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法学专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章钰欣

2023-06-29 13:29 作者:选择的故事  | 我要投稿

1.对于第一个问题,其实我从小的兴趣一直都是建筑来着,但高二文理分科(我是旧高考生)的时候因为理科学得不如文科,所以选了文。其实我从小都不是一个喜欢文科的人,选文后也丧失了原本的目标,就将目标泛化为了:上个好大学,越好越好,专业什么的从长计议。我总是觉得,只要有人能干成,我就有理由干成,所以我在读期间对未来的专业问题一直都不是很敏感。但到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经过三年数学的折磨,只剩下一个要求——不学经济类,因为经济要学数学。鉴于我当年英语考了满分,语文分数也很不错,一直以来在语言学习上都可以说有一点天赋,所以我和家里人都认真考虑过去学习小语种专业,但考虑到语言行业的未来可能是被取代的结局,我放弃了。这个时候我看向那个看上去最适合我的选项——法学。我是个很有正义感也很有权利意识的人,平日里伶牙俐齿且记忆力很好,周身还带有一些威慑力,再加之家里有公检法系统的人,很多人都说我非常适合学法。我犹豫过,因为法学生体量极其庞大,竞争不是一般的激烈,不管是升学还是就业,都免不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命运。但我最终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路,虽千万人,吾往矣。法学的学习始终是艰涩深奥且伴随终身的,你问我很爱这门专业吗,我可以诚实地告诉你,没那么深;但你问我后悔学法吗,我会坚定地、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我绝不后悔。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一条路,在这个领域我可能做得比其他领域更好,我可以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才,这就够了。说了这么多,其实也是想鼓励大家填志愿一定不要太过理想主义,有的时候“适合”也很重要。当年放弃建筑的时候也不是没哭过,但后来想通了:如果我如愿学了建筑,日后在辛苦的学习和繁忙的工作中,我对它的爱还能剩下几分,我其实不敢保证;但如果我一直把建筑当做爱好,我日后可以游山玩水,看遍美丽的建筑,为它们摄影,为它们画像,这份爱好会绵延一生(这并不是我在为自己开脱)。有些时候,事物是因为距离而美妙,浪漫时常为现实所扰。确实不乏伟人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行走了一生,但我们做出选择前要先问过自己是否有那样坚定的初心。

2.其实真实的法学专业和我早先认知中的出入不大,非要说就是比我想象中还要卷,要学的东西也是真的多,需要吃很多苦,扛很多压。还会不断磨练你的自学能力,毕竟大学大学,大不了自己学。还有法学确实讲究“五院四系”的出身,这个出身代表着学历,也意味着校友和人脉。五院四系都有自己的辐射区域,比如我们学校的辐射区域主要在广东,我们在上海肯定是不如华东政法,我们学校毕业生去广东找工作就比较容易。

3.这一问里我想说说专业和学校的优先级问题。理科方面我并非专家,不予置喙了。单就文科而言,我当年的志愿填报总共是六个学校,一个学校六个专业。我前四个学校填的都是综合类985,结果一路滑到第五志愿,也就是我现在所在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所文科类211。但我时常又很庆幸自己来了这所学校,读了这里的王牌专业。因为王牌专业的待遇是真的好,学校的所有资源都会向王牌专业倾斜。综合类学校大多专业齐全,如果你要就读的专业并不出彩,那大概率也就平平无奇,不过男女比例大概率不错(手动狗头)。但如果你想在理工类大学读典型的文科(此处不包括经济类),其实我通过周围人的经验是不推荐的。很多理工科院校的文科其实很薄弱,大一时期甚至不分具体专业,就囫囵一把抓,此举可好可坏,好好在有助于你慢慢发现兴趣,坏坏在它正是在掩盖自己文科实力不强的事实,几个专业联合在一起才差不多看得过去,就这意思。平日里资源也紧着给理工科专业这些亲儿子,文科基本是小透明。但是也不是一无是处,比如保研率问题。在保研上,985>211>双非,这一点想保研的同学不能忽略。但总得来说我个人倾向于专业>学校,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专业。

那大概就是以上这些,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法学专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章钰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