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学习Day2 完结

连词所表示的关系大体上可分为联合关系和偏正关系两大类,
前者叫并列连词,后者叫偏正连词
递进
而
况且
尚且
选择
宁可······也不······
宁可······也要······
条件
无论······还是······都(也)······
无论······或者······都(也)······
不论······或者······都(也)······
让步
虽然······但是/可是/不过······
尽管······但是/可是······
即使······也······
就是······也······
哪怕······也······
固然······可是······
有些连词可以和某些副词配合使用,表示某种关系,这样的副词在句子中也起一定的连接作用。
连词区别于其他词类的一个重要特点
既可用在主语前,也可用在主语后
但起关联作用的
“就”、“都”、“也”以及“又”、“再”、“还”、“却”、“便”等副词,
都只能用在主语的
后面
不与前面的词语直接发生关系,而跟后面的名词
结合,构成介词短语,再去修饰后面的动词、形容词,在句中充当状语。介词“和”、“跟”等也不能用顿号代替。
连词前不能插入其他修饰成分
介词短语可以受其他词语的修饰
“以便”表示按照前一分句所说的意思去做,就可以使“以便”引出的后一分句所说的目的得以实现。
以免、免得、省得
这三个词都用在复句的后一分句的开头,表示依照前一分句所述内容去做,就可以避免由“以免”、“免得”或“省得”连接的后一分句所述内容发生。
哈哈/haha/、嗬嗬/hoho/、嘿嘿/heihei/,
语调低降、短促,第一音节重,第二音节轻,多用于直接引语中。有时形容笑声。
嗳/ai/(语调曲折,先降后升),表示不同意对方意思。
哎呀/aiya/(语调下降或曲折,先降后升),表示埋怨。
在一个偏正短语中,有时可能包含几个修饰语
这样的修饰语叫多项定语。
多项定语可分为三种类型:并列关系的多项定语、递加关系的多项定语、交错关系的多项定语。
主次之分
递加关系定语首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层次:描写性的定语在
后,在第一个层次上;限制性的定语在前,在第二个层次上。
描写性的状语
在语义上描写动作者的和描写动作的。
在一个句中,如果两个词语同指一个人、一个事物,并在句法结构中具有同等地位、属于同一语法成分,那么这两个词语就是句中的复指成分。复指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六个句子成分以外的特殊成分。
插说也叫插入语,是句子中比较特殊的成分。它不是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也不跟句中各个成分发生结构上的关系,也不表示语气。插说可在句首、句中或句末。
插说有表达语意的作用。
插说还可以把句子连接成段落或篇章。
表示说话人主观的想法、看法、意见或态度。
“我看”、“我想”、“不瞒你说”、“说实在的”、
“说真的”、“依我看”、“依我说”、“依我之见”
表示对情况的推测、估计
“看(起)来”、“想来”、“看样子”、
“充其量”、“少说”、“说不定”
表示意想不到。
“不想”、“谁知”、“谁知道”、
“谁料到”、“不料”、“哪想到”
表示引起对方的注意
“你看”、“你听”
表示消息的来源
“据说”、“听说”、“据传”、“传说”、
“相传”、“据报道”、“据调查”、“据记载”、
“说是”
表示举例补充说明
“例如”、“比如”、“(也)就是说”
表示总括
“总之”、“总而言之”
用于说明、解释原因等,有时有申辩的意味。
兼语句的谓语是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在一起构成的,谓语中前一个动宾短语的宾语兼作后一个主谓短语的主语。
这个消息使我 很高兴 。
兼语的谓语是说明或描写兼语的
我最近改编 了一个剧本约二十万字 。
在这个句子中,“约二十万字”是说明“剧本”的。
存现句是汉语特有的一种句子,它从意义得名。存现句不仅结构特殊,对动词有特殊的要求,而且有特殊的表达功能,当应该用存现句时,是不能用其他句子代替的。
一类是表示人或事物存在的,叫存在句;
