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华中师范美术教育」第一名上岸!!406分!


此次考研经验分享来自...
22届DCK全程班学员
考研院校:华中师范大学
考研专业:美术教育(专硕)
本科专业:视觉传达

上周武汉天气持续晴朗☀️
阳光简直不要太好!
此次经验分享也特别选择了户外拍摄🎬(可以在b站视频中查看噢
大好风光和巨量干货净收眼底!
快准备好前排小板凳围观吧!
文字版
关于我的考研历程 / Efficiency
刚开始决定考研是什么时候?
去年六月份左右决定考研。我之前一直在纠结考研还是考公,所以确定下来要考研,时间上真的算比较晚了。现在看学校图书馆里,很多23考研的同学早都开始了,二月份就已经在复习了。

为什么选择报考华中师范大学?
当时择校,实际上有点草率,我当时真的不知道考哪,因为我家在河南嘛,本来想考回家,但河南就一个211,也比较卷。我自己本身是想上一个比我本科更好的学校,而且在武汉我也待了四年,比较熟悉了,并且华师是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院校,也比较厉害。
为什么会选择美术教育专业呢?
我本科是学设计的,但设计确实比较烧脑,我未来如果从事这方面,感觉很难坚持下去。而且,一般家长也希望以后做个老师,会稳定一点,衡量这些之后,选择了美术教育。
我去年是在超话里看见了机构,当时学长也跟我讲了这个专业的分数线,了解后我真的觉得有点害怕,但既然选择了就走下去呗。当时下决心还是很快的,立马就报班,开始上课了。
你是如何看待学习效率问题的?
在图书馆的效率是最高的,图书馆里大家一起学,有学习氛围。暑假我主要是上基础课嘛,当时也有要求背书,但我在家,没有在图书馆那种大家一起背书的氛围,效率真的很低,因为我自制力比较差。而且我是一个没有计划的人,这里我真的非常感谢学姐给我安排的这种学习方式,定期就会督促我们,不然我总想着明天再背吧。
当时有列学习计划吗?
我自己其实不太会列计划,因为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够完成,而且每次我想计划我都要想很久,还不如直接就开始做。但是列计划这件事,还是很重要的,从高中走过来这三年,其实都没有很系统地去进行学习。7月、8月的学习,都算是我在摸索的状态了,在摸索自己的学习方法,到后期11月、12月,我就不用刻意去列计划,每天按照那种模式去学就好,已经形成学习习惯。

你认为学习环境重要吗?
这个问题分人,如果你自制力比较强,在家学习也可以。我主要是考虑到在图书馆,大家都在这里学习,如果自己在玩手机,我会想别人看到会不会觉得这个人怎么在玩之类的,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家自然而然都在认真学习。在图书馆我也认识了很多研友,大家互相分享学习经验呀,互相督促呀,所以图书馆这个环境对于我来说是很重要的,包括身边研友的激励。
我记得距离考试还有20多天的时候,我当时很难受,书背那么多遍为什么就是写不出来,挺崩溃的,当时有和图书馆坐一桌的研友分享这些情绪,然后他会鼓励我,互相加油打气。如果我自己一直在密闭的空间里独自学习,就不说最后考得怎么样了,我可能都很难坚持到最后。

你是应届考研,当时如何平衡学校课程与备考之间的关系?
大三下学期还好,主要是要做完几个比赛,但我们学校大四还有很多课,而且要做作业,九月份以后又是考研备考很关键的时期,当时真的挺为这件事情苦恼。但考研也不是全班同学都考,也不能让老师迁就着你,只能尽量抓住一些碎片化的时间。
再就是得明确一个中心思想,把重心放在备考上,要明确自己要的东西、自己的目标,只要坚定,其实也不难平衡,还要有一个动力,我的动力比较朴实无华,首先是提升学历,因为现在这个社会嘛,本科学历确实有点低,然后本科我没能上一所211院校,我觉得非常遗憾,所以考研考更好的学校,也是想让身边人知道我还是可以的,我还是很不错的。
去年九月中下旬公布的招生简章,专业二换了书,当时是怎样的心情?
我当时在写咱们发的期中考试卷子,还是我同学跑来和我说换了书,我立马就不写了,跑出去看我们群里的消息,一看换书了,我当时就是一整个懵掉的状态。我本来专业一也就背了两遍不到,还挺拉垮呢,然后专业二又突然给我一个全新的内容,而且实体书我是在十月份才拿到,之前都是没有书听着学姐的课,直到考前,我最担心的都是专业二...虽然当时整个懵掉,但还是很快回到复习状态的,因为时间已经很紧张了,即使你再懵,只要想到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如果现在停滞不前,之前努力全白废掉。所以,已经努力那么久了,就别想着放弃了啊。

接下来,我们分科目谈具体学习方法
文字版
关于政治学习 / Politics
政治考到72分,当时是怎么学的?
首先也是学姐给我规划的,她让我看一下腿姐和徐涛老师的导学课,看更喜欢哪个老师的风格,后来我决定跟腿姐。我买了腿姐的全家桶,在暑假把强化课看完了,每天也花了挺多时间的。从考出的分数情况来看,我个人觉得强化课不用都看,只看马原就行,看了可以帮助理解。
政治最重要就是11和12月,那时候肖四肖八就会出来,腿姐的冲刺背诵手册也会出来,这本冲刺背诵手册很推荐很推荐,我觉得最后的精华全部在这里面,可以结合这个做肖八的选择题。

