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32. 八百里牛

2023-05-13 22:02 作者:喝啤酒的猫头鹰  | 我要投稿

牛魔与芭蕉扇

       西游记里面几乎所有的妖怪都有来处,而且对其各自下场还都有明确交代,甚至有的还会在之后的回目反复出现。比如黄袍怪奎木狼,后文小雷音寺、降伏犀牛精时又接连出场。被观音收了的黑熊怪与红孩儿,之后悟空来南海求菩萨的时候,还跟他们有过简短交谈。

       唯独大力牛魔王仿佛凭空出现,而书中对于他的最终去向更是只字未提。

       纵观西游路上,大力牛魔王可以称得上最成功的妖怪。他儿子是圣婴大王红孩儿,可号令山神土地,一把三昧真火烧的孙悟空差点断气;他夫人铁扇公主,虽然是罗刹,但“自幼修持,是个得道的女仙”,还手握芭蕉扇,八百里火焰山皆在她手掌之间;他小妾是万年狐王之女玉面公主,不仅人长得漂亮更有百万家资。

       不仅亲眷各个了得,还交友广泛,前者看守落胎泉的道人尊他为兄长,后面碧波潭龙族奉他为坐上宾。

       他逍遥自在,不仅拥有不输仙界的法力,更享受人间极致的富贵。他并不曾主动要吃唐僧肉,而且自始至终连唐僧面都没见,奈何八百里火焰山横隔西天路,孙行者三调芭蕉扇,搞得他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老牛老牛,奈何奈何。

       且从头看起,细细说说这头老牛。

       师徒四人来到火焰山时,是个秋天。虽是秋天,却酷热难当,书中说的是“秋行夏令”,他们还看到一座宅院,“只见那路傍有座庄院,乃是红瓦盖的房舍,红砖砌的垣墙,红油门扇,红漆板榻,一片都是红的。”

       火焰山横绝八百里,这里“八百里”就是指的牛。

       《世说新语.汰侈》记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

       辛弃疾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有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心属火,对应红色,就是火焰山的火焰。本是秋季,却酷热如行夏令,因秋属金,金乃五脏中的肺,主宰呼吸,即风雨。火焰山,本来因酷热难当寸草不生,只有芭蕉扇可“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

       有了风雨,便没了火;运用呼吸,可调息心火。五脏中,心在上,肾在下;心火在上,肾水在下。离火在上,坎水在下,为水火未济之卦。

       《易》中此卦卦辞: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等到降伏牛魔王,拿到芭蕉扇,风雨息灭了火焰,水在上而火在下,则为:坎上离下,水火既济。

 

       水克火,牛魔王的坐骑为“辟水金睛兽”,牛魔就是火。虽然芭蕉扇在铁扇公主手中,但不打败牛魔王,却拿不到芭蕉扇。

       芭蕉,寓意“空”,空性之智慧。

       芭蕉树粗壮高大,但从外到里一层层剥开后,却外强中干,根本无实质。

       《大智度论》云:“诸法如芭蕉,一切从心生,当知法无实”。

       《三摩地王经》云:“如湿芭蕉树,人祈求其坚,内外不得实,诸法亦复然。”

       此空性智慧,自然可以对治象征心魔的八百里火焰山。

       这在前文也有伏笔,太上老君收复青牛精时说过:“若偷去我的芭蕉扇儿,连我也不能奈他何矣。”

       能有这么一个神物的铁扇公主,却非仙界神仙,乃是一名罗刹女。就连普通凡人都:“这圣贤有这件宝贝,善能熄火,保护那方人家,故此称为铁扇仙。我这里人家用不着他,只知他叫做罗刹女。”

       孙悟空变作牛魔王从铁扇公主那里骗芭蕉扇时,文中写铁扇公主与牛魔王意欲欢好。显然此罗刹女,有神仙的法力,却无神仙的德行。

       特别是,他们夫妻二人念念不忘孙悟空欺负红孩儿,一提起此事就是“恶狠狠怒发心头”;可当红孩儿成了善财童子之后,不但“极乐长生,自在逍遥,与天同寿”,他本人也并没有不乐意。前文真假美猴王时,孙悟空去南海见观音时,与善财相遇斗嘴:善财陪笑道:“还是个急猴子。我与你作笑耍子,你怎么就变脸了?”

