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
谶 语
在一部吸血鬼番中,一位角色开场时即讲出了一句谶语般的台词:
“吸血鬼的故事,从来没有好结局。”
为什么?“好结局”指的又是什么?
只有吸血鬼的故事如此吗?
韩国电影《季节之间》(2018)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高中生艺珍在咖啡店邂逅了店长海秀,随着了解的增加,艺珍对海秀渐生情愫。但年长的海秀似有隐情。。。最终,她坦言自己其实是OOO。与此同时,手机店的男性店长也展开了对海秀的追求。。。

剧情发展到后段,情感关系中的苦涩渐渐增强,逐渐发展成开始时的那杯 espresso,这让我猛然间产生了一个感叹:
难道,LGBT的故事,都不会有好结局吗??
(*努力回想这两个月看的这类片子,似乎还真没有“于是两个人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的happy ending,难道,这也是魔咒?)
看到最后,理性的海秀选择了继续独身。三人各自走向各自的道路。
从此以后,彼此曾经的相遇变成了人生路上瞥见的那场灿烂烟花。

*这部影片的布局很细致、很用心,大量细节都有用意,不是随便安排
我觉得,这个结局就是“好的”。
然而,三观偏阴暗的我却认为,这个“好”结局同时也显现出一个冰冷、残酷的“现实”——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注:
LES题材范围内,今年看的另一部韩国电影,对此有更直接的表达,那就是《致允熙》(2019)。
两个曾经那样相爱的人,分别走上了各自的道路,进入了自己的世界,虽然,多年以后,
彼此还是会成为对方的梦中人。。。
切 割
最近在重看《虫师》。
记得以前看第一遍时,讲述银古身世的《眇之鱼》就是我最喜欢的几话之一。
我喜欢的原因是这一集所表达出来的那种“刻骨的孤寂感”。每每忆起银古师傅“缝”那白色的背影,银色的长发,以及缓慢沉重的步伐,我都觉得悲从中来。总觉得自己就像银古一样努力伸出手臂想去挽留,却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那发着白光的背影慢慢消失在“永闇”之中。

这次再看,那沉重的悲哀感渐渐变淡了。仔细观看剧情,我注意到了一个以前未曾留意的点——“缝”实际上在不断切割,切割自己与他人之间可能存在的羁绊。
所谓虫师“不能永驻一地,否则会吸引太多的虫聚集,进而带来灾祸”的教训,其实只是一个比喻罢了。
它表达的,是“逃离他人”的指示和训导。
就像“缝”在救了银古之后,几次要赶他走;就像银古独自踏上虫师之路后,遇到第一位愿意收留他的好心人,在停留了一晚之后便不辞而别。。。
设 定
每年讲法律方法,在谈到“解释的两种主义”时,我都会用到《星空清理者》中的一个段落。
在这个段落中,新人宇航员和她的前辈在处理“捡到”的宇宙葬遗体时,产生了意见分歧。
今年再看时,我觉得,一些基础设定很重要。
认为人应当落叶归根,这个根就是ta的“家族”(*日语意),就是ta爱的人以及爱ta的人,持这种观念的是年轻的女性。
认为人就是孤岛,每个人孤身一人来此世间,也必孤身一人离开。持这种观念的是年长的男性。

*ひとり(一个人)在男宇航员的话里反复出现
首先,年龄很重要,“年轻”意味着对人生还充满期许,而不是被岁月磨灭了希望和梦想;
其次,性别很重要,“女性”意味着——母性,关联,孕育。。
所以,番剧中的这个段落,分歧的产生很自然,也很正常。
但是,
我在想,
假如是一位年长的、拒绝结婚生子的女性呢?
是否又会回归到“孤岛论”上呢?
结 尾
这篇文字以吸血鬼开头,那么,还以吸血鬼来结束吧:
BlackList中的名作 BLOOD-C 这部番,尤其是剧场版,最精髓的内涵就是结尾,其余内容可以说都是服务于这个ending的铺垫。
在这个结尾中,长生不死的“小夜”发出了那个著名的哀叹:“到头来,我还是孤身一人!”


为什么吸血鬼的故事没有好结局?
为什么吸血鬼的故事不能有好结局?
結局,私は一人で。。
附:
《季节之间》这部片子我个人评价很高。
首先,它的社会意义让我敬佩。在中韩这种重视传统观念习俗的偏保守国家,能有一部电影以LGBT中的T为题材,这是很了不起的。我是这么认为。
其次,影片的剧本非常好。从头至尾呈现出一个平缓的上升曲线。同时,无论人物还是剧情,都恰到好处的简约,焦点突出,思路清晰(*强调这一点是因为近期看了好几部同题材的反面教材)。
最后,女主太加分了。当然公允地说,女二的表演也很棒。两个人一个克制隐忍,一个奔放热血,形成了很好的对比映衬。
女一话不多,但关键戏里的几句简单台词和一些细节表现,已经足够了。
其中在车里泪流不止,最后停在路边痛哭的戏成为了今年看的电影里最打动我的哭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