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马克思主义学院:打牢底色,铸魂育人

2019-09-17 10:29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  | 我要投稿

马克思主义学院,肩负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播的重要使命,承担着全校本硕博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它的前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在2011年独立建制,曾先后隶属于社科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文法学部,2015年正式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8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旗帜站在传播最前沿,为新时代传媒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应有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外观


✔️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习近平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努力建设特色鲜明、一流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马院正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与大力支持下,昂首奋进,迈上新的征程。记者就此采访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东建。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长知多少

Q&A

马克思主义学院从隶属于相关学院到独立建院,这一路走来,您能介绍一下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如何成长的吗?

刘东建:在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史上,2004年是一个重要年份——中央“马工程”启动,2005年底,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立,2008年党中央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的二级管理机构建设问题。因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建设总体上比较薄弱,许多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二级机构,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大会报告中代表党中央指出,独立、健全的教学科研组织机构,是教师开展工作的组织保障和依托,各高校都要设置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二级机构。2011年1月,教育部通过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特别强调了二级机构设置问题,并且从当年开始连续四年组织专项督查。目前,全国大多数高校都完成了二级机构的独立设置,其中挂牌“马克思主义学院”已达到800家左右。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新时代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宣传、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重要抓手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传播高端论坛

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到高校首先要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从培养目标看,我校致力于培养信息传播人才和艺术创作人才,马克思理论教育更加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我校马院的发展,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发展的历程与中央要求保持高度一致,同步而行。新时代学校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马克思主义学院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Q&A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着全校思政课的教学。那请问马院在这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呢?

刘东建: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规范化建设,如统一教材、统一教案、统一考核我们严格落实教育部指示精神,不折不扣推进思政课规范化、现代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当然,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我们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如在北京市教工委和我校领导的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市级思政课、北京市“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示范点为依托,打造成有特色、有影响的“品牌课”,积极发挥特色课程的引领示范作用。此外,马克思主义学院服务于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积极参与学校通识课建设,我们也开设一些与伦理、思想价值相关的人文通识课程。

△三八节女性主题沙龙

学生培养方面,我院现有三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在校学生近40名。我们致力于让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者、研究者、传播者。其中首要任务是让他们把马克思基本理论学懂弄通,但单做理论搬运工还不够,应该进一步结合时代要求做研究,比如研究马克思主义怎么回应当下社会需要、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等。而研究出来了,我们也不能束之高阁,应该要传播到整个社会,去影响一大批人,让大家都汇聚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总之,我们培养的研究生既是要懂马列的、信马列的,更是要传播马列的。

△18级新生引航工程

Q&A

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几年科研成绩屡创佳绩,能否为我们简单介绍下这些成果以及意义?

刘东建:科研成果的取得与学校的支持和师生的共同努力分不开。从2011年开始,我们的目标很明确:要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大众化方面做出影响来。当年,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成立了全国第一家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大众化研究中心,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余次论坛,主题全是从不同角度聚焦马克思主义传播问题。在此基础上,学院全员参与,推出了一些研究成果。当然,这些研究成果并非为研究而研究,而是为了能应用于实践教学,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可以说,以研究促教学,用科研反哺教学,开展研究型教学方式,是我们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大特色。




△16级、18级、19级的马院毕业生们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机遇和挑战中乘风破浪

Q&A

请介绍一下马院的师资队伍及建设情况?


刘东建:学院现有教工39人,其中专职教师32人。按教育部1:350师生比配备思政课教师的要求,马院目前还有一定的缺口。人员少,任务重,每位老师工作量较大,大家的授课时间占去多数时间和精力,还需完成相应的研究工作。对此,我们会加大人员配备工作的力度,一方面在人事处的支持下,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选优配强思政课教师以及兼职教师;另一方面,在教务处、研究生院的支持下,配备学生助教,协助教学活动。另外,在我校党政干部中,有很多思政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我们也会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思政课教学,缓解师资紧张压力。

△第二届学院运动会

Q&A

2017年5月5日,中国传媒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式成立,青马学院由校团委和马院共同管理,马院负责教学工作。这个学院建立的初衷是什么?马院如何规划青马学院的教学与实践?

刘东建:我校青马学院由校党委陈文申书记亲自出任院长,学院的建立和发展凝聚着学校领导及学校团委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心血。中国传媒大学是信息传播领域的学术重镇,我们培养的是信息传播人才,这一特性决定了我校青马学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们要培养一大批青马人才,他们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者、信仰者、更是传播者。他们作为信息传播人才或艺术创作者,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直接影响着广大的受众、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个社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水准。所以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拥有坚定理想信念和深厚理论功底的时代新人。青马学院一期二期已经毕业,正在开办第三期,我们将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落实好校领导对青马学院建设的重要指示,坚持知行合一,学用结合,建立一种具有中传特色的青马培养模式,他们是未来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生力军。

△青马学院成立大会

Q&A

对有些同学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内容可能显得深奥枯燥,如何才能让这些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变得更有吸引力?


