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概论》徐禾编

2023-05-16 15:14 作者:白乐楽乐天  | 我要投稿

第四章 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第三节 资本积累的过程和 产业后备军的形成


现在,我们来研究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资本积 累对于工人阶级状况的影响。 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表明在资本总额中不变资本部 分日益增多,而可变资本部分则相对地日益减少。假定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原来是 1:1,现在依次提高为 2:1、3:1、4:1,在这种情况下,资本总额中转化为生产资料的部分,则将由%5Cfrac%7B1%7D%7B2%7D%20依次递增为%5Cfrac%7B2%7D%7B3%7D%20%5Cfrac%7B3%7D%7B4%7D%20%5Cfrac%7B4%7D%7B5%7D%20,而转化为劳动力的部分,也将由%5Cfrac%7B1%7D%7B2%7D%20依次递减为 %5Cfrac%7B1%7D%7B3%7D%20%5Cfrac%7B1%7D%7B4%7D%20%5Cfrac%7B1%7D%7B5%7D%20。我们知道,资本对于劳动力的需要,不是取决于资本 总额的大小,而是取决于可变资本的大小。随着资本积累的增 长和资本总额的增加,可变资本的绝对量虽然也会增加,但由 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可变资本的相对量即它在资本总额中 所占的比重却日益下降。因此,在每个工人的工资不变的情况 下,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将日益相对地减少。这种情况可以列表说明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由于资本总额的增加,可变资本的绝对 量是增加了,因而需要的劳动力在绝对量上也增加了。但是,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可变资本的相对量却减少了,因而 每千元投资所需要的劳动力也相对地减少了,即由原来的 25 人 减少到 12.5 人。

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对劳动力 的需要不仅会相对地减少,而且,在某些生产部门或企业中, 有时还会绝对地减少。这是由于在这些部门或企业中采用了新 的机器设备,迅速提高了资本有机构成,把原来的一部分工人 排挤出去了的缘故。譬如,一个机器制造厂,原来雇佣 5,000 个 工人进行生产,现在由于采用了新式设备,只需要 3,000 个工 人就够了,这样,其余的 2,000 个工人便被机器排挤出工厂。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尽管资本对劳动力的需要日益相对地、 有时甚至绝对地减少,但劳动力的供给却随着资本的剥削和统 治的不断加强而日益增多。这主要是因为:(1)由于资本家极力压低工资,致使工人的微薄收入不足以养家糊口,因而工人 不得不让自己的妻子儿女也去做工。同时,由于机器的广泛使 用和不断改进,许多操作方法变得简单了,而且不微要很强的 体力就能胜任,这也为资本家广泛利用女工、童工提供了可能。(2)在资本家的剥削和压榨下,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愈来愈 多,他们不断地涌进劳动市场上来寻找工作。(3)在资本家彼 此剧烈的竞争中,一部分中小资本家遭到破产,他们破产之后, 不得不加入到雇佣工人的行列中来,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 总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劳动力这一商品的供给在不断地增加,而且,它“总是比可变资本或劳动人口就业手段的加进行得更为迅速 ” 。

这样,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和资本有 机构成的提高,必然要出现两种完全对立的趋势:一方面,资 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减少,在某些部门或企业中有 时甚至绝对地减少;而另一方面,劳动力对资本的供给,却在 迅速地增加。其结果,就不可避免地要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即 造成资本主义制度所特有的相对人口过剩。所谓相对人口过剩, 就是指劳动者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也就是说,对资 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需要来说,有一部分劳动者成为过剩的或 过多的了。马克思写道:“资本主义积累会不断产生出,并且正 好是比例于它的力量和数量,不断产生出一个相对的,超越于资本平均价值增殖需要,从而过剩或者过多的劳动人口。” 

以上的分析,我们是假定被雇佣的劳动者人数的增加或减少,恰好和可变资本的增加或减少是一致的。但实际上,被雇 佣的劳动者人数的相对减少,比可变资本的相对减少在速度上 还要快得多。这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譬如,在资本家提高工 人的劳动强度和延长劳动时间的情况下,支付给每个工人的工资可能增加,从而资本家支付的工资总额即可变资本部分可能 增加,但所需要的劳动力却可以不变甚至减少。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人口过剩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资产阶级学者为了掩盖资本主义制度造成人口过剩这一事实,力图把人口过剩说成是绝对的,按照 这种说法,似乎是由于人口增殖得过多,才使得一部分人无法 找到工作。这种论调是完全错误的。其实,世界上根本不存在 什么人口绝对过剩的问题。如果从满足人民的需要出发来发展生产,并且合理地调配劳动力,那么,即使在生产技术设备不 断革新的条件下,也绝不会出现人口过剩的现象。但是,如果 这样资本主义就不成其为资本主义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 追求剩余价值,根本不可能合理地组织社会生产和利用劳动力, 因此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不可避免地要形成人口相对过剩的现象。

