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袁隆平走了,他给我们留下了这些

2021-05-25 11:28 作者:企知道  | 我要投稿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多重器官衰竭,逝世于长沙湘雅医院 ,享年91岁 。5月24日,袁老的遗体送别仪式在湖南长沙举行。

这两天,无论是在街头、还是在袁老奋斗过的地方、亦或是在社交媒体上,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民都在以各自的形式悼念着这位为世界人民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伟人。

袁老走了,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但他的事迹值得我们反复回味。

“禾下乘凉”和“覆盖全球”

杂交水稻是袁隆平毕生追求的事业。1953年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 ,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业学校任教,1960年7月,他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并利用该株水稻试种,由此开启了50多年杂交水稻的研究。

1965年7月,袁隆平在14000多个稻穗中逐穗检查到6株不育株,并在此后两年播种中,共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其研究彻底推翻由传统经典理论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并推论水稻亦有杂交优势。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1973年,袁隆平及其团队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水稻产量也从亩产300公斤提高到亩产500公斤以上。1979年,作为中国大陆首个科研技术,三系杂交水稻技术被介绍到美国。

1987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的发展战略”。到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成功,普遍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每亩增产5%-10%;

1997年,袁隆平再次发起研究超级杂交稻,到2000年,超级杂交稻实现百亩示范片亩产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标。到2004年,超级杂交稻实现百亩示范片亩产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标。

从验证杂交稻的优势,到成功培育三系杂交稻、二系杂交稻、超级杂交稻,40多年的时间里,袁隆平及其团队一代代改进培育技术,不断打破由自己创造的亩产纪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杂交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的国家。不仅用全球7%的土地养活了近全球21%的人口,彻底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难的问题,其杂交水稻品种还在中亚、东南亚、北美、南美等地被广泛种植,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及短缺做出了卓绝贡献。

在接受采访时,袁隆平曾说他一直心怀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要选育出高产、更高产的杂交水稻,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另一个就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将杂交水稻推广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造福更多的老百姓。随着沙漠稻和海水稻的问世,人类离这个梦想又近了一步。

半世纪的“盛名”与“争议”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辛勤耕耘50余载,几乎获得了他这个领域可以获得的所有荣誉,但更为珍贵的是赢得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尊重与敬仰。

当袁老去世的噩耗传到世界其它角落时,各大媒体纷纷发文盛赞袁隆平卓越贡献。路透社的报道称袁隆平在上世纪70年代研究出首个杂交水稻品种,令全球许多人远离了饥饿;美联社的文章称袁隆平的高产水稻研究帮助养活了全世界人民,全球目前有约五分之一的大米产自袁隆平的改良水稻。

不过,“争议”总是与“盛名”同行。在三系杂交稻试验的验收过程中曾出现了稻谷不增产,稻草反增的情况。面对冷嘲热讽,袁隆平默不作声,辗转云南、海南和广东多地,寻找合适的日照条件,终日在稻田中摸爬滚打,最终促成了三系杂交稻水稻试验的成功。

随着杂交水稻亩产的不断提升,吃饱已经不再是问题。又有人站出来质疑杂交水稻的口感和营养,却忽略了先要吃饱再吃好的朴素道理。面对质疑袁隆平也没有急于回应,而是继续投入研发力量在新型超级杂交稻上,旨在增加维生素A、蛋白质、淀粉及其他营养含量,以期减少贫血和视觉疾患。

2017年,袁隆平和湖南一家农业院校一起,为受到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地区研究出一种低镉籼稻,将大米中镉的含量降低了高达90%,在保证营养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粮食的安全性。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近年来,大多数人的餐桌上吃的都是优质的东北大米,来自泰国、日本的进口米,杂交水稻已经慢慢离开了大众的视野,但却在看不见的地方继续发光发热。

《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在受粮食危机困扰的国家中,面临突发性粮食不安全状况的人数在2020年达到过去五年的最高水平。随着新一轮粮食危机的来临,杂交水稻不仅可以保证我国充分履行国际义务,同时在粮食进口不足时可以充分的保障人们的日常饮食。

袁老操劳半生,被质疑半生,也没空去回应,用一辈子与饥饿对抗,换来的是万世的敬仰!

袁老用一生告诉我们,只有坚持科技创新,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才能创造价值,造福国家和人民,而这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各界协力完成。

袁老走了,带走了饥饿,留下让我们不再挨饿的方法和不朽的科研精神。

袁老,您一路走好!



袁隆平走了,他给我们留下了这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