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刘虹敏:从社区规划师看社区美空间实操
社区美空间是成都市2021年提出的概念,是全国首创。推进社区美空间建设,是成都深化社区发展治理、落实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部署,是打造全国基层治理标杆城市的又一创新举措。
那社区美空间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社区规划师在社区美空间营造中所承担的角色是什么?11月3日,本期金沙讲坛走进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城市设计研究院,由执行院长、成都市十佳社区规划师刘虹敏副教授,围绕以上主题开展深入讲述。
刘虹敏分别从“社区”“美”“空间”三个层次进行剖析,并结合具体案例,生动形象地逐步释义了美空间概念、发展内核、具体实施路径以及社区规划师参与美空间的路径与方式。
讲座开始,刘虹敏深入解析社区美空间要义,是如何以社区范畴为主要服务半径,提供普适审美体验,同时深度黏合社区价值、生活价值与美学价值的。社区美空间实践落点到空间美、文化美、生活美、产业美、情感美等,通过这些高品质的文化场景,助力高品质和谐宜居社区场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发展治理新格局。
针对为什么要建设社区美空间?刘虹敏说,通过推进社区美空间建设,就是坚持以展示社区文化为方向,大力发展社区生活美学,引导市民认识美、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发挥天府文化的精神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以文化凝练社区精神、彰显城市魅力、激发发展动能,让社区成为充分展示成都天府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打造一个个高品质的城市场景、 社会场景、文化场景,以创意设计、美学表达点亮社区,增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刘虹敏讲述了一些典型的具体务实操作案例,例如“熊猫·漫游——客家咖啡地图”这一社区微美空间显得尤其有示范性。她介绍:“该项目通过深度解读龙潭街道客家文化,用现代的审美和表达手法去描述传统客家文化,通过“熊猫漫游客家”这一美学IP去讲述龙潭街道不同社区不同的客家文化底蕴。并通过联动社区空间资源、人文资源、党建联盟、共享孵化等,建立社区商业,传递社区美学。”而通过这样的美学空间在传统客家居住集群区输出新客家美学生活价值,走出了一个“社区美学生活,产业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发展路子!
看到如此多类型的社区美空间,作为青年社区书记听众的大面街道玉石社区党委副书记蔡成萍、王宁收益良多,不断思考所在社区的未来空间发展可能!
讲座上,针对“社区美空间谁来做”这个问题,刘虹敏强调,这必然需要联动各方,协调社区资源,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不同的工作制度,要让社区、社区企业、居民、社区规划师全方位参与式项目发起、设计、实施、运维当中。这样才能通过构建人人参与、人人享受的共治格局,联动社区企业的参与,同时也给社区产业服务、产业引导、文化融合带来新思路、新启发!
刘虹敏说:“自社区美空间建设以来,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隐在市井中的咖啡小店,落在街角的小书店以及藏在街巷里的小花店,这些丰富美好的城市生活体验成就了成都独特的烟火气和休闲味,更深刻的连接了“城市”与“人”的关系,让居民的生活更有质感,以人的感受,去讲述一个个幸福生活样本!”同学们获益良多,现场掌声雷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