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眼中的一路风景,是成人的一路燃油费
笛卡儿说过,人的不幸首先来自他曾经是一名儿童。
儿童处境的特点,就是他被抛向一个他并没有致力于构建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在没有他参与的情况下制造出来的。
真正的世界,那就是成人的世界,在成人的世界中,儿童只能遵守和服从;他天真地成为他人的海市蜃楼的牺牲者,他认为成人都是会魔法的魔术师,认为成人的允诺可以使自己愿望的满足,成人是他们的圣诞老人,是他们许个愿望就能实现的圆梦者。
孩子真正长大的时刻,是开始发现成人并不懂魔法,成人也有解决不了的麻烦。
《小王子》这本袖珍小书,被誉为成人的童话,告诉我们每个成人都曾是孩子,但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把自己的本真保留到成年。孩子的世界简单而纯粹,孩子的眼中是一路的风景,孩子始终对事物保持惊喜的好奇;成人的世界却鱼龙混杂、复杂而多变,成人对很多事物都已经见怪不怪,觉得一切存在都是理所当然,成人的眼中是一路的燃油费,成人的世界总是关乎利益的角逐,充满着计算、产值和利润。
儿童的错误并不损害一个世界那恬静的秩序,因为这个世界在他之前就已经存在,在没有他时就已经存在,在这个世界中,他因为无足轻重而处于安全之中。他可以做他喜欢的一切事情而不受惩罚,他知道,永远也不会因为他而发生任何事情,一切都是既成的事实;他的行为不会介入任何东西,甚至他自己也不会介入进去。
托尔斯泰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在遇到情人沃伦斯基之前,她早已为人妻为人母。然而,沃伦斯基的出现,让她重新意识到,自己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这个少女对纯真的爱情依然充满希冀,确切地说,少女的安娜始终对纯真的爱情充满希冀,只是婚姻阻断了这个希冀。这个少女在情感尚未受到启蒙时,就已经被家人安排嫁给了大自己20岁的卡列宁,这个少女在还没有真正走进成人意识时,就已经被他人认为可以嫁人生子,被外界告知一生理当循规蹈矩。
没有真正释放过少女情愫的安娜,在进入婚姻之后,才发现外在成熟的要求对她而言,是一种强加于人,而重返少女心态的安娜,在整个上流社会看来,是那样的格格不入,那样的伤风败俗。事实说明,安娜不过还是一个未成熟的孩子,而现实(包括他的情人沃伦斯基)却强行以成人的标准来矫正她、拒绝她、扼杀她,最终,拒不接受成人标准的安娜选择毁灭了自己,熄灭了自己的人生蜡烛。
易卜生的戏剧《玩偶之家》同样说明,作为天真无邪的女儿和妻子的娜拉,是父亲和丈夫认可的理想女性和最佳宠儿。一旦她打破这个默认的规则,她就会受到诅咒和排斥。庆幸的是,娜拉眼看丈夫海尔茂在怒火冲冲中撕下了自己好丈夫的面目之后,暴露的是一张自私丑陋的脸。令娜拉极为震惊的是,灾祸消除之后,海尔茂脸上立刻多云转晴,说已经原谅娜拉,对娜拉既往不咎,并希望和娜拉言归于好,而娜拉却果断选择离家出走。她先成为独立的人,再回来为人妻为人母,而回来的那一天是出现奇迹的一天——夫妻俩可以平等对话的一天。
即使在当今世界,还有很多还没有在工作中学习使用自由的女人,她们仍然处在男人阴影的庇护下;她们对丈夫或情人所认可的意见和价值观言听计从,这使得她们发展了一些儿童的素质,一些禁止成人拥有的素质,因为她们依托在一种不负责任的情感上。
人们常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如果说女人的这种状态常常显得很有魅力,非常优雅,如果说女人的这种状态具有令人感慨的真实性,那是因为它像儿童的游戏那样,表现为生存的一种无动机和纯粹的爱好,它是严肃的缺失。
个体应该最终承担他的主观性以及由于主观性所产生的后果,不论这后果是好是坏,是成功还是失败。
蒙田说,生活本身无所谓好坏,如果有好坏之分,也是我们试炼自身力量的所产生的结果。
菲茨杰拉德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除了主人翁盖茨比已经步入真正的成人世界之外,几乎所有的人都还处于儿童时期。儿童时期的成人群体,特别是盖茨比梦寐以求的理想女神黛西和黛西道德败坏的风流丈夫,都自私而冷酷,他们闯下祸,开车撞死人,却总想让别人来给他们收摊子,总想找个替罪羊为自己背锅。
尼克认为,盖茨比是他那个时代唯一一个逆着时代浪潮而上的、坚定追寻自己梦想的人。尼克对盖茨比说:他们所有人都加起来,都比不上你。盖茨比坚信他的个人梦想,也是美国梦想,他坚信只要心怀梦想,现实就不会辜负自己,因此,至死他都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念——对爱情的梦想,对人生的梦想。
人最大的痛苦,可能是曾经一直做着纷繁离奇的彩虹梦,而在梦醒之后,却发现自己已经无路可走。
如果从未争取,也就从未有失去的落寞。
如果竭尽所能,努力追逐而无果,最终带来的只会是无尽的心灵缺失和梦想的破灭。
歌德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可能是德国启蒙时期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两个文本区别在于,维特是在爱情和人生双重失意之际,选择举枪自杀,而盖茨比则对不切实际的爱情和人生追求始终满怀希望,即使在被杀的前一刻,盖茨比也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乐观信念。二人还有一个不起眼的区别,不像盖茨比赚得盆满钵满,维特似乎总是潦倒不堪。
然而,维特之死和盖茨比之死,都关乎爱情梦和仕途梦。
对维特而言,绿蒂是他深爱却无法寄托的恋慕对象,绿蒂是他仕途不顺时倾诉自我的对象。
对盖茨比而言,黛西是他奋斗的最大动力,他一路艰辛拼搏,是想给最爱的人以最好的生活。盖茨比想把自己最好的模样,展示给自己所爱的黛西,而事实证明,盖茨比所托非人。黛西是个不具内涵的虚荣的上流女,信手拿着一件珍贵首饰来示爱的布坎南,一下子就赢得了黛西的芳心。
维特爱情和仕途的双重理想破灭和盖茨比对现实处境的始终不变的迷蒙未醒相比,一个死在梦醒后无路可走,一个死在依然坚信自己生活在梦想中。
走在追求道路上的一般都是孩子,而对追求所产生的失败结果加以接受和反思的是成人,这也标志着一个人的真正成熟。
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于连,在追求拿破仑梦想时,雄心勃勃,激情满溢,浑身都是自我意识,是一个极具未成年脾性的野心家。最后,当于连激情退却时,他已经沦为阶下囚时。
多数情况下,真正经受过伤痛和挫败的人,才更能看清生活的真相,看淡人世的物欲纷争,渴望重拾内心的寂静,让岁月静静流逝,如同海水逐渐浸润沙滩,轻柔而舒缓,平静而自然。
成为阶下囚的于连,反而成了一个理性成熟的人,他在狱中终于得以静下心来,仔细反思自己一路的追求。于连最终意识到——自己最爱的女人是德莱纳夫人,自己最喜欢的人生状态,是在田园牧歌式的维里埃尔小镇,跟自己所爱也爱自己的人日夜相依相偎,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回归生命的本然状态,在平淡而不平庸中渡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