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Malody Non-Jack Cup #2 (MNJC #2) 后日谈

2023-02-11 03:29 作者:leaves_  | 我要投稿


Ciallo~

这是一个迟到了非常非常久的后日谈环节。甚至直到写这篇后日谈的时候,MNJC#2的无论谱师奖励还是名次奖励都没有发放,虽然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协调发放奖品的路上,但最终甚至我连预算都还没有发出去——如果实在是因为各种意外无法发放原定奖品,我会想办法给参赛取得名次的大伙发奖的,至少把我原定的预算花完。

不过这一切可能就要拖一段时间了,我会尽量联系的。也正是鉴于以上原因,本次比赛的奖品预算总额会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就是奖品会更好一些),很抱歉让大伙等了半年多的时间~


这次的后日谈,话题其实都比较尖锐和沉重,如果你觉得看不下去,就直接拉到最后吧。

如果真的想看MNJC #2背后最真实的一面,就往下翻吧。


第二届无叠杯遇到了什么额外的麻烦?

其实举办第二届无叠杯相对于第一届,反而困难了很多,包括赛事延期和时间安排,以及一些其他的问题,细说的话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1. 首先MNJC #2相对于MNJC #1而言,从时间上和MCNC MKPC有较高的重合度(虽然我在时间安排上已经能够尽可能的避免和MKPC的比赛时间重合,但是还是难免会有选手很难在预定的赛事时间内腾出打2个比赛的时间)

  2. 无叠杯的参赛门槛本身就是要求Extra段以上,并且对于叠B数量超过非叠B数量的社区玩家进步倾向来看,愿意参加无叠杯并且尝试无叠杯图池的玩家数量相对于隔壁叠叠杯会更少。并且由于无叠杯后期难度的门槛相当高,导致很多玩家惧怕最后期的难度门槛而在一开始就放弃了报名。

  3. 其实举办这种非官方赛事,从报名表的征集,到最后实际预选赛的成绩收集等,选手咕咕咕的情况非常常见,而很多时候你并不能去责怪他们——这个作为赛事staff而言,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但是这就导致很多时候比赛的原先赛制因为人数不足而难以进行,由于选手退赛没有成本,有极少部分玩家会因为自己预期无法获得较好排名而主动退赛。而这种非特殊原因的主动退赛对于选手而言是没有成本的,这对于赛事staff而言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4. 任何一届无叠杯而言,SD Area的咕咕率是最高的,当然也是因为我给选手选择参加SD Area与否的权利——不参加等同于直接淘汰。虽然SD Area的很多图都是因为键型有擦边性质,或者谱面质量不完全符合我的预期而被选入SD Area,但是如果选手退赛的情况过于夸张(比如8个人只有2个愿意打),那么SD Area就变得没有意义。这其实也让我思考,胜败者组如果在一定赛段内分开标准和图池是不是合理的,包括SD Area的集体比分取代原先败者组的1v1solo是否是一个合适的赛事想法,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5. 再者就是赛事奖品和周边发放的问题了。从比赛结束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论是比赛周边的制作,甚至于Malody自身周边的通贩方面,都遇到了或多或少的困难,再加上社区运营在这半年来各种事项的波动,导致原本应该能够快速解决的问题,其时间周期被不断的拉长,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最终的结果。

  6. 还有一个就是我自己作为Staff的工作量。这次的无叠杯没有了那个完美的随叫随到的全能staff -Halozy-,整个赛事的所有统筹压力,包括之前收集参赛选手的时间,以及联系海外选手等工作就全部落到了我一个人的头上。虽然在本次MNJC#2的赛事中,运营组的诸位,无论是xc,kasa,橘子(裁判)还是樱忆(美工/海外联系)以及potorin(日区宣传,虽然只摇到了yahho),大家都很努力的在让这个比赛能够尽可能好的进行下去。和他们的交流以及实际比赛中遇到的插曲也不多,包括整个赛事的流程进行相对于第一届无叠杯来讲确实是顺畅了许多,选手对于赛制熟悉程度的提高也变相的降低了Staff的工作量……但是对于我这个实际主办方而言,其工作量只增不减。虽然最终无叠杯以昵称在总决赛败者组连下IsxI两城拿下总冠军而圆满谢幕,但是我人已经麻了(指累的)——当你真的去在某个位置去做同样的事情的时候,你才能知道有些人替你做了多少的幕后工作

