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毕业季 | 与自己赛跑,永不停歇--18MBA(7)班陆沈

2022-12-27 13:49 作者:浙工大MBA教育中心  | 我要投稿


业季


图片



一. 良缘不怕迟,总是在最合适的时候遇见你

1. 读研种子在萌芽

我在大学通读了一本题为“带你走进MBA”的书籍,由此轻叩了工商企业管理知识的“神秘大门”。毕业十年后,我在浙工大考点参加了在职研究生考试,却因即将出国忙于准备,无奈暂时放弃入学。在政府经济部门工作期间,深感除了解工商企业“所思、所想、所感、所求”之外,只有直接接触其日常运行与管理,才能实现“同频共振、精准服务”的目标。于是,我一只脚踏进浙工大MBA中心,开启了在职学习。

2. 上塘河畔读书忙

整个学习过程很有意思,大量的陌生面孔、海量的信息扑面而来,很有“囫囵吞枣”或者“嚼不烂”的感觉;精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活动、主题参访与专题讲座;及至论文阶段,就有一种“丑媳妇也得见婆婆”的感觉了,前期教学阶段的投入要转化为书面的产出,然后努力过关“IPO”。

图片

二. 从需求出发,在学以致用中解决工作难题

1. 管理是门科学,科学指导实践

企业作为一个市场主体,需要实时处理纷繁复杂的内部与外部关系,必须用科学的管理来指导运营;特别是对于高频发生、规模效应的现象与事件,必须从追求高“性价比”的角度出发,形成相对标准化的方式方法,从而达到识别风险、规避危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标。

2. 需求决定方向,解决问题为本

(1) 选题。经过导师的指导,我在公司内部发起了一个小型的“头脑风暴”会议,邀请了一些部门领导共议目前面临的根本问题与亟待解决的困难,按照财务与融资、成本与预决算、市场与营销、人力资源与员工关怀、法务与风控几个方向分门别类地罗列,并最终着眼于“成本领先战略与风险控制基础要求”,选择了“金融与供应链”方向、某类产品的供应商评价体系研究这一课题。

(2) 撰写。这一阶段经历了“听、说、读、写”的往复循环。阅“读”理论文献,是一个吸收营养的过程;然后把自己的构思与想法“写”下来,做一个最初的提炼与总结;呈文给导师,并把自己的意图“说”出来;用心“听”导师的指点来获得提高。如此“输入--产出--输出--校验”螺旋式提高过程,实际上是一次“加温淬火、百炼成钢”的升华。

(3) 思考。我所在的公司目前处于快速成长期,而所处行业却是一个“供大于求”的状态;“最低价中标”规则下开拓市场是“帆”,则压缩成本、控制风险则是保障安全的“锚”与“舵”。受制于当前经济形势与疫情发展的夹击,平稳发展与安全发展则显得犹为重要、生死攸关。我的课题得到了兄弟部门领导的一致认同和鼎力,他们也希望未来能够应用论文中的一些方式方法来提升各自的运营效能。

图片

三. 以工大印记,为人生编年纪实谱写新编章

1. 汇聚力量,产学研相得益彰

对于专业学位的论文写作,我的体会如下:

(1) 立足所在单位与岗位,既有丰富的认知基础,也能更准地把握研究方向。

(2) 聚集特定方向与行业,既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也能更好地反哺自身工作。

(3) 勇于接受批判与质疑,既能增加可行性检验,也可更快地排除错误问题。

2. 传承纳新,浙商大军更强壮

在浙工大求学的过程,已经融入了我的人生旅途,内化为血肉中的“基因”。无论是在校期间与同学、老师以及MBA中心工作人员的交互,以及聆听成功校友的讲演,无不激励着我踏着坚实的步伐前行,在政务、融资、市场等方面或得直接帮助,或得指点提示;未来更将以浙工大MBA的名义,左右守望,相互扶持,从“新浙商摇篮”迎面浪潮,走向汹涌澎湃的商海。

图片

撰稿:陆沈

审核:王珍丽


毕业季 | 与自己赛跑,永不停歇--18MBA(7)班陆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