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疗法治疗肿瘤术后胃瘫的优势及应用
胃瘫是肿瘤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它是一种胃动力紊乱综合征,表现为胃排空障碍,患者会出现术后胃引流量多、持续时间长,恶心、呕吐、早饱、餐后饱胀、腹部膨隆等症状。
胃瘫多见于腹部手术,发病率高达0.47%至28%。而且近年来消化系统术后胃瘫患者数量逐年上升,已成为临床常见问题之一。

目前该病多采用西医保守治疗,其耗时较长,疗效不显著,患者胃肠功能难以恢复者,需长期置管,对患者的生活及心理均造成极大影响。面对肿瘤术后胃瘫,中医有什么妙招吗?
中医认为胃为六腑之一,六腑以通为用,故当注意通调气机。因此,对于恶性肿瘤术后胃瘫的患者应特别注重其特殊体质,以温阳散寒为治疗基础,兼以行气通络等治标之法。
胃瘫患者胃肠功能差,口服药物可能会一定程度加重其胃肠负担,此时,中医外治疗法显示出明显优势。

中药贴敷通过经皮给药,避兔了口服给药所造成的胃肠负担,减少了可能发生的肝肾功能损伤,使中药在局部皮肤及腧穴吸收,提高了局部血药浓度,达到内病外治的效果。
肿瘤术后胃瘫患者气滞者多选丁香、木香、厚朴、枳实、枳壳、香附等行气通腑;血瘀者选活血化瘀药如川芎、元胡、穿山甲等。
外敷时常选用一些辛辣、芳香、气味较浓的窜透性药物,其特点是不但疗效好,且多能透皮吸收,使药直达病所。

针刺疗法是传统中医疗法的特色之一,通过辨证选穴,刺激、激发人体经气,促进胃肠动力,整体调节胃肠功能,同时可适当加用调神穴位,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利于功能恢复。
针刺和外敷治疗常与艾灸治疗配合使用,艾灸具有温中益气、行气活血、通络等作用。通过艾灸灸火温阳行气,使皮肤毛孔开泄,促进外敷药物吸收,共同达到温通、行气、化瘀和健脾的功效,从而缓解或解除胃瘫综合征症状与体征。
中医药作为一种肿瘤辅助治疗手段,在治疗胃瘫方面,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和康复质量。不过中医讲究的是一人一方,在进行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