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个人可以如何实践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我们个人可以如何实践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参与:冷芸时尚2群群友
时间:2022年2月13日
庄主:Cara Liu-上海-品牌活动策划&公关
▼ 以下的冷芸时尚圈讨论是就行业问题的讨论及总结。这些分享属于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并不代表冷芸个人观点)。希望通过此种方式能让更多行业人士受益!
|一|
现今可持续在我们生活中的状态
庄主:
在开始之前我们来做一个反应测试。这是我曾经在建筑大王看过一个问题,大家可以根据情况1和2,看看自己的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什么?
如果你家起火了,你是什么反应?
情况1. 你看到火了
A:判断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灭火;
B:要么去灭火,要么不去灭火。
情况2. 你没看到火,别人告诉你,你家起火了。
A:判断这个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判断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灭火。
B:要么去灭火,要么不去灭火。
芸友王倩:
情况一,我选A。情况二,选A。
芸友若三:
情况二选A
芸友Angen:
我都选A。
庄主:
接下来我想听听大家对“可持续”,“永续”,“生态”这些词的印象是什么?有什么看法?
芸友Vincent 郑:
我的印象是“持续性”。
芸友Angen:
我的印象是“绿色环保”与“可循环利用”。
庄主:
我个人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是因为疫情。我感觉是我们的行为导致的自然迭代,比如疫情爆发一个月之后,空气质量变得前所未有的好。
芸友Angen:
我在2020年做过一个关于牛仔裤供应链的调研学习,发现牛仔面料特别污染环境。我看到家里的旧衣服特别多,都是大学时候每次回家寄回来囤着然后继续买造成的。之后我开始关注旧衣回收、改造。
芸友若三:
不光是牛仔面料,很多染色和印花工艺也很污染环境。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刻字膜”来代替印花,应该可以减轻一些污染。
庄主:
植物染是不是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去过贵州,我感觉植物染和苗绣等工艺是被大厂抬高价格的。
芸友若三:
植物染很贵,没有几家公司会选择。
芸友Angen:
第一家出现激光处理牛仔裤技术的公司是LEVI'S,但去年我在上海时装周展会上也看到国内已经有很多做激光处理牛仔裤的供应链,让我感觉我们国家的纺织行业很厉害。植物染的成本比较高,很难量产,目前都是纯手工染。牛仔裤的靛蓝应该是要用板蓝根染色,如果用植物染的话,板蓝根好像在植物染里属于比较贵的染料。但是我感觉植物染的衣服在云南还是很难卖的很贵。
芸友若三:
在云南植物染一缸大约收费多少钱?
芸友Angen:
我有一个做植物染的朋友是我之前在集市上认识的。他自己做的手工植物染围巾都特别漂亮,套染了很多次。但是他们就感觉好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植物染要卖这么贵之类。
庄主:
手工耗时都很长,工艺费劲,特别是经过设计的,我之前认识一个朋友做文化推崇的朋友,他们当地的人做这些价格就还好。
芸友Angen:
价格我没有具体了解过,我之前找我一个大理的朋友给我染布大概是80块钱染一块3米的布,我今年找了一个在昆明做植物染的朋友给我染了一些旧衣服,大概35元一件,不过之后他说会按照每件的工艺来收费。
芸友Vincent 郑:
植物染色颜色较少。
芸友Angen:
是的,植物染的颜色比较淡雅。有一些颜色还不太稳定,批量产的话比较容易出现色差。
芸友王倩:
如果服装卖得太贵国内消费者可能会不买单。
芸友若三:
在杭州普通的染色都要收费30元,环保染都是80元起步。
芸友王倩:
我认为草木染可以标准化,但是很难工业化。
芸友若三:
是的,而且染色时对染色的人影响也不好。我们很多同事都说染色剂有毒,染色的人挣的是辛苦钱。
芸友Angen:
我之前自己也在家里做过一些植物染色实验,有艾草染,苏木染,核桃皮染,还有其他的黄檗,莲子,石榴皮我也试了一下。我的染媒剂用的是明矾和蓝矾。艾草染出来衣服有一种特别好闻的清香。苏木颜色很漂亮,但是我后来听说不是很稳定,容易掉色,红色是植物染里比较不稳定的颜色。
庄主:
有次客户要求我们用环氧树脂做装置,我做了一个月后,昏倒在医院门口,我感觉就是吸多了毒气导致的。
芸友王倩:

