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东看 新瑶海》第155期|把脉工业集聚区环境治理 打造土壤修复合肥新模式

作为合肥四大主城区之一的瑶海区,是合肥工业的摇篮,曾贡献了合肥市70%的工业产值和一半以上的城市GDP。随着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片工业热土面临转型升级,如何持续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以更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了瑶海区委区政府的头等大事。近日,第二届全国土壤修复大会合肥分会在瑶海召开,为瑶海转型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二届全国土壤修复大会合肥分会在瑶海召开

6月14日上午,由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主办,合肥市瑶海区人民政府、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管理办公室、安徽建筑大学联合主办,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合肥东新建邦环境修复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土壤修复大会合肥分会在瑶海拉开帷幕。

会议围绕“工业集聚区环境治理与全生命周期”这一主题,深入研讨相关热点问题,推动相关土壤修复产业更好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从而得以切实有效地助力工业集聚区的改造升级。

大会现场同时进行了合肥市青少年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科技创新与科普实践“揭榜挂帅”启动仪式。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合肥东新建邦环境修复有限公司与安徽建筑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在两天会期中,政府相关部门、科研院校、行业头部企业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工业集聚区地块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管控修复技术研发及工程应用、景观规划与绿色可持续发展以及治理修复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等四大主题方向,举行30多场专题报告,并组织到合肥东部新中心工业场地修复治理项目现场交流,介绍工业聚集区环境治理的合肥经验。
“环境修复+开发建设”
让“工业锈带”变“生活秀带”
作为目前国内极具发展活力的工业转型区域之一,合肥东部新中心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两大机遇,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成功探索出“环境修复+开发建设”绿色可持续治理模式。
在马(合)钢中部片区B块污染土壤修复项目现场,这套用于污染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施工全过程的智慧化管控系统,全面覆盖项目信息、工程进度、采样检测等多维度项目管控,实现了土壤修复的科学化、数字化和精细化。

据了解,马(合)钢中部片区B地块污染土壤修复项目位于瑶海区大兴镇,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与有机物。为落实合肥东部新中心打造“绿色、低碳”的土壤修复工程,减少土壤治理过程中的碳足迹,该项目采用了更加低碳智能的修复工艺。

在修复过程中,该项目强化科技创新理念引领,首创“1+1+4”土壤修复体系,第一个“1”是环境管家单位,引入部所权威的环境咨询专家团队,在前期方案制定时,全流程把控治理政策和修复工艺。第二个“1”是修复治理项目第三方巡查单位,在全国土壤修复过程中首次引入“第三方巡查单位”,全方位把控修复工程施工运行与监督管理。“4”是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环境监理单位和效果评估单位四方高效联动,齐心齐力推进工程建设。
凭借这套修复体系,该项目正有条不紊地推进中。修复完成后,一条融合工业遗产、创新产业、社区服务的都市活力绿廊将呼之欲出。


土壤修复,瑶海先行。创新驱动、精准施策、科学发展,按照这样的理念,瑶海的土壤污染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目前,在国家部委、省市有关部门和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下,瑶海区正在加快推进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和污染土壤治理,各项工作成效明显,成为安徽省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综合改革和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的典型案例,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逐渐凸显,正在变“污染土地”为“发展宝地”,逐渐实现从“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为安徽乃至全国的老工业集聚区转型发展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瑶海模式。
编辑:沙金 制作:王晓娣
全媒体记者:颜琪 刘秉正 童洁
新媒体发布:龚雪
主持人:宣艳 刘杰 配音:吴玲
执行制片人:朱千里
制片人:关堂所
往期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