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书法家蒋才智到桂林鲍姑红艾医药科技现场创作

2021-10-20 17:56 作者:国潮品牌系列报道  | 我要投稿

2021年10月20日上午,罗敏文化传媒带领书法家蒋才智、鲍姑艾饮料广西总代罗兰等人慕名来到桂林市鲍姑红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受到82岁董事长覃志明的热情接待。

桂林市鲍姑红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覃志明一生钟爱鲍姑红艾,做了大量的科研工作,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及适用新型专利,开发出系列新产品,其全身艾理疗床远销国外。

覃老精神抖擞,笑口常开,在问道长寿秘诀时,他说首要一点,要始终保持一个好心情,一个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另外适当参加体育运动,作息要有一定规律。

蒋才智书法家现场挥毫写下五幅作品,他是广西桂林全州人,军人出身。现为桂林中华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桂林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桂林市机关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桂林叠彩区老年书画协会会长,桂林雅园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桂林桂山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政协象山书画院院士,中国灵渠国学院副院长,桂林中国画研究会会员。

另外覃老介绍,公司为啥用鲍姑命名,他说:鲍姑(约公元309-343年),名潜光,现河南开封人。是中国古代四大(晋代鲍姑、西汉义妁、宋代张小娘子、明代谈允贤)女名医之一。鲍姑也是晋代著名炼丹术家、精通灸法,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鲍姑其父亲鲍靓,字太玄,曾任南海太守,擅长炼丹之术。鲍姑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也追随父亲炼丹和行医。鲍靓还在广州市越秀山南麓建越岗院,供鲍姑修炼学习炼丹之术。之后鲍姑与葛洪结为夫妻,一起共同研究医学和炼丹之术,在一起炼丹制药的同时,并一起到广州、惠州罗浮山一带采集丹砂等二十几种药材,作为原料。现南海西樵山附近的仙岗还保存有鲍姑夫妇早年在这炼丹的遗址。鲍姑一生行医、采药,足迹遍及广州、南海、博罗罗浮山等地,为艾灸技术奉献了一生。

由于鲍姑医德高尚,擅长灸法,尤精通艾炙法,对医治赘瘤与赘疣等病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为当地老百姓解决兵团,因此被当地人尊称为她为“鲍仙姑”常用的红脚艾也称之为“鲍姑艾”。另外罗浮山的红脚艾是最原种的红脚艾。鲍姑的灸法经验主要记载在其葛洪的《肘后要急方》内。全书记有针灸方就达一百多条条,其中灸方就占99条。该书较详明的记述灸法的作用、疗效、操作方法、使用注意事项等,丰富了中医学的灸法内容,也为后人进一步改良提升艾灸方法提供了有力依据。现存于广州市三元宫的“鲍姑艾灸穴位图”,对人体骨节经络、五脏六腑均有着详细叙述,其大部分都符合现代医学原理,为现代中医学发展提供了非常珍贵的依据,这也是中医学的宝贵遗产。

鲍姑对世人的影响

虽然鲍姑没有留下什么著作,但经过后人的考察研究,她的灸法经验很多渗入到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该书关于针灸医方就有一百多条,及各种艾灸手法案例,把艾灸的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都有着非常详细的阐述。

据分析,葛洪并不擅长灸法,他的精力更多的是集中于炼丹和养生上。《肘后备急方》中收录如此丰富的艾灸方,极有可能就是与擅长灸法的鲍姑有密切的联系。鲍姑的炙术,不仅擅名一时,还世代相传,有鼎来初写的一首诗可为证:“越井岗头云作邻,枣花帘子隔嶙岣,乃翁白石空餐尽,夫婿丹砂不疗贫,蹩躃莫酬古酒客,龙钟谁济宿瘤人。我来乞取三年艾,一灼应回万古春”。鲍姑仙逝后,岭南人民为了纪念她对医学事业的重大贡献,在广州越秀山下三元宫内修建了鲍姑祠,以表彰纪念鲍姑为中国艾灸文做出的贡献。葛洪著作《肘后备急方》

鲍姑艾是什么?

鲍姑艾,又称“红脚艾”,别名神艾,常用做艾灸,可使人美艳并能治疗疟疾。其叶小绒少,味略苦,红脚艾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药用上,在食用上的价值也发挥到极致,在广东当地人把红脚艾当成主要的食材原料之一,例如客家人喜欢吃的艾粄、艾草汤等,都是以艾为主要原料做成的。红脚艾因为苦味,叶面有少许灰白色绒毛,而区别于粤东的珍珠菜。


书法家蒋才智到桂林鲍姑红艾医药科技现场创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