  7. 图池。因为根据之前的投稿情况,这次的投稿征集因为我换电脑这一个重大变故导致早期的投稿很多都丢失了(虽然我已经全数找回),但就算是找回了投稿——对于这么长的投稿间隔,很多谱面要么被用在前面的MM杯,要么被用在更正式的MKPC MCNC或者投稿至段位/rank等,留给谱师投到MNJC #2的谱面其实是相当有限的——但仍旧还是非常感谢Hy(Hylotl),奈子(Hinako1804),东升(gzdongsheng)等一众优秀mapper为本次赛事贡献了非常多的优秀谱面。虽然因为我手伤等各种原因,在难度测定和键型判定上出现了一些本不该有的失误(比如过于泛化Hybrid的概念导致一些所谓的“Hybrid”归类不算合适等问题),但至少在本次比赛中,整体的图池选择和难度配置方面,没有出现和上一届Semifinal图池一样的没有测试就放上去导致出现问题的情况——整体的图池难度和配置还是符合本次MNJC #2的预期设定的。

整体的感受如何?

整体来讲,无论从赛制,图池质量,还是整场比赛的实际运作方面,MNJC #2相对于第一届无叠杯而言,各个方面都是有提升的,也算是达到了作为运营组赛事staff的应有水平。当然,本次的奖品发放是存在问题的——相对于第一届而言就拖沓的多,虽然奖品的策划和获奖noter/选手名单已经在比赛结束的当天就完全确定,但是发放方面确实存在问题,这是我必须承认的。

关于比赛赛制改动/优化方面,在MNJC #2中,我轻量化了所有赛段的图池,取消了Semifinal之前的所有隐藏图配置。包括对预选赛的score计分方式做出了改动,给了预选赛一次重打的机会

首先是第一点,我轻量化了所有赛段的图池,首先当然是因为如果不轻量化图池对于赛图投稿量的需求会变得相当之大——这会导致实际上投稿数远远赶不上所需要的图池数,哪怕我到最后找谱师临时要图也不够,最后只能放一些图进行灌水——显然这并不是我的本意,并且会在实际操作中降低选手的游戏体验。所以轻量化图池,第一是降低选手的练习负担,第二是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保证谱面的质量和我本人测试的精准性(因为所有测试工作只有我一个人进行,测多了一定会麻的),第三就是能够给绝大多数选手减少麻烦(因为选手对于secret map的接受度极差非常大)。事实证明,至少从选手的反馈来看,本改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他们的比赛体验。过于复杂的图池和过于庞大的图池量确实会对选手造成很大的练习负担。

其次就是对预选赛的积分形式做了改动,同时对得分/满分比值和acc以同等权重进行标准化计算。这个能够尽可能的保证只会打acc的玩家和只会打score的玩家相对于两者较为平均的玩家而言能有更好的区分度和水平体现,使得预选赛的排名能够更贴近选手的实际水准。给一次重打的机会,其本质更像是减少选手的水平偶然性,比如一个失误葬送预选赛等等。当然这也只是一个测试性的优化,但至少从本届比赛来看,它没有太过偏离我的预期效果。不过这些改动的合理性仍旧需要仔细考虑

至于败者组和总决赛ban图的一些改动,实际上就是把MNJC #1里面一些不够合理的方案,相对于在MNJC #1中最终实行的方案不同的地方修正为实际采用的方案,所以其所谓的优化,不过只是把之前的实践结果写在台面上了

最后就是sp map的加入,这也是一个实验性的改动,因为如果只有我一个人测试的话,很可能会导致一些图池的各个方面过于局限化,所以我会把一些不够确定的hb图,或者是我难以归类非常纠结是不是应该采用的图池留在sp map阶段——不代表这些sp map写的不好,只是我很纠结其和无叠杯本应该有的键型样子是否冲突罢了。不过整体来看,有无sp map对于选手的实际表现影响不大

整体上讲,我觉得还是可以满意的一个状态(假如不考虑最后的奖品发放问题)。

当然,无论是赛制设计还是实际操作,都存在比较大的改进空间,毕竟个人举办的赛事和一个团队举办的赛事还是有差距的。

为什么2023年不再有无叠杯了?

怎么讲呢,第二届无叠杯的赛事无论是流程,举办方面,包括staff的配合,以及比赛最终完成的流畅度都很好。其实说实话最后的发奖不算是最严重的问题,毕竟只要我不跑路,哪怕是你们要折现,那我现金都得给你们发,预算是绝对够的!

这都不是问题,最严重的问题是——大家对于叠以外的键型,无论是练习的积极性还是参赛的积极性都有点过低——低到一种让我失望的程度。

其实很多时候我看大家在无叠杯比赛中打出的比赛成绩,拿来和我本人的测试情况去对比,无论是第一届还是第二届,我都能够看到相当大的成绩差距。这两届比赛的图池里的任何一张图,没有任何一张是我在完全没打/仔细在edit界面过目并测试难度的前提下直接放进比赛图池的。大家在这一方面的个人差和水平不足,在一场场无叠杯的赛程中暴露的可以说是极其明显——这种偏科的趋势已经大到可以一眼看出的程度了。

但是就算这样,现在很多人最擅长的都是什么?还是叠。就举一个最现实的例子:其实MM的叠专项难度不低,但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说简单?为什么突然要在叠专项里面额外加难度并且加限制?