一类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出现、消失的,有人称隐现句。
上 有天堂,下 有苏杭。
比较性质、程度的差别、高低
并列复句的各分句意义关系复杂多样
平列关系:各分句分别叙述或描写几件有联系的事情、几种
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
对比关系:这类并列复句一般由两个分句组成,两个分句在
意义上有互相对比映衬的作用。这类复句,除第二个句子开头可以用连词“而”以外,一般不能用什么关联词语。
分合关系:分合关系复句,或是先总提,再分述,或是先分
述,再总结,总提(或总结)部分与分述部分是并列关系。
承接复句的各分句依次叙述连续发生的几个动作或几件事情,各分句的先后次序是一定的,不能颠倒。各分句可以都不用关联词语。
递进复句的后一分句比前一分句表示的意思更进一层。这种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前一分句是“不但”、“不仅”,后一分句是“而且”、“并(且)”、“也”、“还”、“更”、“甚至”等。
复句中的分句如果在表达意义上有主要的,有次要的,而不是平等的,这样的复句就是偏正复句。偏正复句中表达主要意思的分句是正句,另一个分句是偏句。按偏句与正句的意义关系,偏正复句可分以下几类:
因果复句
偏句表示原因,正句表示结果。
因果复句又分两种:
说明因果句:这种复句的偏句说明原因,正句说明这个原因
所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是“因为……,所以……”、“由于”、“因而”、“因此”、“以致于”等。说明因果句可以在两个分句中都用关联词语,也可以只在一个分句中用关联词语,也可以根本不用关联词语。
推断因果句:偏句表示原因,正句表示由这个原因作出的推
断。常用的关联词语是“既然……就……”。
连锁复句
偏句与正句紧密相连,分句中一般出现同样的词语(如“越……,越……”或疑问代词等)。
时间越 长,效果越 显著。
在偏正复句中,一般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见上述各类复句中的例句)。有些偏正复句,也可正句在前,偏句在后,后出现的偏句一定要用关联词语,这种复句含有补充说明的意味,有时有突出偏句的作用。
这种偏句可以后出现的情况,一般限于转折、因果、条件、假设、让步等复句。
复句主语的异同和隐现
一个复句往往包含几个分句。各分句的主语有时相同,有时不同,有时出现,有时不出现,情况比较复杂。
主语可以只在第一个分句出现。
人才问题 是百年大计,(人才问题)是四化建设的紧迫问
题。
复句的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的位置
连词的位置
第一分句的连词有两个位置,两个分句主语相同时,连词多位于主语后,这时主语一般也是话题,起连接句子的作用。
先生既然 救我,就应该救到底。
关联副词的位置
他越 说,我越 生气。
表示逻辑关系的成分连接
“一、二、三……”,“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
次、再次、最后”等;
表示并列几种情况的可以用“与此同时”、“一方面……(另)一方面”、“与此相应地”、“无独有偶”等;
进一步说明时用“推而广之”、“更有甚者”等;
表示附加说明的如“此外”、“(再)补充一句”、“除此之外”等;
举例时可以用“例如”、“比如”、“比方说”、“拿……来说”、“以……为例”、“就说”等;
表示总结的可以用“总之”、“总的来说”、“总的来看”、“总而言之”、“概括起来说”、“一句话”、“一言以蔽之”等;
说明对立情况的可以用“与此相反”、“反过来(说)”、“反之”等;
对比时可以用“相比之下”、“比较起来”、“相形之
下”等;
表示附带说明可以用“顺便说一下”、“附带说一句”等;表示肯定时可以用“是的”、“是啊”、“真的”、“的确”、“确实”、“不错”等;
表示推论时可以用“由此(看来)”、“(由此)可见”、“显然”、“显而易见”、“毫无疑问”、“毋庸讳言”等;表示意外时可以用“岂料”、“谁知”、“没想到”等;
此外还有“换言之”、“换句话说”、“也就说说”以
及“即”、“具体地说”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