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曾有三分之二的儿童死于它的魔爪,白喉实力有多强

白喉 白喉棒状杆菌
希波克拉底在公元前5世纪描述了一种严重的细菌感染。感染会对鼻子和喉咙的黏膜打出致命一击;其在历史上曾于斑疹伤寒联手将马里亚纳群岛的人口减少至约5000人。在病菌的影响下 呼吸系统的健康组织会被破坏,颈部会肿胀一圈,像是“牛颈”一样;

死亡的组织会形成一层厚厚的灰色膜。因此这种由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的疾病也被称为白喉。
白喉判断杆菌有四种生物型:重症型、中间型、轻型和贝尔凡蒂型;所有生物型都可能产生毒素导致严重疾病。

有趣的是白喉棒状杆菌单独存在时并没有多少威胁,属于免疫系统百忙之中扇它一下的存在而已;它只有在一种特殊的组合才能爆发出高“杀伤”,

而这一组合之中有一位主角就是噬菌体。当芽孢杆菌本身被携带毒素遗传信息的特定噬菌体病毒感染时才会产生毒素。

这种毒素会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导致局部组织破坏和假膜形成。毒素之强足以杀死细胞,导致组织坏死。膜部产生的毒素会被吸收到血液中,

然后分布到身体的组织,导致全身并发症。鼻子、喉咙和扁桃体是主要的受其目标;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通过呼吸道飞沫接触到病原后一般在被感染后一周内出现喉咙痛和发烧。
在早期阶段,白喉可能会被误认为是严重的喉咙痛。在两到三天内,白喉会破坏呼吸系统的健康组织;死亡的组织会形成一层厚厚的灰色涂层。

这些“涂层”积聚在喉咙或鼻子中,也被称为“假膜”。假膜像是一层障碍,使呼吸和吞咽变得非常困难。如果尝试去除假膜会导致该部位出血;通过治疗或控制感染,假膜可能会从血管黏膜床脱落并导致出血和窒息。当然好点的情况就是给它咳出来就没事了,可以说脖子这一圈受到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牛颈”就是白喉的疾病特点。喉咙肿胀 通常伴有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其特征是咳嗽呈现“犬吠”声、声音嘶哑和呼吸困难,也被称为“白喉性喉炎”。

白喉毒素可能从感染部位吸收到血液中并输送到身体其他部位;全身吸收随着局部炎症部位的扩大和假膜的增大而增加。假膜和炎症越多吸收就越猛,吸收的毒素会导致心肌炎、多发性神经病和肾炎等主要并发症。
我们一起来看看 儿童杀手“由盛转衰”的过程吧。白喉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但就一直都是不温不火的属性。历史上最严重的爆发在18世纪之后,当时儿科发展飞快,很多医院水平原地起飞。但由于当时医学界并没有微生物传播的概念,患者的激增可能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医院没有采取相关的隔离措施;免疫力低下的儿童与患者处于同一环境下,最终导致疾病大暴发的惨剧。另一部分原因可能与当时西方城市高速发展相关;人与人的接触变得更加容易。在能查到的部分数据中,从1762年到1771年,伦敦出生的儿童中约有2/3在五岁之前死亡。其中约75%的死亡发生在两岁之前,因此白喉也被称为“绞杀儿童的天使”。
还有一点很可怕,还记得白喉那层阻碍呼吸的假膜吗?呼吸困难到窒息往往是痛苦且长久的过程。为了保持呼吸,医生只能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切开患者的气管 并将一根管子直接插入气管。通过这根管子,护理人员可以将空气推入肺部,从而保持稳定的气流;以此度过白喉的危险症状。但并发症也很明显,比如感染。尽管接下来气管切开术实践了百余年,但手术并发症这团乌云并没有散去;手术存活率在19世纪大半时间里只有大约25%,所以气管切开术也一直被当成最后的手段。
白喉病源于1880年被发现,1890年德国开发出白喉抗毒素来治疗白喉患者。可惜抗毒素的普及力度一直不够;而且抗毒素也只能提供仅两周的免疫力,导致在20世纪20年代治疗得到广泛普及之前,公众仍将这种疾病是为死刑。一位医生生动地描述了抗毒素普及前白喉的破坏性。一个五六岁的女孩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保持着意识,当时的条件以及水平让他认识到 尝试去除假膜或对抗这种疾病的各种方法都是徒劳的;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个孩子逐渐死去 却无能为力。然而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在当时的世界普遍存在。白喉犹如恶龙般的形象在带给人们恐惧之时也让部分人产生了一个念头,屠龙。尽管白喉抗毒素已经开始普及,但远远不够;疾病所带来的威胁并没有减弱多少。
1923年,法国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加斯顿·拉蒙发现,当白喉毒素接触微量甲醛并加热时,该毒素变得无毒;可以像疫苗一样刺激主动免疫。1924年初,菲茨杰拉德博士拜访了拉蒙,他们这次会面推动了类毒素的生产和实验。1925年初,发生了一件震惊世人的事。阿拉斯加20名雪橇手带着150只雪橇犬开启了一场昼夜兼程的抗毒素血清运输。127小时,这些雪橇手和雪橇犬奔走1085公里,成功阻止一次白喉疫情爆发。同年,经过初步研究,新的类毒素已经准备好给六个地区的儿童注射。一段时间的试验后,战绩尤其显著;类毒素使白喉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下降。菲茨杰拉德的团队接下来将重点放在多伦多,对毒素进行了更复杂的评估。3年间,约36000名儿童参与了这项对照研究。最终证明,在服用3剂疫苗的儿童中,类毒素可将白喉发病率降低至少90%。再往后就是1949年,百白破获得许可。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随着联合疫苗的逐渐普及以及国际社会的重视,白喉发病率一路下跌。到现在白喉已经成为了一种罕见病,成了大部分人口中从未接触到的遥远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