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战车丨把发动机放在炮塔里!让坦克长出机械脚!20世纪50年代Yoh坦克的奇思妙想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坦克零距离”,文章转载权限“坦克空间站”
UP为个人专栏文章作者,非官方人员,在B站同步更新文章
鸣谢:@ 诶嘿_得囔哒哟 @口袋里的独角兽 @轩辕华音 @宅万能 @德瑞克Z @Panzer-Li-坦克 @大龄智障儿童 @AnthropophagistC @云CORN @CureOfHeart @MgX 等各位老爷的充电!感谢大家的支持!

鱼 头 叼 烟
各位车长老爷们大家好啊,我是阿纳贝尔丶卡多。今天的这条文章,我打算跟大家分享一下神奇的Yoh坦克设计,虽然它们在游戏里的表现比较奇葩,现实中的设计也非常异想天开,但我们仍然能从中窥得一些上世纪50年代坦克装甲车辆设计者们天马行空的想法,还是相当有意思的。本文的写作参考了WG提供的部分坦克资料。

现在的Yoh公司
Yoh坦克们的设计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美国工业家哈罗德·L·Yoh创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Yoh公司,该公司为美国陆军提供了一系列不同寻常的坦克设计。现在看来,Yoh公司的设计继承了美国坦克设计师的部分经典特征,但每个整车设计的外观都非常的让人震撼。Yoh公司的每个设计看起来都有一定的可行性,不过美国陆军在谨慎考虑后还是婉拒了Yoh公司的想法,这些设计也就停留在了图纸阶段。
左轮弹仓

自动装填的105毫米口径坦克炮
这个105毫米炮的自动输弹机方案,和AMX公司提出的“左轮弹仓”设计类似。在Yoh公司的方案中,车长或者装填手将转动这个弹仓,在找到需要发射的弹药之后,把弹仓内的那一发炮弹与火炮后膛对准,然后推弹机构会把弹药推入炮膛并且闭锁炮闩。当火炮发射后,弹丸在火药燃气推动下向前飞出,然后燃气会被导到炮闩后部,在这里这个“推力”会把弹壳从后膛抽出,送回弹仓中,然后就可以发射下一发弹药了。(评述:这个设计和自动步枪上的导气式原理类似,对于105这个口径的整装弹药来说确实可以,毕竟就相当于把子弹放大了。不过这种设计只能给整装弹来用,弹仓也要做的很大,更重要的是在50年代只能人工选弹,那效率就太低了,重复装填也很麻烦。)

M1128斯崔克MGS里的左轮弹仓
虽然这个想法是可行的(后世的M1128“斯崔克”MGS就使用了类似的设计),但它在车内占用了大量的空间,这个弹舱也没有那么精巧。此外,Yoh坦克的左轮弹仓似乎被永久地固定在主炮上,从而增加了主炮的整体重量。更不用说移动它的难度和上下移动需要的空间了(这里指的是主炮太重,高低机吃不住,太大了导致主炮能活动的空间很小)。滑动闭锁系统也许可以改善这种情况,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输弹机占用了大量的空间。也不清楚主炮的后坐力是如何处理的。
应急履带

应急备用履带
这个应急履带我估计大家都很熟悉了,游戏里的Yoh坦克就有这个设计。技术实现起来也很简单:
坦克的主履带内部包了一条小一号的副履带,这条副履带从主动轮向前延伸,和前面的几个负重轮形成了一套回路
当诱导轮被击毁,主履带断裂后,副履带由于连接的还是后面的主动轮,而且完整性不受影响,所以YOH坦克还能继续靠着这条副履带移动
这个设计其实就是采取了战场上一种常见的紧急维修方法——履带短接的形式。最早在二战中就有应用,一直到现在还在用。基本都是坦克触雷或者行走机构被打坏,但还有动力,同时行走机构一半还是完好的,这种情况下就要把履带截短,绕在完好的负重轮和主动轮上,让坦克能以一半的履带接地。这样处理过的坦克,有的可以自力行进,有的可以方便回收车拖走。

