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欲是一种有关生命的许诺——欲、性以及死亡

这是单华伟的第二百六十八篇原创文章
纵欲
每个人都有欲望,有冲动,有纵欲的冲动,而这种纵欲意识,总是把人引向激情,最终导致贪婪、狂热和暴力。
欲望所指向的,是一种期待,但吊诡的是,贪婪和暴力这些东西,是没有期待的,它们是“反期待”的,它们只关心一件事:释放当下的激情。
而这种想要纵欲的冲动,却又同我们对毁灭与死亡的焦虑深深连接:我们知道自己要死,所以我们希望及时行乐,希望让一切的活动,包括性活动等,赋予色情和激情的色彩。
因为当我们狂欢,释放激情时,才足以让我们感觉自己在对抗死亡的深渊,在对抗死亡那毫无回声的沉默。
通过这个过程,纵欲似乎变成了有关生命的许诺,当我们感受到那种激情的时候,也似乎在感受生命。
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性焦虑中,有一种死亡的忧虑:我们有性焦虑,因为我们知道自己要死,所以总是有一种繁衍生息的期待,不管要不要生小孩,性活动,总是指向“生”的,因为它让人感受到生命力,感受到“生”本身。
生与死
是什么让生有了意义?我们可以说,是生命中的美好事物,是亲情友情爱情等等。
但仔细思考,我们之所以会觉得这些东西可贵,其实是因为我们知道自己有一天必然会死,所以才会如此珍惜。
想一想,如果我们能永生,永远不会死,有无穷无尽的时间去享受无穷无尽种不同的东西,你真的还会珍惜你现在珍惜的东西吗?当然不会。
所以,不难理解,是死亡,让生有了意义。
甚至,我们可以说,所谓的生的意识,生命的意识,其实也就是死亡意识,因为意识到死的必然,我们的有限的“生”,在逻辑上才得以成立。
这真的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思路,生生不息的美,居然是以必然的终结和死亡,才得以成立。
但是,人类在总体上,是意识不到这个问题的,所以,我们总是对死亡保持一种排斥的态度,对尸体有一种恐惧,那嶙峋白骨,是“你一定会死的”的一种呼唤。
在其他动物身上,我们很少看到对它们排泄物的厌恶,但为什么人们总是对排泄物感到恶心?因为排泄物的性质,和尸体有多处的相似,腐烂的,恶臭的,也便是死亡的。
人类厌恶排泄物的心理基础,就是如此。
而腐败的东西在这里,也连接了死和生:生命死亡后,必然会走向腐败,但生命的诞生,往往也来自于腐败物,来自腐败物中的营养物质。
这种关系,我们中国人其实是最明白的,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花落在树下,腐败后化作泥土,又再次滋养来年的花开。
可,死终究是可怕的,是神秘的,最终,多数人并没有成为“向死而生”的大无畏者,而是厌恶、排斥、恐惧死亡的蝼蚁,以及希望通过纵欲达到“生”的欲望怪兽。
意识
所以在此处,我们似乎不得不再次思考那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只知道逃避死亡,只知道纵欲的人类,其活着的意义,究竟何在?
会思考这个问题的,一般是进入“贤者时刻”,也就是刚刚纵欲完,感到懊恼和空虚的一类人,实际上,人只要开始反思,就会感到各个方面的痛苦,以及无意义。
但是,多数人是不会反思的,他们甚至认为笔者以上的全部分析都没有意义,即使生活在被消费主义和他人操控当中,他们也会觉得,自己过得很好,不需要过多思考。
所以,其实被纵欲问题困扰的人,和从不反思的人,根本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你想反思了,不过是因为空虚了,因为恐惧了,而不是真正对自己的欲望问题有彻悟,或者痛彻。
你所反思的,并不是自己的存在状态,而是自己的懊恼与后悔。
这也是很多人永远在思考自己的困局,但却又无法摆脱的原因所在:因为你从来都没有那份决心,修行者早已经抛弃一切财产,剃发遁入空门,你隔三差五上山烧个香,想起一头是一头,却要希望自己不被世间色相迷惑。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买卖?
所以,如果这篇文章也激起了你的反思,希望你也好好想想,你的反思,是不是仅仅是廉价的懊恼与感慨,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劝你忘掉这些东西,心安理得的活着,别给自己添堵。
(全文完)
--------------------
我是单华伟,一个看书和写作的人,我在自己的公众号「单华伟」上分类整理了所有的文章,如果觉得文章有启发,记得点个赞吧,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