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扬起所谓进步的旗帜开女性权利的倒车

我个人有个很不成熟的想法,不知道之前有没有学者研究过。
这种聚焦在穿衣上的女性权益我个人觉得立法层面很难把握,很有美国那些魔幻社会案例的感觉。对于政策而言,极端是非常不可取的,保守的有白袍子,激进的有性解放乃至放荡。这种初衷是好的,但是用现象去解构应用的政策实施往往很容易出现问题。政策出于现象,却不应该只专注于现象,反而应该跳出来看看这条现象的根源在哪。
穿衣现象压根就不是女性问题的根源,社会地位才是。这两种派系试图用外在的标志来彰显独立,但衣服在极端情况并没有实际意义。问题在于女性的社会地位出现落差,单单靠标榜和煽动并不会有效地改善,选择穿什么衣服更不会有什么用处:你没办法指望衣服在被人强奸时能够帮你挡住罪犯,事实上强奸犯也不会看你穿的有多暴露。
因此我个人有点劳动至上的倾向,觉得只要通过合理手段保障女性的劳动权益,保证她们能够稳定的获取属于自己的收入,保证自己和社会运作的联系而非脱节,那么女性自己的腰杆子自然就会直,不需要去呐喊来证明自己的独立。这样社会地位真正得到提高的她们就可以自己想穿什么穿什么,不必担心太保守会成为附庸,也不用恐惧太激进成为商品。因为问题不在于她们应该怎么穿,而是她们有没有能力保障自己怎么穿,甚至于出现特殊情况(比如社会治安问题)也能够通过社会地位出发的角度得到应有的回应,而且不会觉得自己被占了便宜,能够更平和地说一句“运气真差”。当女性的社会地位真正得到提升时,没人会吵该穿什么,因为穿什么都理所应当。相反,当女性的社会仍旧没有得到真正解决时,女性内部才会互相攻伐:是你害得我们的人身安全与经济安全得不到保障。
至于擦边和卖淫,这显然是社会治安与jieji问题,黄色的钱好赚,快赚,自然有人动歪心思。如果有男同愿意买,男性也会成为性剥削的对象,一样的道理,只不过当下男女地位的差距导致了大部分性剥削的重担落在了女性头上,而性剥削又反过来抑制女性去自我提升,反而堕进快钱的深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