这是我朋友染的真丝缎。
芸友Angen:







前面三个图是我们做的再生市集的装饰物,植物染的布是我做的。那个大象是绿案创始人Leo的旧T恤,我用苏木染了以后剪下来的,表达了云南有大象,鲜花和海鸥。第三张的装饰牌也是用我自己的旧衣服做的植物染。吊带是艾草染色,还有几件核桃染和其他几种混染的在集市卖掉了。


这两件是今年我那个专门做植物染的朋友给我做的植物染旧衣改造。上面那件衣服是我高中时候的牛仔衬衫,染之前已经发黄了,染了后像新的一样。我的好几件旧衣都被植物染拯救了。
庄主:
对于之前的问题,我来总结下我个人的想法。我认为永续是一种有古希腊哲学的浪漫感,艺术则是人类对永恒追求的载体。对于永恒来说,首先需要永续,然后到执行层面才是可持续。如何让更多人成为更好的人,生命才有希望,这是我认为的可持续。如果我们看待为人和人以外的事物,除开人创造的事物,我们称之为自然,而我们需要守护的也就是我们无法创造的事物。
其实对于两种情况不管选A还是B,问题都不在于是否着火,而在于是不是你家,也就是看大家怎么解读“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认为”的,以及所有人都“认为”的你家,不是被自然属性定义,而是被社会定义的。但于生态来说,我们的“大家”真的起火了。
接下来我想问问大家,可持续是为了永续,那我们当下能做什么?
芸友若三:
生活中少使用塑料袋,工作中尽可能的多使用环保可降解面料。最近旧衣改造很多人在做,我有个朋友要回家开工作室专门做衣服二次设计改造,这是一个趋势吗?
芸友Angen:
我觉得还是要把可持续观念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减少塑料袋使用,出门可以多带环保帆布袋,我现在去买菜都用布袋。
庄主:
我现在就是在家里,在露台做点种植,做下城市朴门永续实践。但是遇上上海天气变化,我秋播的幼苗会一夜之间死掉,得等开春。
芸友Vincent 郑:
帆布袋要环保需要用废布来做,不然帆布袋的资源利用和碳排放更高。

|二|
有关可持续产业的发展案例
庄主:
我之前有去丽江附近村子里的维岛农场,接触到了朴门永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了解朴门永续?这是一种设计及实践方式,通过设计一个能够自我循环的生态圈,实现农作物,动物,野花,野草,人类和大自然给予的不可再生资源的自我循环。


目前朴门实践者或其他有机农场实践者大多选择在某个较偏远的区域内建立一个自己的农场,通过课程、民宿、自然教育等方式运转。
刚开始我去农场也在某些层面上对这种方式抱有怀疑,比如这是否只是满足自我舒适区的实践,而并没有在践行朴门的推广普及呢?但后来经过一些了解,我觉得实践者是通过选择相对来说比较好入手的地方开启实践。比如更偏得远的地方有较低的土地租金,良好的自然环境,较低的人力成本,附近村落人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他们对自然万物的崇拜于尊重。
朴门实践者或其他农业实践者大概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先画出一个圈,慢慢扩大和蔓延圈的范围,就像农村包围城市战略,这是我现在的想法。后来我想在城市朴门,在自己家阳台实践。我在家用做波卡西堆肥,浇植物,并且味道不大。
植物|关于波卡西堆肥的所有疑问看这篇就够
芸友若三:
现在垃圾箱都没有干湿分离,这样厨房的湿垃圾就可以用来做花肥。
庄主:
我去云南过了一个月,在咖啡庄园里学习。



那里生态环境很好,300亩地由小凹子一家人打理。小凹子的咖啡树种植只在半山,保留山顶茶树,利用茶树给咖啡豆遮阴,部分混植其他树木提高咖啡树的存活率,庄园有成熟的游学和自然教育课程。

