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医的看诊步骤

2023-07-27 09:42 作者:大华中医师承教育  | 我要投稿
中医的看诊步骤的相关图

把名老中医临床带教的过程录制成视频,既有证型分类,又有个案解析。整个过程体现名医望、闻、问、切,辨证施治及理法方药的专家特色。有需要可以咨询。

中医的看诊步骤

导语:中医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的看诊步骤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基础,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确定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中医的看诊步骤,并解释其中的理论依据。

一、望诊

望诊是中医诊断的步,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脉等外在表现,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体内的病理变化。

中医认为,人体反映疾病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面部和舌苔上。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表示气血不足,面色潮红可能表示热毒内盛。

舌苔的颜色和厚度也可以反映出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舌苔白而薄可能表示气虚,舌苔黄而厚可能表示热毒。

二、闻诊

闻诊是中医诊断的第二步,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咳嗽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体内的病理变化。

中医认为,声音和呼吸可以反映出人体的气机和病理变化。

例如,声音低沉可能表示气虚,呼吸急促可能表示气滞。

咳嗽的声音和性质也可以反映出患者的病情。

干咳可能表示肺燥,咳痰黄而稠可能表示痰热。

三、问诊

问诊是中医诊断的第三步,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来更详细的信息,进一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体内的病理变化。

中医认为,患者的病情和体内的病理变化可以通过症状和体征来反映出来。

例如,患者的头痛可能是因为肝阳上亢,患者的腹痛可能是因为湿气内滞。

中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中医的理论体系,来确定患者的病情和体内的病理变化。

四、切诊

切诊是中医诊断的一步,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体内的病理变化。

中医认为,人体的脉搏可以反映出患者的气血运行情况。

中医医生会根据脉搏的频率、节律、力度和形态等特征,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体内的病理变化。

例如,脉搏细弱可能表示气虚,脉搏滑数可能表示湿气内滞。


中医的看诊步骤的相关图

中医的看诊步骤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