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有效时长!考研人,拒绝无意义的“内耗”!
2024考研的一整年进程已经过半,相信大部分同学都制定好了自己的计划,正在按部就班的开展复习。在日常的复习备考过程中,或许看着身边人披星戴月,又或许是看到网上的各种“14h学习经验贴”,就会有一种感觉“如果你每天不学够14个小时,感觉就考不上了”,可能就会极度焦虑起来。
当然,我们可以借鉴他人优秀的学习经验,但也要根据自身情况斟酌考量。绝对没有“每天必须学多长时间才能上岸”这种说法,考研其实更多的注重的是学习的有效时长,如果只是堆积时间毫无意义。
什么是有效学习时长?
其实从字面意思也很好理解,就是有效的学习时长。不是你每天待在图书馆、自习室多长时间,也不等于你坐在书桌前的时间,抛去你吃饭、刷手机、发呆,磨洋工,唠嗑等等琐事,每天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也就是你备考的有效时长。
在图书馆、自习室即使待得再久,如果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那就是一种无意义的堆积时间,就算你每天待够14个小时,也会离上岸渐行渐远。
避免时长焦虑!做好该做的就是满分!
所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制定自己的学习时长计划。看别人每天学了多久,只会徒增焦虑,让自己畏首畏尾。我们要时刻记得,考研最后并不关注你到底在图书馆待了多久,而更加注重你在有效时长内的复习效果!
01监控自己的学习状态
学久了难免会累,当你发现自己开始发呆、看不进去题亦或是磨洋工的时候,就应该告诉自己:“该让自己休息一会儿了”。休息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高效的休息,恰恰是你重整精神状态的法宝,可以让你更好的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多监控自己的状态,一旦发现无法集中注意力了,就适当进行休息。毕竟,我们追求的一直都是学习的效率!
02不一定非得“晚睡早起”
每天早上6:00起床,晚上11:00回寝室,这种披星戴月的日子确实很励志,但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有的人起太早,就是没精神,喝咖啡都没用,那就不如让自己多睡1~2小时左右,养足精神,才能更有学习状态。
“熬大夜式学习”也比较常见,也确实很励志感人,如果你是属于“夜猫子型”,越晚越精神,那确实可以好好利用这段时间复习。但是,如果你不是熬夜选手,困得都直点头了,眼皮子都打架了,与其在这与你的生物钟做对抗,不如快去睡觉吧!早点睡还能早点起来好好学习~
03少看多做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尽量避免过多关注别人的复习时长、效果,这样就能减少不必要的攀比和焦虑。与其看别人怎么样,不如立马开始行动起来,脚踏实地的学习来得实际!
最后,希望大家明白,只是单纯堆积时长没有意义!我们需要的真正有效的复习时长!真正的脚踏实地去复习备考!虚无缥缈的东西我们无法预测,但我们却可以控制当下的自己!
考研注定是一段艰苦的旅程,但既然做下了这个决定,就一定要全力以赴,做好自己每天该做的,坚持下去就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