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教招面试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法(2)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并通过省略加号、括号,得出省略括号的代数和形式,对于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首先要将混合运算的式子写成省略括号的代数和的形式,然后按加法法则和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本节内容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融入实际问题中,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突出了《标准》对本节内容的特别要求。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来学习这一节内容的。学生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可能存在以下方面的困难: (1)学生有理数乘法的法则、运算律记忆不牢固; (2)在实际做题中不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 (3)在运用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中不能准确确定每一步运算符号,尤其是乘法的分配律。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采用“引导-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探究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并能提出创造性的想法。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全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目标 按照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熟练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主动地进行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交往能力,使其逐渐热爱数学这门课程.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六、教学方法 教法: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谈话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思考,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来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以小组讨论为模式,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认真思考,操作,讨论,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借助团队力量解决自己无法完成问题的团队合作意识。 七、教具及电教手段 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做练习复习乘法法则导入 在做练习时我们看到如果像小学一样能利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 计算: (1)5×(-6);(4)(-6)×5; (2)[3×(-4)]×(-5); (3)3×[(-4)×(-5)]; (4)5×[3+(-7)]; (5)5×3+5×(-7). 教师指出,由上面计算结果,可以说明有理数乘法也同样有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让学生分别用文字叙述和含字母的代数式表达三种运算律. 二、探究学习乘法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 文字叙述: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代数式表达:ab=ba. (2)乘法结合律 文字叙述: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代数式表达:(ab)c=a(bc). (3)乘法分配律 文字叙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代数式表达:a(b+c)=ab+ac. 提问:这里为什么只说“和”呢? 3×(5-7)能不能利用分配律? 答:这里的“和”不再是小学中说的“和”的概念,而是指“代数和”, 3 ×(5-7)可以看成3乘以5与-7的和,当然可利用分配律. 提问:如何表达三个以上有理数相乘或一个数乘以几个有理数的和时的运算律? 答:乘法交换律:abc=cab=bca,或者说任意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a(bc)d=a(bcd)=……,或者说任意先乘其中几个因数,积不变; 分配律:a(b+c+d+…+m)=ab+ac+ad+…+am,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继而教师作如下小结: (1)小学学习的乘法运算律都适用于有理数乘法. (2)我们研究数,总是由数的意义、数的认识(读、写、大小比较等)到数的运算和数的运算律这样一个顺序进行,小学学习的正数和0是这样,现在学习有理数也是这样,将来进一步学习范围更大的数还是这样.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掌握了自学的钥匙,希望予以注意. 三、课堂练习 计算(能简便的尽量简便): (5)(-23)×(-48)×216×0×(-2); (6)(-9)×(-48)+(-9)×48; (7) 24×(-17)+24×(-9). 4、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精读多个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及乘法运算律,并强调运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五、练习设计 1.计算: (7)(-7.33)×42.07+(-2.07)(-7.33); (8)(-53.02)(-69.3)+(-130.7)(-5.02); 六、布置作业: 《伴你学》有理数的乘法第二课时 九、板书设计: 有理数的乘法(二) (一)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与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二)典例示范: 十、教学反思: 在以上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数学学科学以致用的特征,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氛围中学习,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 本节课教学的基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和运算律.为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可以采用直接传授的方法,即教师清楚明白地把乘法的符号法则和乘法的运算律告诉学生,然后通过做习题来加以巩固.这种教学方法具有直截了当的特点,但不利于开启学生思维,更不易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提高观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因此,我们采取了上述作法. 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上述设计强调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只要我们坚持把数学活动过程体现在教学中,又尽力发挥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那么学生所学到的就不仅是一些数学知识,而且会学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来源于:YG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