关于政治大题,腿姐在11月左右会出带背,我当时就是听她的带背,说在哪做批注,我都会做批注,她说的重点我就会画出来。同时我们私下也会编些口诀,为做选择题打基础。
这里还要强烈推荐考研政治的一个博主:空卡空卡空空卡,真的很好很有用。我后面全部背她的模板。还有史纲的部分,也特别好用,很好套,比直接背肖四好用多了,一定要背空卡模板。之后我写大题,真是无比的顺利,还提前五分钟交卷,下笔如有神的感觉,所以强烈推荐!
我习惯把做错的选择题知识点抄在一张纸上,在考前狂看这些知识点,因为不会的是那个知识点,并不是那道题。然后空卡b站上的同名带背,我也是考试那天早上,一起床闹铃一响,就把视频放出来狂听,有时间就听。
接着说英语
文字版
关于英语学习 / English
在英语学习上,有哪些想分享的经验呢?
单词书我是用的恋练有词,个人觉得他的课就没必要听了,配合app来背单词就行。app背单词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比如等厕所的时候,食堂买饭的时候。
背单词肯定是要持续背到考前的,差不多五月份的时候,我开始背的单词,刚开始定是100-200个单词量,等到差不多适应这个节奏之后,加到一天400个,这个量一直持续到了考前。
开始做真题的时候,会发现真题中还有很多不认识的单词,我会从真题中摘录不会的单词,写成一个小单词本,然后反复看,不会的单词不要局限于阅读题里,还有一些其他题型。
背单词是坚持就会出效果的,背一遍谁都记不住,谁也不是神仙,特别是背第一遍的时候是最痛苦的,差不多到了第三遍、第四遍才会有成效。尤其是将你背的单词应用到做真题的时候,当你做出来题的时候,你知道这句话意思的时候,就会觉得真的是值得的。

语法课也是学姐告诉我要看田静老师的语法课,是真的很有用!建议大家多听几遍,由于我开始比较晚,我的时间只允许我只听一遍。以前初高中的时候,我真的对语法一窍不通,所以大家一定不要害怕自己以前的基础而畏惧,其实大家都是同一起跑线的,从考研这刻起好好学,绝对没有问题。听完田静老师的语法课,我茅塞顿开,真的很感动,任何东西取代不了的就是方法。我当时还发了微博,艾特田静老师,表达我的感谢,因为田静老师真是的保姆级讲解,无论你多么不会都能让你听明白。好多学妹和我说最害怕英语,反而担心的不是专业课,但是我都是说,只要你从考研这刻起认真学,绝对没有问题,然后一定要关注田静老师的公众号,哈哈哈哈!
另一方面就是阅读,肯定是跟唐迟老师,刚开始是买考研圣经,现在好像叫考研真相了,里面有详细的解析。每做一篇我都会很详细地把不会的词汇、词组,还有选项为什么错?它属于什么题型?这些做总结,然后一边做一边看解析,再配合唐迟老师那一节阅读课使用,整个做阅读的流程就是这样。
做总结为什么很重要呢?因为在二刷三刷四刷的时候,都是要反复看这个总结本子的。我就会把再次错了的题着重标记出来,提醒我又犯这个错误了,这本总结,直到考前我都一直在看的。我觉得很有必要做这样的总结,这是只属于你自己的东西,是针对你个人的做题过程的积累。

作文最主要还是最后两个月,最好每天仿写一篇,要列自己的框架。我是准备了王江涛老师的预测20篇,他的书就是自己列的框架,根据他的那个流程写,这样也是属于自己,比较独一无二的内容了。我也会抄下一些做题的技巧,包括写题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心得,也会写下来。
专业课学习方法分享
文字版
专业课学习 / Specialized courses
你的两门专业课都考到了130分以上,很不错的成绩,当时是怎么学的?
对,我的美术史是132,艺术学概论是135,艺概的成绩还是挺意外的,因为我当时最担心的就是它。刚开始专业课是上基础课,听学姐说的,结合课件和课本做自己的笔记。笔记真的很重要,虽然写的过程很痛苦,但我第一遍和第二遍背书,都是在背我的笔记。
(更多内容请观看上方视频~)



对于两门专业课,你有哪些看法?
艺概相对于美术史来说,真的难背很多,首先是因为它比较枯燥,其实学习美术史,不让我去考试的话,我去了解一下也挺好的,挺有意思的,但是艺概真是一个很枯燥的东西,我觉得它一直在讲人为什么是人,因为活着所以活着那些道理,导致我考前就还是觉得背了这门课但依旧没进脑子。
但我还是想说,你背过的东西都不会辜负你的,我考试那天下午,拿到卷子那一刻,我的记忆全都回来了。在背的过程中,是会觉得没记住,因为还没有到真正输出的时候,只有在输出了才会发现前面做的都是在为后面打基础,前期打基础是很重要的过程。


寄语23考研er / Suggestions
最后,想对考研的同学说什么吗?
首先,既然决定了考研,不要放弃,要坚持下去,坚持是所有的奥秘。
第二点是不要自我感动,最重要的是学进去,而不是坐了多久,图书馆里,看似大家每天都坐很久,实际上,谁真正学进去了,学了多少,只有自己知道,也只有最后的结果会反映出来。
最后,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听一听别人的经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方法。
此篇经验,篇幅虽长,但句句干货
建议收藏,反复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