刘东建:理论常常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时曾指出,配方陈旧、工艺粗糙、包装不够时尚,缺少亲和力。解决的办法就是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育德和育心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

△博物馆教学

传播学的基本常识是要达到传播效果,就需要了解受众的需求,我们思政课教学同样如此,任课教师会在课堂上收集大家感兴趣的问题,随后又反馈到教学内容中,有的放矢。上学期我校开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市级思政课暨“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示范点就以“时政讲堂”专题报告的形式对同学关心的问题进行讲解,如我们邀请知名专家针对当前经济运行和国家政策“稳就业”问题来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就是很鲜活生动的做法。当然,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先导性、引领性,大方向上还是要主动引导大家的思想,用理论的魅力去感染人。


 Q&A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需要一种沉下心做学问的姿态,对于师生而言,除静心外还需要哪些方面的能力素质,才能实现培养目标?


刘东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要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发挥应有作用。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则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使理论掌握群众,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我们要求老师们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老师有信仰,学生才能学得有力量。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活动

Q&A

与其他大学相比,作为传媒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您认为我们在教学上具有哪些突出特色?


刘东建: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六类高素质复合型传媒人才,必须把改治素质摆在首位,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方向。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充分彰显学校特色和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服务于学校的“双一流”建设,以建成国内一流的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和传播高地为发展目标,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如成立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大众化研究中心、传媒政治研究所、传媒伦理研究所等,积累研究成果,为教学提供理论支撑,为我校人才培养服务。

△研究生培养工作研讨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未来可期:任重而道远


Q&A

2018年,学校完成了机构改革和中层领导换届工作,进入一个发展新时期。这一新的机遇对马院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马院在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有哪些规划呢?


刘东建:我校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学院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面貌一新,航向已明,决心不辜负学校的期待和重托。未来几年,我们的目标是把马院建设成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点为支撑,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为主体,进一步彰显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努力建成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研究宣传、人才培养、传播示范于一体的高水平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列经典著作征文获奖

学院领导班子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振兴、科研振兴、队伍和课程振兴工作的“四梁八柱”一个核心、两轮驱动、三位一体、四大举措。分别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为两轮;以融学院创一流、学科有特色、师资大发展为一体;做到协同发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外引内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运用好新媒体新技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凝练方向,选好主题,加大科研团队的培育力度为四大举措。


Q&A

陈宝生部长提出,要进行一次深刻的课堂教学革命,马院在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质量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刘东建:我们传媒大学的学生熟悉最新的传播理念和传媒技术,思政课的教学也不能落后,必须运用新媒体和新技术,使我们的思政课活起来,无论是引进慕课进入课堂还是教学内容的视频化呈现,云课堂教学软件应用等都是致力于教学方法的创新,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我们的目标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大力推进智慧教室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特色优势资源为依托,打造中传特色思政课程群。

Q&A

学校春季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谱写“奋进中传”新篇章,马院如何写好学院的新篇章?


刘东建:今年春季工作会上,陈文申书记和廖祥忠校长都明确提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实干精神,攻坚克难、稳扎稳打,继续谱写“奋进中传”新篇章。我们2018年的工作可以说是卓有成效,2019我们期冀再上台阶。学校春季工作会议为我们学院新一年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我们将以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良好风貌,全力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笔直奋进”。习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讲好思政课是马院建设的第一要务,更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立院之本,学院所有的工作都是要围绕讲好思政课来完成。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全力打造一批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金课”。打造“思政金课”是对马院所有教师提出的共同要求,我们还将从全面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改革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办好教学改革示范点等方面,摸索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和示范效应的中传“思政金课”的有效路径,助力学校实现从传统传媒教育向智能传媒教育的转变,在新时代传媒人才培养工作中,实现思政课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京东五校手拉手思政备课会 

Q&A

习总书记3月18日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您认为如何打造一支过硬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刘东建: 习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也将以总书记的指示为行动目标,开展好“一人一策”师资培育计划,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全体党员教师参观北大红楼

在我看来,要发挥好教师的关键作用,一要给予教师成长与发展的空间和条件,要培养好学生,先培养好教师就是这个道理;二要教师要练好内功,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为此我们学院启动了一人一策,精准施策的“名课”“名师”培育计划,我们已经启动了集体备课制度,开展了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建立了研修培训、交流研讨机制,力争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三要培养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自信心,为此我们学院在党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开展了“讲述思政课教师的敬业故事”主题宣传活动,在学校宣传媒体推出了系列报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然,讲好思政课,要发挥好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办好思政课,最为关键的是离不开党委的领导和重视,以及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学校各院系和职能部门的协同发力、同向同行。


精彩活动锦集 来看一看吧~














 

  转自丨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平台

  指导老师 |  尚新英

  记 者  |  李叙瑾  贝冰雅

  编 辑  |  宋若萱  张菲垭 

  责 编  |  郭   妍

  编 审  |  王维家


马克思主义学院:打牢底色,铸魂育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