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黑格尔 小逻辑】笔记 第19节

2023-07-23 14:45 作者:Dasein---  | 我要投稿


参考译本:《小逻辑》贺麟译


第19节

首先就指出了逻辑学研究的对象即纯粹的理念,而所谓纯粹的理念就是思维的最抽象的要素所形成的理念

在说明中,黑格尔对什么是理念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规定,即 理念是思维的特有规定和规律自身发展而成的全体,这里有两个重点,第一就是理念是从思维自身发展出来的,第二点就是理念是全体。这第一点就足以反驳那些将黑格尔的理念理解成柏拉图的理念了,在柏拉图的理念论中,理念,也就是事物的形式,是外在于现实特殊事物的,而现实的特殊事物的存在也仅仅是分有了理念才得以存在,而在黑格尔的理念中,理念毋宁是从自身发展出来的,而这个自身也是同样关键的,自身(self)不仅仅是主体本身,它是一个反身性的概念,是主体与实体的统一体,这里就涉及到了黑格尔绝对观念论最重要的论题了,“实体即主体”,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重要的是要理解理念的自身性:他不是外在的东西。关于第二点,理念是全体,这也是黑格尔哲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论题,我们可以在《精神现象学》的序言中同样可以看到类似的话“真理即全体”,可以说理念就是真理最后的展示阶段,而现在我们当然不理解什么是理念了,任何在此对于理念的界说都是极为抽象的,只有当我们看到了整个概念的发展史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具体的理念。

在说明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那就是另一句黑格尔的名言,“熟知非真知”,我觉得这句话可以说是理解哲学的钥匙了,它不仅仅是黑格尔本人的哲学观点,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哲学可能就是一些离我们生活非常遥远的,并且非常抽象的东西,但其实真正进入哲学就会发现,哲学所告诉我们的往往是,那些我们认为是常识的东西的反而不是常识,合理的东西反而不合理,哲学就旨在揭示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事实背后的真知。

在附释一中,黑格尔批判了四种对于真理的态度,第一种是批判这样一种观点,即我们不能认识真理,主体的有限是不可能抵达无限的,很明显这是点名批评康德了。第二种观点认为我们已经在真理中了,无需要再去追求真理,这里的真理指的是宗教和伦理上的真理,黑格尔本人其实认为宗教,严格来讲应该是基督教的三位一体,道出了真理,但也仅仅是对真理的片面表达,在三位一体中,我们与上帝同一,黑格尔认为这是真相,因为它符合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的观点,但还不是真理,真理是一定要通过哲学的概念阐释才能得到说明。后面两种对待真理的态度看原文是可以理解的了就不重复了。

在附释二中主要说明了思想的重要性,思想才是认识真理的唯一途径,这里出现了精神的概念,精神就是主体与实体的那个运动,是人对自己自由的自觉的运动。在第一段提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差异,在这里,形式指的是表现的形式,而内容就是表现出来了的东西,就像是艺术作品一样,一件艺术作品表达的内容可能是一样的,但是内容的表现形式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它可以通过图像来表示,也可以通过音乐来表示,或者通过雕塑来表示等,同样的精神的内容,自由,也要通过种种形式来揭示它自己,而整本《精神现象学》的运动就在于展现这个形式,这里提到的宗教就是其中等级比较高,比较接近内容但还没有与内容同一的一种形式。在第二段中提出了两种逻辑的分别,一种是旧的形式逻辑,它仅仅研究思维的形式,第二种就是黑格尔本人的逻辑科学了,它研究的不仅是主体内部的东西,而且是事情本身,是存在的一般结构,并且黑格尔在这里提到了逻辑科学研究的内容是超感官的世界,这里好像又把他的逻辑学引到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其实不然,这里黑格尔只是说逻辑科学的内容一般讲来是超感官的世界,笔者认为逻辑学的存在论部分一般是要有感性的,这是意识最基础的部分,而到了本质论,范畴就有存在的直接性过渡到本质性了,所有的本质范畴都是超感官的范畴,但是仍然带有存在的直接性,必须与存在的直接性牢牢的绑在一起形成一种反映的结构,到了概念论,则这种向超感官的发展就更明显了,超感官的概念,目的,形式成了事物最本己的东西。综上来看,黑格尔并没有把它的逻辑学各个范畴都变成柏拉图式的超感官的理念,而是把这些范畴都变成无时不刻都是事情本身自身发展的结果,超感官的东西反而就是其自身的东西。

在附释三中,黑格尔展现了其深厚的哲学史功底,从古希腊的真理观,苏格拉底的死,启蒙时期对宗教的攻击,到近代哲学向主体哲学的转变说明了人们对思想的重要性的自觉。


【黑格尔 小逻辑】笔记 第19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