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有效控制「躁郁症情绪」的好方法
情绪管理,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多少有点困难。
双相情感障碍的朋友,在这点上,体会更深。
时而情绪高涨,时而低落悲观……在这样的情绪循环周期,复杂难搞的情绪,让双相病患的生活处处充满不可预测性和危险性。稍不留神,就会持续恶性循环,甚至酿成自杀恶果。
01 向别人解释情绪,很难
L上次和我聊天,就说到一件关于自己抗病的事。
他双相10年了,严格意义上,已经算是很有经验的「双相剩斗士」了。
这些年,反复进医院,吃药,就像家常便饭,他也因此常和我们开玩笑说,「为了治病嘛,我这是有怨言,但不多。医生对于我来说,主打的就是一个陪伴」。
这几进几出医院的过程中,也有件事情一直很困扰他,那就是,每次医生问他最近情绪怎么样,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比如说一段时间的整体感觉,他倒是知道自己大概处在哪个状态,是抑郁还是躁狂等。但再细节点就不会表达了,更不要提每个重要时间点的情绪状态了,残存的零星记忆拼凑不出来一个完整的情绪表达。
就拿愤怒这个情绪来说。许多不同的事情都会引发愤怒。
对于双相的L来说,他的愤怒触发因素,可能就与其他人不同,一场北京早高峰的地铁延误、一个「感觉其他人在背后对自己指指点点」的觉察、一次自己不小心搞砸了的活动等,或许都是导火线。
心理咨询师告诉他,只有识别触发因素,管理情绪状态,才能更好地体察、接纳、合理表达、纾解自己的情绪。所以第一步,你一定要先学会记录情绪。
L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除了吃碳酸锂等药物,他试了很多办法来纾解自己的极端情绪,跑步、听音乐、找朋友喝两杯、去大自然露营、甚至还培养了搭乐高的爱好。
但最后发现,还是记录情绪对他的改变最大,起码当医生再次问「他最近怎么样」的时候,他能给出更细节的情绪监测记录,帮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肉眼可见自己的情绪变化,也能让自己对治疗更有把控感、心里更踏实。
这里,朋友L说的情绪记录,操作简单还不花钱,除了要坚持,还是有一定技巧的。记录不好,起不了作用。
02 记录情绪,让情绪可视化
情绪是心理能量的投射。虽然记录本身是一种抒发情绪的方式。但是记录情绪不等于记录想法,也不等于记流水账,要想真正达到情绪跟踪效果,还需要会点记录的「门道」。
好心情健康建议您最好能做一张情绪图表,定期跟踪情绪状态。也可以用一些情绪记录软件写情绪日记。
怎么做?往下看。
1.情绪记录的关注点在「情绪感受」上,而不是记事的流水账
记录如下几项:
发生时间、触发事件、情绪标签、情绪程度、想法、应对策略
每天触发你情绪的事件,因为什么事情而产生了情绪波动,当时是什么感受,你怎么应对的。
2.学会给情绪打标签
这里可以给情绪打标签,比如快乐、生气、悲伤、害怕、厌恶等。
如果能细致分类更好,通过一个或多个情绪标签来描述,可以明确具体的标签,能够准确反映你的真实情感状态。
比如下图这样:
3.直观看见情绪的严重程度,有个技巧
那就是「按0-10分」进行某种情绪程度的打分。
其实,这类似于医学上常用于疼痛的评估的「视觉模拟评分法」,是一种主观评估的方法,通过指示两个端点之间的连续线的位置来表达程度。比如左侧一端表示无痛,另一端右侧是剧痛,病人指出自己处在中间的哪个位置。
而嫁接到情绪程度的主观测定,也同样适用。
举个例子~
出现生气愤怒的负面情绪,你可以在标记「0-10分」在两端,然后指出自己的情绪在哪个位置。这样,你就能清楚看见自己某种情绪的视觉状态。
4.回忆记录触发事件本身时,客观具体观察,把自己抽离出来
记录触发负面情绪的事件,用「第一人称」具体、客观描述问题,尽可能详细地描述触发事件的细节,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对话、情景等,并且记录事实,而不是对事件的评判或情绪反应。
例如,你可以记录「我今天很生气,因为在地铁推搡的人群中,那个人踩了我,我和他对骂了。」
而不是充满指责的主观描述「该死,这个讨厌的家伙,踩死我了,他自己多重不知道吗?赶着投胎么?气得我就不行!只想打人,骂他都是轻的!」。
5.记录引发负面情绪的消极想法,以及转变的积极想法
这样可以通过转变想法前后对比,体会内心的负面情绪是否变化,比如记录消极想法后,给情绪打分,以及转变后积极想法后,再次给情绪严重程度打分,看看有没有下降。
还是地铁被踩的例子,例如,消极想法记录「他真是个讨厌的人」,标记情绪并打分后;积极想法记录「今天地铁人多拥挤难免的,他也不是故意的」,然后再标记情绪并打分。
好心情健康希望这个记录情绪的方法,能帮助躁郁症的朋友们更好地管理情绪和了解自己,帮助疾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Yasui-Furukori N, Nakamura K. Bipolar disorder recurrence prevention using self-monitoring daily mood charts: case reports from a 5 year period. Neuropsychiatr Dis Treat. 2017 Mar 7;13:733-736.
[2] Townsend J, Altshuler LL. Emotion processing and regulation in bipolar disorder: a review. Bipolar Disord. 2012 Jun;14(4):326-39.
[3]顾艳虹,施忠英,李华,等.基于情绪智力模型的情绪管理方案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护理管理,2022,22(07):1009-1014.
[4]王艳梅.积极情绪的干预:记录愉快事件和感激的作用[J].心理科学,2009,32(03):598-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