他们的自然教育也做的不错。
芸友Angen:
他们有用咖啡做一些循环利用之类的工作吗?
庄主:
有,起码有机不打农药,虽然买肥料,因为需要量大。混植我觉得做的很好。多样性让咖啡豆口感更好。他们现在不做水洗咖啡豆,因为水洗咖啡豆的处理方式在排水阶段会影响水质的PH值,所以现在小凹子主要做日晒和蜜处理这两种咖啡豆,这是环境问题对小凹子庄园的种植方向带来的改变,也是社会制度和农业商业发展的直接影响(精品咖啡导向)


这是之前的水洗池,现在都不用了。
所以朴门设计理论很完善,长期来看散养就行,只要保持生物多样性,减少人为参与即可。
可持续生态设计课程/朴门永续PDC跨年招募
芸友王倩:
我感觉如果场地允许,小规模执行似乎是可行的。
芸友Angen:
畜牧业其实也会产生很多温室气体,之前看过一个纪录片说一头牛一天要排出的二氧化碳很多。所以他们有人还在研究用菌丝做的素牛食品。
芸友王倩:
国内做自然教育的也逐渐多起来,特别是接触大自然的需求。
庄主:
是的,也提供了蛮多就业岗位的,只是我一直在想怎么可以让城市更关注起来。如果能有企业普及就好了,毕竟都是社会人。除了环境以外,任何领域的可持续都是健康的发展。
芸友Angen:
我认为自然教育很棒,从小孩开始教育最好,有时候大人很难改的习惯,小孩子回家还会教育家长。
庄主:
玩泥巴,捡树叶...孩子能从自然中学到这5点
芸友王倩:
这是不是属于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的现象?
庄主:
我觉的不是,我觉得是社会化进程中的人类需求。城市病让人需要绿色,这算是导向。
芸友王倩:
毕竟认识自然的一部分,如果隔断这种链接,身心都会出问题。我种花就可以缓解焦虑。
庄主:
我还去了云南勐腊,有幸认识了傣族国家级象脚鼓舞传承人波罕丙老师。波老师从小就喜欢音乐和舞蹈,他有六位师傅。他的象脚鼓舞学习是小时候看着老人跳偷学的,模仿和请教是他的童年。成年后波老师不断整合象脚鼓舞的古老跳法和精髓,慢慢形成自己的体系化的教学,从打鼓到做鼓,每一个步骤都是经过和老人学习以及自己的摸索调整精进的成果。比如调整象脚鼓底部的两个鼓洞的孔径大小对声音的影响,比如使用木料对声音的影响,以便让鼓发出更美的声音。
他跟我说他的徒弟在传承上与他有很多争执。波老师觉得传统的根上的东西不能变,变了就不是象脚鼓舞了。文化传承的可持续性可以在宣传传播,编舞方式上变化,但是做鼓和舞蹈的基本功是传承的根基。
芸友若三:
传承和非遗都需要更多人来尊重。
庄主:
是的,国家扶持只是一方面,发扬光大真的需要后继有人。但继承的人也需要鼓励,他们也有不一样的想法。
芸友若三:
是的,这方面很多设计师都在采用非遗的工艺做设计,包括国家现在都在做响应的扶持,而且现在都在提倡民族自信,我觉着非遗之类的更能体现出民族产物的珍贵。
芸友Angen:
民族文化很有意思,昆明的图书馆里也有很多民族服饰文化书籍。
芸友若三:
我每次看到这种民族舞都会联想到大自然和原生态民族时期。

