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十一天】不知道我是否给“电车问题”一个还算可以的答案

2022-08-22 17:56 作者:篝火囚徒  | 我要投稿

时间——2022年8月22日17:11:47


电车难题是英国哲学家富特提出来的:一辆有轨电车失去控制,前面只有2条路,前行的路上有5个无法离开轨道的人,岔道上有1个人,你是否愿意按下按钮让车导向岔道?

在这个问题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选择愿意。

美国哲学家汤姆森从电车难题,引申出来一个该不该把胖子推下桥的难题:

你站在一座跨越电车轨道的天桥上,轨道上有5个无法离开的人,你发现要救这5个人唯一的办法就是在电车前投以重物,迫使电车停止。而你身边唯一一个“重物”,是同时站在天桥上的一个胖子。你是否应该把胖子推下桥来挽救那5个生命?

在这个问题中几乎所有人都是选择拒绝推下胖子的。

这个问题我小时候百思不得其解,首先我和绝大多数人做的是同样的选择,都是在第一个问题选择按下,第二拒绝推下胖子。我很好奇为什么结果明明可以可以选择是一样的,为什么我抗拒推下胖子?

我给以下答案——距离性和间接性

距离性为是你和被害人的距离,间接性为是否借助工具。

举个例子:伊拉克战争中,在战场中的士兵和远在美洲的美国政客对战争的体会绝对是不一样的。很多上过战场的士兵有很严重的战斗应激反应,但是却没有哪个远离战场的政客有战斗应激反应。

直接在军事基地按下按键就发射导弹摧毁敌军的有生力量和士兵们上战场冒着枪林弹雨的体会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答案出来了,第一个问题之所以按下按键,是因为借助工具和距离足够远,那个因为救五人而牺牲的那个人好像就与我们无关了一样。

而第二个问题,胖子将是我们亲手推下去的,距离很近还没有借助工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道德是受到极大内心谴责的。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皆为个人胡思乱想,只具有参考意义,不具有指导意义。如果文章内有和你的个人思考不符,欢迎分享讨论。

如果不去记录自己的思考,思考的灵感就像流星一样一闪而过不能留下深刻的感悟,不去整理自己的思考,思考问题的方式要么是单一且没有深度,要么是没有观点的混乱。

看再多的书也是别人的思考,如果把别人是思考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那才是自己的东西。

一个人想要真正成长,一定要学会写作,因为“只读不写”的学习是不完整的,是低效的。而写作时如果不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转述,则是无用的。(内核就是费曼学习法)

在这个过程中对知识也会越来越清晰,对知识的结构把控也越来越牢固,知识也更能嵌入自己的知识体系里。


【第十一天】不知道我是否给“电车问题”一个还算可以的答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