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倒计时丨非211/985研究生值不值得报考?

媒体发布的《23考研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与2021年3.37:1的考研报录比相比,2022年报录比将达到3.8:1。考研报告预计,2023年考研全国报名人数可能突破520万。

很多同学考研择校时会首选985、211工程类院校,甚至很多同学会对双非院校抱有“院校歧视”,但实际上,很多双非院校的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那么双非研究生值不值得考呢?
个人目标
我们选择考研时,一定有自己的理由。你的考研初心是什么?对未来发展有什么样的规划,侧重于就业还是做研究?未来要发展的方向需要什么,文凭、人脉、教育资源还是就业机会和平台?目标不同,方向就不同,做选择时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也就不一样。有的双非院校单纯从科研角度来讲,它们的专业实力比一些985、211院校要高,处在这个专业研究前沿的大牛导师也不少,这种情况下就读双非院校也是不错的。
本科院校
大部分同学希望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实现学历上的提升。本科院校以及专业实力就是我们起步的位置。如果本科双非,报考或调剂的院校比本科院校好,那内心的接受程度就会高一些。但如果本科就是985、211,最后报考时大概率不会选择不如本科院校的学校,但到调剂这一步时,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降一档也是可以的,比如985调剂到好的211,关键看自己能不能接受。
基础和能力
任何时候做选择都不能脱离自身的实际情况。出于就业压力、自我提升,或者仅仅为证明自己的能力,盲目追求名校实在不可取。确定目标时要综合考量自己的能力,预估自己能上岸的几率,如果差距太大,建议不要非理智选择名校。
选择时机
最初择校时,院校标准可以稍微定高一点,这样就算没考上,调剂也有一定余地。调剂一般是从高往低调,从低往高调也有,但情况很少,难度也高。所以在调剂时就要适当放低目标,提前想好自己的调剂底线(哪些学校是一定不会考虑的)。在可以选择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争取机会。

非211/985院校的优势
院校实力
双非院校中不乏专业实力强劲的好学校,而985、211也不代表没有弱势学科。比如,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被评为A类。就算是双非院校,也是要看专业和导师的。有些双非院校虽然名气没有985、211学校大,但是专业和导师实力都很厉害,属于行业翘楚,一点都不比名校差。选择实力强劲的双非院校或业界顶尖的专业,也是非常有利于今后的科研道路以及未来就业的。
地域因素
选择研究生院校时,院校所处位置也是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北上广等经济发展热门地区,集聚了很多行业里面的头部公司,有很多资源和机会,入职的平台和视野会更加广阔,成长的空间更大。地理位置优异、实力不错的双非院校,往往是研究生报考和调剂时候的“香饽饽”。比如深圳大学,学校环境、师资水平都不错,而且地处深圳,周围是腾讯、中兴、阿里分部,“龙头企业”多,好的就业机会也特别多。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指的是如果你做另外一个选择,能获得的最大收益。如果选择去双非院校读研究生,意味着将要放弃上岸985、211的可能,与之相关的资源和机会也都无缘。但与此同理,如果你目标定的太高,超越了自己能到达的范围,一志愿上不了岸,调剂更难,最后错失上岸机会,也不免遗憾。
上岸成功率
既然选择了考研,也为之付出了很多。所以一定希望最后能得到一个自己想要的结果。这就需要我们思考:院校报考难度与个人实力之间的差距多大才合适?比较理想的状态是,考取目标院校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我们在自身实力的基础上,通过努力,让自己踮踮脚跳起来能够得到目标,如果目标太高,非常努力地跳起来还够不到,可能就要面临过去付出的一切打水漂的结局。这种情况下,选择一个好考一点的双非院校,就要比报考难度较高的985、211来得划算。
未来就业选择
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大型企业在招聘时会表现出对名校学子的明显青睐。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企业并不是“唯名校论”,有些岗位或者体制内的单位,只要求是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并没有对学校有硬性要求。抛开院校的名头,就研究生学历来说,在就业的时候,就比普通本科可选择的范围要大。

专业课复习规划
✔️强化阶段(7月-9月)
(1)学习目标:攻克重难点,全面掌握每本教材的知识
(2)阶段重点:通过师兄、师姐回忆的往年真题,掌握重难点
(3)复习建议:
①搜集专业课近10年真题。若官方没有发布真题,可以找目标院校的师兄、师姐,或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
②研究近10年真题,通过知识点出现的频率高低,结合近年行业热点,了解专业课的复习重点。
③利用整块时间搞定专业课重点或没有掌握的部分。
④推荐使用自己画知识框架图(逻辑图)的方法,来加深对课本的印象,同时建立起初步的知识体系。
✔️提升阶段(10月-11月)
(1)学习目标:将知识积累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能用答题语言表达出来
(2)阶段重点:动手做真题,形成答题模式
(3)复习建议:
①要大量练习真题。做完的真题可以请考上目标院校的师兄、师姐帮忙批改,注意遗漏的知识点和答题模式。
②该阶段要开始背诵和记忆相关概念和理论。
✔️冲刺阶段(12月-考前)
(1)学习目标:熟记必背知识点,搞定做题模式
(2)阶段重点:做题做题做题,狂背狂背狂背
(3)复习建议:
①此阶段应继续做真题,最好是用整段时间做一套文章的真题。
②总结并熟记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
③利用之前做的知识框架图,检验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否完整。

过程决定结果
在事情一切未定时
你不应该去担心假如失败了要承受的结果
你应该担心的是 自己不够努力的话 就要辜负明明可以更优秀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