|三|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庄主:
最后来说一下企业的可持续,我个人观点总结:
1.核心理念(最重要的)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和第一步都是核心理念也就是创立的初衷,我觉得这是一个信仰一般的东西,是根基,是信念。根基不动,房子才不会造成你不想要的样子。这也是可持续的企业发展在后期每一步需要审视的。
2.参与者受益企业发展关于收益问题,只有参与者受益,才能持续员工的就业率,且持续发展下去。
3.在一定“设定”下能接受无序和重组打破,扩大边界。我认为的设定是一定的规则制度,在制度的大框架下人可以无限的游走,任意的动作。比如说画一个圆,里面的人可以是肆意行走,圆圈可变大可变小,但肆意行走的人是自由的,他们还在圆圈里。企业发展我觉得是以自然为首,其次是人。
芸友若三:
庄主可以举例一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案例吗?
庄主:
比如日本的企业家稻盛和夫。我认为的可持续企业发展是初衷根基一定不能变,服务于员工和参与者,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良性企业。我觉得ERDOS也做的很好,与他们合作感到企业文化很好,员工很团结,且有效率。
芸友王倩:
那我们传承并且传播文化多样性也是一种可持续的表现吗?
庄主:
我觉得是的,就企业来说,良性的市场导向都是社会可持续,只是要以自然为首。比如之前说的象脚鼓舞传承人。
芸友王倩:
这和我们的哲学思想也非常契合,天人合一。
庄主:
是的,也和很多少数民族一样,信仰万物有灵。比如布依族,拉祜族,甚至佤族。
芸友若三:
现在国内有哪些企业在做朴门永续?我看百度上有介绍但感觉并没有实际案例,目前都是处于实验阶段。
芸友Angen:
我感觉可持续是一种延续和循环,文化的源源不断代代相传也是一种延续。如果再把民族传承和环保联系起来感觉更好。
庄主:
朴门永续设计理论据我了解目前没有企业在做,我是受到启发,认为可以运用到企业管理上,也可以结合办公室政策。
芸友Angen:
其实有很多民族的手工艺都很原生态,有一些很古老的织布方法就很环保。我感觉企业理念从自然出发会对社会有很多正向的引导。
庄主:
是的,不过我去过的寨子虽然没有环保普及,但是大家就是知道循环利用,因为他们的本质上生活中习惯节约。比如朴门里建立一个完善的生态可自我循环系统,减少人为参与,在企业如果能设定一定的规则制度,大家可以随意自由,只要不跳出立好的规矩。我觉得对于公司和集体来说,凝聚力有了,真的不需要太多规矩。我的工作室叫Liedown,也是想表带随意一点的态度。办公室政策如果在环保上能要求员工做到XXX,让环保变成工作。那么城市朴门就可以快速推进了。

庄主总结
一、现今可持续在我们生活中的状态
我认为永续是一种浪漫,它有点传统古希腊哲学的浪漫感,认为艺术是人类对永恒追求的载体,那对于永恒来说,首先需要永续,接下来到执行层面是可持续的。如何让更多人成为更好的人,生命才有希望,这是我认为的可持续——希望和延续。
从生态维度,在我看来顺应自然,顺势而为都是可持续。人类无法抵抗大自然的力量,不是说人没有自主选择权,是在时间的维度中,人在自然给予的大框架下,如超过自然给予人类的分配额度,自然遍会失衡,进入自我修复期。而历史教给我们是每一段自然的自我修复期,便是文明的毁灭期。
二、有关可持续产业的发展案例
1.农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运作/推广模式/运营)案例分享:朴门永续
在丽江附近村子里的维岛自然农场接触到了朴门永续。朴门永续是一种设计及实践方式,通过设计一个能够自我循环的生态圈,实现农作物,动物,野花野草,人类,和大自然给予的不可再生资源的自我循环。
目前朴门实践者或其他有机农场实践者大多选择在某个较偏远的区域内建立一个自己的农场,通过课程,民宿,自然教育等方式运转。实践者通过选择相对来说比较好入手的地方开启实践,比如更偏得远的地方有较低的土地租金,良好的自然环境,较低的人力成本,附近村落人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他们对自然万物的崇拜与尊重。朴门实践者或其他农业实践者大概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先画出一个圈,慢慢扩大和蔓延圈的范围,就好像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2.咖啡庄园的可持续发展 案例分享:小凹子咖啡庄园
3.文化可持续 案例分享:傣族象脚鼓舞传习所
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和第一步都是核心理念也就是创立的初衷,我觉得这是一个信仰一般的东西,是根基,是信念。根基不动,房子才不会造成你不想要的样子。这也是可持续的企业发展在后期每一步需要审视的。只有参与者受益,才能持续员工的就业率,让企业持续发展下去。
文字整理:张怀楷
文字编辑:陈畅
美术编辑: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