       一怒一笑,便是修行的差距。

       此罗刹女,实乃修罗道。寓意“非天、无端正”,与天界众生相对立,意思是福报似天,而德行与天神不同,属于六道之一,是欲界的大力神,或大力鬼,心性暴躁,易怒好斗。

       孙悟空降伏牛魔王后,罗刹女真心悔过,献出芭蕉扇求免他们夫妇性命。而且最终,罗刹女是得了正果的,“罗刹接了扇子,念个咒语,捏做个杏叶儿,噙在口里,拜谢了众圣,隐姓修行,后来也得了正果,经藏中万古流名。”

       此处,从心火肾水的水火未济,到心肾相交后的水火既济,是道家的内丹修炼。此部内容,在猪八戒那章讲过,就不再赘述。

       而心猿与牛魔的一番交战,最后四大金刚出面,才降伏牛魔,则讲的是佛家的修持之路。谈这个前,先看一个历史人物。

 

鸠摩罗什

       有个说法是,牛魔王的原型就是鸠摩罗什,“牛魔”就是“鸠摩”。

       鸠摩罗什的父亲,鸠摩罗炎本是印度一个宰相之子,后来他放弃宰相的职位选择出家。为了避免因为国内的人因为他的背景,给他过多供养,他离开自己的国家托钵修行。

       当时,整个印度乃至中亚都是大大小小的佛国,佛陀的教诲被广泛传播,那时佛陀的地位相当于孔子之于东亚。

       来到龟兹国,即今天新疆天山南麓的阿克苏地区,因长相俊美鸠摩罗炎被龟兹国王的妹妹看上。

       公主告诉自己的皇帝哥哥,她要嫁给鸠摩罗炎,因此鸠摩罗炎就必须还俗。

       这强扭的瓜,结出的果实就是鸠摩罗什,他从小就十分俊美。佛陀有三十二种相,他有三十种相,就是仅仅比佛陀差一点,不仅长得漂亮,还非常聪慧。

       在鸠摩罗什七岁时,他母亲决定出家。这位当年毅然决然强迫鸠摩罗炎还俗的公主,婚后毅然决然带着幼子出家。正如鸠摩罗炎当初不愿意还俗,他如今也不愿意妻子出家;也正如当初他的不愿意并没有作用,现在他依然无法只能接受。

       鸠摩罗什跟着母亲四处化缘,游历各方,当时书本还并不多见,但他通过其他修行者口念心诵,背下了大量经典,包括很多从来没有被著成书籍的梵文佛经。

       当时正值十六国时期,中原群雄并起天下大乱,前秦皇帝苻坚奋发图强,推行圣君贤相的治理之道,广求天下英才,力图壮大前秦。在听闻鸠摩罗什贤名之后,派大将吕光,领兵十万前去迎接。

       吕光出兵西域,灭龟兹,俘获鸠摩罗什。当时鸠摩罗什还不到二十岁,吕光非常瞧不起他。回兵途中,强迫他喝酒。并扬言既然他得父亲娶了龟兹公主,鸠摩罗什一定也可以,便强迫他娶了龟兹公主为妻。

       吕光刚回到凉州,号称可“投鞭断流”的苻坚,在淝水之战被东晋击败,前秦国衰,被后秦取代。吕光便在凉州自立为王,国号后凉。

       被困凉州一十八年后,后秦皇帝姚兴率军攻灭后凉,将鸠摩罗什应至长安,并赏赐宫女十数人。

       鸠摩罗什在长安翻译佛经,开坛讲法,弟子众多。弟子们不仅仰慕他的才学,更开始效法罗什娶妻。

       一天罗什招来众弟子,要请大家吃饭,坐定后,给每人端上了一碗针,他在众弟子面前将吃完一碗针后宣布:若能见效食此者,乃可畜室耳。

       这便是 “罗什吞针”。

       他常常跟众弟子说,要从淤泥里看到莲花,要学他的智慧,而不是他的污泥。

       火中生莲花,是可谓稀有;在欲而行禅,稀有亦如是。

       鸠摩罗什不仅学识渊博,更精通汉语。在皇帝的支持下,他广招贤才,组织翻译了大量经卷,例如《金刚经》、《法华经》、《大智度论》、《维摩诘经》等重要典籍。

       他意识到汉字言简意赅,含义丰富,便创立了注音,是现在汉语拼音的最源头。在翻译佛经过程中不仅非常严谨,甚至为了翻译一个字,众人能讨论数日;他还力求文字优美,借用了诗歌以及道经的很多句子。

       陈寅恪推崇鸠摩罗什,认为他的译经艺术实优于玄奘,有三个特色:“一为删去原文繁重,二为不拘原文体制,三为变易原文。”

       罗什对东亚佛教经典贡献巨大,其译作涵盖佛教的经、律、论三藏以及禅经,且新译许多大乘经典,使之更为准确,介绍了说一切有部的律藏,又传下以说一切有部禅要为基础的大乘禅法。

       在译经史上,玄奘等人的译经称为新译,鸠摩罗什者称为旧译,比罗什更早的则为古译。至今,很多重要的典籍,诸如《金刚经》等,依然使用鸠摩罗什的译本。

       讲涅槃学(不二)最著名的人物是鸠摩罗什的弟子,被称为罗什门下“四圣”、“十哲”之一的竺道生。与竺道生同门的慧观,也讲涅槃学,于是道生和慧观就形成了涅槃学派中的两大派别。由于他们的影响,使涅槃学盛行于南北各地,加上众人纷纷为《涅槃经》作注写疏,更进一步扩大它的传播范围。中国佛教各宗派,如天台宗、华严宗等,也把《涅槃经》作为佛的最高最完善的说法经典,由此《涅槃经》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异常重要的地位。


32. 八百里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