所以,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是资本主义 所特有的人口规律。马克思指出:“ 劳动人口在他们生出资本的积累时,将会按愈益加大的范围,生出各种手段,致使他们自己变为相对多余的人口。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一个人口规律。”

相对过剩人口,不仅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而 且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因为,资本主义 生产通常是从危机到高涨,又从高涨到危机这样间歇地发展的。 在危机时期,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虽然会大大减少,但在高涨 时期,由于生产规模的突然扩大,却又需要增添大批的劳动力。 如果没有过剩人口的存在,资本家要想雇到追加的劳动力,就 只有等待人口的自然繁殖(这显然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而在存在大量失业人口的情况下,他们就可以根据产业上 的需要,随时找到可供剥削的人类材料。正是在这种意义上, 马克思又把相对过剩人口叫做产业后备军。

既然失业人口的存在对于资本主义生产具有如此重要的 意义,所以任何一个资本家都不会同意消灭失业人口。作为资 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的资产阶级国家,经常宣布什么“消灭失业”、“实现充分就业”等等,完全是骗人的鬼话。只有当失业 人口过多以致形成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严重威胁时,他们才 会主张把失业人口适当地减少一些。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相对过剩人口基本上有三种形态。

第一种形态是流动的过剩人口。这一类过剩人口主要存在 于近代的工业中心,在那里,劳动者经常由于企业生产的扩大 和缩小,或者其他种种原因,时而被吸收到生产过程中去,时 而又被解雇回到失业队伍中来。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是极不稳定 的,因而一生中没有失过业的工人是很少的。随着资本主义工 业的发展,流动的过剩人口在日益增多。 

第二种形态是潜伏的过剩人口。属于这一类的主要是农业 中的过剩人口。随着资本主义在农业中的发展,有愈来愈多的 农民破产,他们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极为贫困的生活。 但是,随着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农业劳动者的需要, 不仅是相对地而且是绝对地减少了,这样,就形成了农业中的 大量过剩人口。农业中过剩人口之所以是潜伏的,是因为这些 农业劳动者通常还保留着一小块土地,从形式上看来,他们好 象没有失业,但实际上他们已经过剩了。由于单凭自己的一小 块土地很难维持生活,因此,他们时刻盼望者城市工业中有利 时机的到来(如建筑铁路、新开工厂、工业繁荣等),一有机会, 就会奔向城市,补充城市无产阶级的队伍。

第三种形态是停滞的过剩人口。属于这一类的主要是指在自己家里替工厂主和包买主干活的城乡居民。他们的工作极不 固定,劳动条件极为恶劣,而工资则远低于一般水平。“对他们 来说,作为特征的事情,是最高限度的劳动时间和最低限度的工资。”这种过剩人口的补充来源,主要是大工业和农业的过 剩劳动者,以及被大机器生产所排挤的手工业者。积累的规模 愈大,这种过剩的人口也就愈多。 

此外,处在相对过剩人口最底层的,则是那些被赶出生产 部门再也无法找到工作的人,其中包括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以及 各种被迫流浪和堕落的人,等等。 

失业问题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特别是 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大批工人失业,更成为经常的现象。第二 次世界大战以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人数迅速增加;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最富有的国家——美国,经常的失业现象则更加 严重。下面就是美国官方所公布的一些有关完全失业的统计材料:

目前,美国不仅有大批工人经常失业,而且还有大量科学 技术人员加入失业队伍。这种“高级失业者”的出现,是资本 主义国家近些年来的一种新现象,在美国尤其突出。据美国劳 工部统计,1970 年,美国工程师失业已达 44,000 人,占就业工 程师总数的 83.7%。另据美国科学技术人员登记处有意缩小的统计,1970 年春,美国空间科学家失业率为 1.7%,地球和海洋 科学家失业率为 1.9%,物理学家失业率为 2.2%。而据 1971 年 6 月 7 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透露,现在美国失业的科学 家和工程师已达 65,000 人,约占研究和发展机构专职工作人员 50 万人的 13%。

在西欧,失业问题也十分严重。1972 年 2 月,英国失业人数达到 160 万人,这是 25 年来英国每月失业人数的最高峰。法 国 1970 年的失业人数为 28 万人,西德 1971 年 12 月的失业人数则将近 27 万人。

经常的庞大失业人口的存在,大量科学技术人员之加入失业队伍,明显地暴露出资本主义已经没有能力来驾驭发展起来 的生产力,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由于没落腐朽而成为生 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同时也表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不可能消灭失业的,要消灭失业,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

《政治经济学概论》徐禾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