究其原因,就是大家对于叠的热情过于高,而反过来,与之需求能力相反的方向,没人关注,没人看,没人练。甚至部分玩家习惯了练叠的立竿见影的提升,那种打高难的快感,在不知不觉中就忘记了其他键型,慢慢的就变成了除了叠啥也不会的极端偏科情况。

私下的群聊里面,我能看到很多人在打那些叠叠杯的赛图,在打那些明明写的不是很好的叠图,包括但不限于我自己写的Indigo star等——但很多真的用心去写的图,很多谱师费尽心思写的质量不低的非叠图反而无人问津。大家都在逮着叠图打,但是我没看到,没听说过有很多人会拿无叠杯的赛图回去练习的——这让我不禁思考起了我整合赛图的意义到底在哪里——那些投稿的谱师非常认真的写图,写出来一些质量很高的非叠图,到最后落得没人看没人打的地步,不是因为质量不好,而是因为他们不是叠?或许还真的有这么一种可能

好吧,假如练叠是社区的趋势,不是叠的图大伙都不想打,也ok。那问题来了,为什么两届无叠杯,预选赛填报名表的人数35-36人,参加预选赛的人却只有三分之二不到?每一届都是。好,你说填表不代表参赛,大伙都可能有事——第二届无叠杯差点因为咕咕的人太多没有人来而直接停办,我觉得这作为一场比赛来讲是个悲哀一个群赛都有很多人喊着报名,一个无叠杯的参赛选手却请都请不来,只能说我就差当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只能说,我确实真的很失望,失望透顶。我已经没有办下一届无叠杯的动力了。本来2023年在计划中就不是一个适合举办无叠杯的假期情况,真正好的假期时间大概会在2024年的寒假——需要有一个考试周在年前一个月多的寒假才能举办冬季赛。所以即使我很想举办下一届,也要留到2024。

当然,我也想休息一下,所以23年无论如何都不会有无叠杯了。

24年办不办MNJC #3? 很可能以后再也没有MNJC系列赛事了

在这里,再次感谢所有的谱师和staff的支持,无论是第一届投稿还是第二届投稿,还是每一届尽力完赛的参赛选手,感谢各位愿意花时间参加我的比赛,练习我选出来的那些赛图——哪怕你只是为了那点奖品。

还想讲点什么吗

很能理解,那些staff看着自己举办的比赛没人来的那种绝望,无力,挫败的感觉。对每一个比赛的选手都没有表现出来的,藏在内心的那种伤感。包括MKTC的PC组停办,其实作为世界杯的staff来讲也是不愿意看到的事实。大伙作为staff都是这么过来的,办一场比赛总是有很多意料之外的情况,酒吧里点炒饭的事情随处可见。

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staff们的努力,至少认真对待每一场自己报名的比赛——认真完成每一场比赛,就是给所有赛事staff/谱师的最大尊重,无论你喜不喜欢这些赛图。

很抱歉,今年的后日谈牢骚很多,都在讲一些有问题的地方,但我觉得只是唱喜歌的后日谈不如不讲,把看起来最见不得人的一些东西写出来,或许才能给大家一些个人举办赛事的最真实的感受。

无叠杯的初衷,是想让大家能够看到,这个游戏除了叠,还是有很多好看好玩,非常complex的键型搭配和谱面的。虽然确实很多的实验性赛制,别的正式的比赛不敢放,我就把我一些最新的想法和调整放在了无叠杯里,像是一个赛制实验的样子——假如你们发现,哎这里面的一些赛制安排相当的适合去推广,那就放心大胆的推广吧。如果我自己的比赛,能够给后面的staff或者赛制设计者,仅仅只是一种思路上的参考和测试,对我而言已是荣幸之至了



最后:

没有人是卖惨长大的,没有staff是靠卖惨来提升自己的运营能力的,只有直面自己的那些最不堪入目的东西,才算是有在真正意义上取得进步的可能


就到这里吧,或许这将是最后一期无叠杯的后日谈了,不多讲了,累。

作为赛事staff,我还会一如既往的尽我全力办好我负责的每一个比赛,哪怕——它没人喜欢。



Leaves_ 

2023/2/11


Malody Non-Jack Cup #2 (MNJC #2) 后日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