履带短接的百夫长
但问题在于,Yoh公司的设计实在是太过理想化了——在游戏里履带模块没有实体碰撞模型,断了就断了,扔在地上也无所谓。可是现实中呢?现实中坦克行走机构受到能让履带板都断裂、崩碎的攻击,是不可能还完好无损的,在这个过程中遗留在地上的主履带、四处乱飞的各类碎片,都会对坦克的行动造成阻碍。更别提这个应急履带增加了行走机构的复杂性,它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都受到了不小的考验。
应急机械脚

这个东西就有些···神奇了
与应急履带相对的,Yoh公司还提出了一个名为“应急机械脚”的神奇想法:在坦克的车尾安装两个支撑脚(类似我们在吊车上见到的那个,但是没有液压机构,纯机械),它在不用的时候可以收纳在车尾。而在坦克履带被击毁,坦克无法行动的时候,这个机械脚就能放下来,它的动力供给是由坦克的主动轮提供,由一条链条联动(类似BT系列快速坦克的轮履两用设计)。随后坦克就能靠着这两个支撑脚扒在地上倒车,就像人趴在地上匍匐移动一样离开险境····(评述:这个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乘员,让乘员不用去车外就能让坦克脱困,是个“以人为本”的好想法。只不过要怎么在车内遥控连接机械脚与主动轮呢?为它设计个电控离合?)
全新的重坦设计

发动机放在炮塔尾舱里
如果说上面的设计都是坦克的子系统,而这个设计就是直接为坦克“重塑金身”了。Yoh公司设计的这款重型坦克把炮塔做的非常的大,发动机没有放在车体里,而是放在了炮塔尾舱里,Yoh公司认为该设计有以下优点:
炮塔尾舱的发动机平衡了火炮的重量。重量的平衡也让坦克无需安装配重块,降低了整体重量。也让坦克在行军状态下,火炮可以朝向前方,而不是拧到后面去
炮塔有更大的空间可供乘员使用
重新设计让坦克整体重量更轻,整车长度也更短
车内可以容纳60发炮弹
有更高的燃料储存能力
然而,这都是纸面上的想法。我们用实际工程学的角度想一想,就能发现很多问题——炮塔是最容易中弹的地方,做得越大越容易中弹,还要把它保护好,各国都往小里做,可Yoh坦克就是往大里做,还把发动机放进去,这会让坦克容易变得头重脚轻,还有可能吃一发就整车瘫痪了。

发动机动力传给车体,要经过炮塔座圈环
而且Yoh公司的设计里,放在炮塔尾舱里的发动机要如何把动力传给在车体里的变速箱呢?要通过一套机械传统结构,通过炮塔座圈环齿圈传递给变速箱···注意,这是全机械式的解决方案,而发动机可以提供1000马力。机械是有上限的,再一个要怎么解决炮塔方向机与炮塔座圈环齿圈动力产生的“扭矩打架”问题呢?这会造成大量的动力损失,可靠性和耐久性也不忍直视。(评述:机械终归是有上限的,电传动才是大马力、大扭矩的未来!)

Yoh坦克的神奇设计!
其实虽然Yoh坦克的这些设计看着不太靠谱,但它们确实是有一些可取之处的,只是在上世纪50年代因为材料和电子信息技术等基础学科不发达的情况下,想通过纯机械的方式来解决实在是太难了。现在的话,我们只需要用传感器、电控单元和设定好的程序就能完成这些动作,也许在未来能用得上呢。本篇文章为一时兴起所写,本意是为了科普坦克装甲车辆知识,不针对任何人或者群体。我是阿纳贝尔丶卡多,永远为咱玩家的切身利益着想。如果您喜欢我的车评,还请转发分享宣传,让更多的车长们回家。
长按右下角点赞按钮即可三连支持!
敬请关注公众号“坦克零距离”
获取更多一手消息与深度车评!
本专栏每日更新,只要是老爷们喜欢的,全都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