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是什么让抑郁情绪走向了极端。

2023-05-21 10:30 作者:神府尹  | 我要投稿

当我们在生活中碰到这样的情况:部门里有个同事处处针对自己;努力争取半天,结果还是没有晋升;室友的东西丢了,误会是你借走未还;相恋三年的女友,最后成了别人的未婚妻……抑郁的“黑狗”,极有可能就会袭来。此时,我们的情绪表现不只是悲伤,还会掺杂焦虑、悔恨、内疚、敏感,等等。 为什么在面对类似的问题时,我们会产生抑郁情绪呢?这与应激模式失效或现实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有关。通常来说,人在处理外界应激事件时,会采取下列模式: 发现威胁→应激→解决问题→恢复 在受到持续的、较大的打击时,应激失效,暂时无法调节,身心就进入了抑郁模式。当现实中的某些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时,我们也会长期陷入抑郁情绪中。 抑郁情绪是一种适应性的生理反应,人在抑郁状态中,基础代谢率会降低,且会集中更多的精力去愈合“伤口”,以便让自己早点从伤痛中恢复。实际上,这就跟动物在受伤时,会对各种活动失去兴趣,以便让大量的资源供给身体恢复正常一样,属于普遍的生物学现象。 当我们受到伤害时,本能反应就是让自己逃避不安全的人和地方,但社会条件通常会使得这种逃避策略失效,比如:尽管某个同事处处针对你,可你又不太可能辞职。面对这样的情况,产生抑郁情绪就是很正常的反应了。但是,当这种情绪延续的时间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的生理和大脑也会随之产生变化,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导致抑郁症。 人的行为模式都是为了适应一定的环境,极端情绪则是为了适应极端环境。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抑郁情绪容易走向极端呢? ·无法适应环境的转变,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随着环境的转变,我们要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思维与行为。然而,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这样的调整能力,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很容易与环境中的一切发生冲突。时间久了,身心的消耗让他们倍感疲倦,最终因为问题得不到解决而抑郁。相关的经验和数据显示,大学开学最初的几个月,学生最容易发生极端事件。这是因为,学生没办法顺利地转换自己的身份,或是对大学的学习以及生活的预期没有达标,因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无力感。 ·个人价值被破坏,长期得不到外界的正向反馈 个人价值需要外界的正向反馈,倘若一直得不到外界的正反馈,就会对个人的价值逐渐产生怀疑。不少抑郁症患者,在早年的成长过程中,虽然很努力地学习、展示自己,却总是始终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哪怕考了99分,也会被质问“那1分是怎么丢的”。他们还经常被父母拿来跟其他人比较,导致自尊心严重受挫。 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他们的个人价值体系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对认可与表扬充满了渴望。有时,他们宁肯不顾自己的需求,也要通过帮助别人来获得肯定,非常在意他人的看法,甚至演变成讨好型人格。 ·信任体系遭到破坏,对世界和他人充满怀疑 有一位来访者,7岁时父母离异,他跟随父亲一起生活。后来,父亲再婚,继母是一个吝啬又情绪化的人,经常误会他欺负弟弟(继母的孩子),还误会他偷了家里的钱。无论他怎样解释,都被认为是狡辩,换来的只有责备与谩骂。在这种不被信任的环境下,他开始对所有人充满警惕与戒备,认为世界是危险的,没有人是值得相信的,也不会有人对自己好。 带着这种不信任他人的思维模式,他长大了,并走进社会。因为感觉自己不被外界信任,他对工作、对身边的人总是产生不满,并渐渐地陷入抑郁之中。本就被疲惫与痛苦折磨得够呛,却还被他人指责“玻璃心”,这让他的抑郁情绪变得愈发严重。 事实上,无论是上述的哪一种情况,都很容易给人的心灵留下阴影,致使他们比一般人更容易与“大黑狗”相遇。毕竟,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不受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早年时期,心智、思想尚未成熟,遭遇不幸之后,很容易导致人格缺陷、性格扭曲,对成年后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即便有过不幸的成长经历,也不意味着往后的人生就彻底毁了。很多时候,心理疾病就是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障碍,在心里搭建了一座围城,把自己困在其中。其实,没有过不去的苦难,纵然那条“黑狗”强壮凶悍,无法永远地消失在生活中,但我们依然能够找寻到驯服它的方法,让它变得乖巧顺从,不再成为一种威胁和伤害源。

是什么让抑郁情绪走向了极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