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节约攒钱,为了早日退休,你怎么看?
关于“尽可能多的攒钱,然后提前退休,不再工作”,这个观点是很令人怀疑的。 类似的观点是“尽可能的节约支出,积累更多的存款,或者购置更多的资产,包括房产,股票,基金”等。 这二种观点之间,有一点不同的是,“攒钱是为了早些退休”,这个和工作有关,可能对工作感到厌倦,或是没有认识到工作对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或者站在更高的层次,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工作的社会价值。 而后者的节省,是为了“拥有更多的资产”,这个是没有止境的。因为看到自己的资产越来越多,可能会促使一个人更加节约,最终完全迷失在“费尽脑筋增加各种资产”这个游戏中,而忘记了为什么要积累越来越多的资产。 回归到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我们人类为什么要攒钱,为什么要积累更多的资产? 这件事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为了让自己不担心基本的生活,不会缺乏基本的生活条件,并且希望在自己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或者自己不论活到多大年纪,在临死之前都能够有充足的生活保障。 而攒钱的目的,就是使这些生活保障,不是来自于外界,不是来自社会和政府,而是来自属于自己的存款和资产。这让人心里感到非常的安全。但,事实是不是这样呢?不一定。 如果一个人生活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外的国家或地区,如果这个国家并没有法治传统,没有严格保护私人财产的执法体系,那么在这样的国家和地区孜孜不倦积累个人资产,是充满风险的,因为很可能这个资产会因为某种原因被权力集团所剥夺。因为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并没有明确的法律及稳定的执法系统来确保私人财产得到百分百的保全。 而即使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私人存款和私人资产也存在着诸多的风险。比如说。持续的通货膨胀,或某一类资产的价格暴跌(例如房产价格的暴跌),还有其他一些投资风险带来的损失,比如,股票或某种基金或垃圾债券等投资可能带来的损失。这些都可能导致个人存款和个人资产出现严重贬值的结果。 上述分析,还只能说明这样一种情况,就是个人存款和个人拥有的资产,按照较长的时间尺度来看,是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的风险。 而另一个方面,是我们要认清一个经济学上的事实,就是如果整个社会普遍的重视储蓄且热衷于购置非流动性的资产,那么很可能会使这个社会的总体消费力不足,导致国民经济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 我们在发达国家看到的,正是由于普通大众对消费采取积极的态度,采取一些超前消费的方式,这就拉动了大多数产品的创新和产品的迭代改进,也包括那些颠覆性的新产品的诞生及商业化,进而快速向大众普及。这背后都有全民积极消费的原因在发挥作用。 如此看来,个别人的极度节俭是无关大局的,但如果整个社会大多数人都采取一种极度节俭的生活方式,那么就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构成了威胁以及阻碍的作用。 而要促进全民积极消费,也要同时做好国家层面以及整个社会的对于个人财产风险的制度保障,包括低收入家庭的福利,失业保险,各种社会保险,对孕妇的补贴,对新生儿的持续补贴,这些都使得大众超前消费变得可行,即使个人存款和个人资产并不丰厚的情况下,由于有社会各项制度的兜底保护作用,就使得大众对于积极消费抱有安全的心态。 我接下来要特别强调的,是持续的工作对人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持续的工作会带来持续的收入,同时,由于持续的工作也在不断增强工作者某个方面的工作能力。考虑到现在很多企业意识到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应当帮助在职员工掌握多方面的工作技能,使他们在就业的企业内,多一些不同岗位的选择。这既便于企业内部人员在不同岗位间的流动,也是有助于即使这些人被辞退,由于他们具备多方面的工作能力,所以他们在失业后也比较容易找到新的工作。这对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对于个人的生活保障,对分担家庭的必要支出,都是非常有益的。 这其中尤其关系到后代的教育和每个成年人的持续教育。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从中小学到大学,到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这个持续的学习过程,都受益于父母持续工作带来的收入。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事实,就是工作本身带来的充实感和多方面益处。当一个人投入的去工作,自觉的去把工作做好的时候,他就会赢得周围同事的尊重,上级的尊重,乃至于社会大众的尊重。这当然是有益于工作者的心理健康,也能够使自己的幸福度提升。 我们听到过这样一种观点:“当我们过度看重收入的时候,我们很可能忽视了事实的真相——收入只是我们认真工作的副产品,只是我们创造个人价值和创造社会价值的副产品。” 最后,我要说明的是,谈到节俭,节俭也有多元的含义。在过去的匮乏时代,人类历史上经历了长时间匮乏或者周期性的匮乏,导致传统上对节俭的理解是一种过度的节俭。这就是不花钱或者少花钱,而以牺牲自己的爱好,牺牲了家人的幸福,甚至牺牲健康作为代价。 而当前的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持续发展的阶段,社会物质相对比较丰裕,这个时候我们理解的节俭,应当是理智的去减少和避免那些仅仅因为虚荣和攀比造成的无益支出。而对于自我健康的喜好,自己真正需要的有益花费,就应当及时的支出。这种健康且合理的支出,对个人,对相关的人,对社会都是有益的。 而且我们也知道,能够带来健康的幸福感的支出,会促使我们更好的去建立人际关系,会增加我们继续做好工作的动力。同时这样的支出也伴随着那些良好的商品和服务的的销售,也是有益于正常的商业发展和整个经济的发展。 这其中尤其要重视的一项支出就是自我和后代教育。这种支出不适合直接与经济回报挂钩。因为持续的教育,真正对应的是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人格的丰富,以及我们整个社会的文明合作,和睦相处,这样一些重要指标。 (兆古德雪的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