军。爱德华二世只好逃到邓巴城堡,然后乘船离开。\n图为爱德华二世,著名的同性恋国王。其父长腿爱德华晚年发现他“对一名骑士的喜爱没有节制”,而一度传出剥夺其继承权的传闻。后来爱德华二世的统治期间多次被弹压,最后也死于莫蒂默的叛乱。\n虽然卡那封的爱德华是著名中世纪哲♂学家,但他被铁棒爆菊而死是谣言,狄更斯就曾经指出这个说法站不住脚的地方。真实情况很有可能是爱德华二世不堪屈辱设法自杀。\n\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288da0e81dd566300c2a234cca1373bda6fd6c4c.jpg","width":500,"height":599,"size":295616,"status":"loaded"}}},{"insert":"\n班诺克本战役结束后,英格兰在苏格兰最重要也是最坚固的据点斯特林城堡被兵不血刃的交到了布鲁斯手中,布鲁斯下令将这里夷为平地,一方面防止城堡被夺回,另一方面也打击了英格兰人的士气。另外一座重要据点博斯维尔城堡(Bothwell Castle)也在不久后投降,躲在这里的赫利福德伯爵被抓了出来,到了班诺克本战役的第二年也就是1315年,全苏格兰只剩下贝里克还在英格兰人的掌握中。\n英格兰人的势力几乎全部退出了苏格兰,损失过大也让他们暂时难以发动新的进攻,布鲁斯随后发起了夺取爱尔兰的战争,1320年,五十一名苏格兰贵族发表了谴责英格兰侵略苏格兰,要求英格兰承认苏格兰独立,并且要求教会取消对全部苏格兰贵族绝罚的阿布罗斯宣言。1328年,英格兰终于在爱丁堡-北安普敦条约中承认苏格兰独立。\n罗伯特·布鲁斯从1292年开始参加反英战争,一直到1328年才获胜,布鲁斯自己也从18岁的小伙子变成了54岁的老人(就中世纪而言)。而华莱士,早在23年前就被杀了。在苏格兰被承认独立的第二年,罗伯特·布鲁斯就去世了。2016年,专家对布鲁斯进行了尸检,认为他身上可能早已患有多种癌症。他早就拖着病体作战多年,苏格兰独立后心中无牵无挂的布鲁斯很快就死了。\n图为《法外之王》里的布鲁斯形象,他是当之无愧的苏格兰独立之父。\n\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ec3749029d84c03e77d169771f72c4070cee3469.jpg","width":615,"height":649,"size":339743,"status":"loaded"}}},{"insert":"据说,布鲁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逃到了一个山洞里。他看到有一只蜘蛛在织网,随手就把网给弄破了,但蜘蛛很快又把网给补了起来。他又不耐烦的将网给弄破,但每一次蜘蛛都很快又将网补好,就这样到了第七次。于是布鲁斯恍然大悟,明白了坚持不懈才能成功的道理。鼓起勇气,重新投入了他的战争中。(这个故事最早见于19世纪初,和另一个同样蜘蛛故事的主角阿瑟韦尔斯利是同一时期,因此关于谁是这个故事正主存在争议,但考虑到韦尔斯利和拿破仑交手次数和情况显然与故事不合适,因此现在多认为该典故最早描述罗伯特·布鲁斯)\n布鲁斯也是“勇敢的心”典故的正主,在布鲁斯死后,道格拉斯,基思等人继续和敌人进行了斗争。布鲁斯生前曾经为了独立事业做出了很多阴险残酷的事情,比如教堂杀人,背叛盟友,抛弃妻女。布鲁斯一直希望通过参加十字军来赎罪,但他晚年早已百病缠身,不能远行了。詹姆斯·道格拉斯根据布鲁斯的遗愿,带上他的心脏,加入了在西班牙对抗摩尔人的十字军战争。道格拉斯不幸中了埋伏,他取出布鲁斯的心脏奋力抛向前方,高喊着:“勇敢的心啊,现在向前冲吧,就像以往汝曾经做的那样,道格拉斯或追随着汝或战死!”对敌军发起冲锋,最终英勇牺牲。后来,幸存的苏格兰士兵找到了道格拉斯的遗体和布鲁斯的心脏,将他们带回苏格兰,安葬在罗克斯堡郡的梅尔罗斯修道院。\n图为布鲁斯和蜘蛛\n\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9d622568c723904b3b9c28723ecb1b5c844405fb.jpg","width":744,"height":1116,"size":638655,"status":"loaded"}}},{"insert":"\nReferences(懒得按格式了,反正也不是正经论文)\n埃文·麦克劳德·巴伦 《苏格兰独立战争》\n亨利·休《1298 年的苏格兰》\n里德·斯图尔特《苏格兰低地之战》\n赫伯特·麦克斯韦,《班诺克本之战》\n赫伯特·麦克斯韦译,托马斯·格雷著《托马斯·格雷爵士回忆录》\n约翰·巴伯,史诗《罗伯特·布鲁斯》\n斯科特·麦克尼尔《罗伯特布鲁斯》\n\n\n附上我在欧7吧关于一位吧友问题的个人看法\nQ:我很好奇长腿爱德华的草包儿子跟华莱士打谁会赢,凭借兵力优势长腿在世的话布鲁斯会是下一个华莱士吗?\nA:第一个的话,爱德华二世虽然指挥能力很差,但他手下有一批优秀的将领和军队,如果是长期作战,华莱士自然不是他的对手。第二个,单论政治手腕布鲁斯肯定不是长腿的对手,但同样,如果长腿不开天眼看见此人以后必然推翻自己家族在苏格兰的统治,老谋深算的布鲁斯也很难会成为他的眼中钉。\n\nQ:布鲁斯能不能征服爱尔兰,统一盖尔\nA:本身准备不足,对爱尔兰当地的统治又没有基础,与其说他是想让他弟弟/自己得到爱尔兰不如说是单纯想给英格兰施压,布鲁斯兄弟对爱尔兰的行动是注定会失败的。\n\n\n再次谢谢大家的支持\n\n鸟\n3327533951\n2023.1.11\n\n"}]}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