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疯狂元素城》:是皮克斯?还是迪士尼?

2023-06-19 04:57 作者:卓人语  | 我要投稿

今天连着跑了两个场子,先去李家村万达看了《罗小黑战记》的重映。之前上映的时候没能去成,后来在B站上线时看完的。这个片子我以前没评价过,节奏很轻快,而且某种程度上是举重若轻。和连载动画的感觉类似,所有人物的行为对话都不是那种憋了几十年没和人说过话好不容易逮住机会一定要说完的感觉,能用动作和画面讲清楚的事情就尽量不用台词。虽然我自己是个很喜欢密集台词扎堆的电影,但真正能把握好这个节奏的大师毕竟不多,就好像吃牛排,well-done全熟其实是最难做出来的,那个火候最考验厨师水平,少一点不叫well-done,多一点就是石头。而其余的熟度都有一个范围较宽的参考标准,照着做都大差不差。电影版的罗小黑就给人一种Medium Rare三分熟的口感,软嫩,多汁,容易做出来。


然而李家村万达是真的越来越让人不想去了。这场是7号厅,全程都有巨大的雨声与杂音。我一开始还以为是剧情里在下雨,结果阳光明媚的场景雨声也没停。上次带外甥看的《蜘蛛侠:纵横宇宙》那场虽然不是7号厅但也是有杂音。也许电影里发出巨大的声响时会让人忽略这些声音,但安静的场景中这些就令人感到格外难受。


不过也确实,会想来看这个本身也就是为了下个月到货的纪念票根。我还是很喜欢这个系列的,沉重的叙事和议题别的作品里太多了,偶尔看到这样能让人感觉到「轻」的作品,也很舒服。


看完出来是大太阳天,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停了。乘车转战高新万达,去看《疯狂元素城》。



之所以两部没在同一家万达,主要还是因为罗小黑的票根下个月到了才能领,我去李家村毕竟方便不少。而高新的万达有大概是目前全西安仅剩的一家杜比厅了,群里又有15块钱报名的活动,送海报+收集卡+爆米花+可乐,不能挑位置就是。我一想这个价格确实合算,海报和收集卡本来我也想要,15块听上去就像是电影活动免费参加,只不过强制我买了一份可乐+爆米花而已。能接受。


然而检票进场后仍有一个问题——是的,常看电影你也能想来我要说啥。傍晚时间的动画片,时间又是暑假,满场的小孩子。


我其实并不会真的责怪小孩,孩子们毕竟还在学习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大笑大叫想要得到家长的注意与认可,或者无聊抱怨满场跑,这些都能理解。真正让人厌烦的是家长们,没有能力约束,也不考虑无法约束孩子对别人造成的影响。甚至我被分配的位置刚好能看到前排两组三口之家,左边这组小男孩一直处在极度兴奋的状态,而似乎是他父亲的那个生物只会用更高的嗓门大喊「别喊了!」,全程从电影开演黑灯开始,就掏出手机一直亮屏开刷,浏览的app不限于购物软件和社交软件;右边那组家庭的孩子安静克制很多,但家长也是一样,看了没一会儿,点亮的手机就再没熄灭过。


我真的想过用爆米花投喂这两个家长,然而我空有一身横肉,连被人踩脚我都下意识先说对不起。忍到影片四分之一左右我转头看了看后面,似乎边上有没坐满的空位,果断起身坐到后排去,立刻观影舒适度就升回来不少。


抱怨了这么久场外信息,其实还是例行防剧透。


这次毕竟受了朋友嘱托让我帮忙探探到底好不好看,希望我不会造成误导,虽然以我有限的水平,这几乎不可避免。



以下全是剧透。


首先要回答的就是好不好看。朋友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觉得(这部元素城)和之前哪部差不多?我想了想,回了句:以皮克斯为标杆,还是迪士尼


因为如果以皮克斯那些经典长片做参考标准,对不起,真的比不了。皮克斯最擅长的一招就是他们总会找到一个强烈的情感冲击点,在这个点上对你的泪腺疯狂地攻击。《飞屋环游记》、《寻梦环游记》、《玩具总动员3》、《头脑特工队》、《玛丽和马克思》……这些泪点并不是虚无缥缈的梦,是实打实就发生在每个人身边的故事,是人和人之间的情感羁绊,是每一个注定短暂存在的个体,和存在过就永不消亡的精神。


当一部电影并不考虑自己是否拥有这样的精神的时候,无论它现在的制作出品方是谁,都不配和前面那些作品放在一起相提并论。


那么不提皮克斯,把本片放在迪士尼的标准里呢?


嗯……也得分和迪士尼的什么片比了。


首先要确认一点,迪士尼,是一个非常热衷于在动画作品里传播意识形态导向的公司。上次聊89年动画版《小美人鱼》的时候提到过,那时候的迪士尼就已经在设定上开始加入「政治正确」的元素,并不是这两天才开始的。在89到99年整个「迪士尼文艺复兴」(Disney Renaissance)时期,所有我们耳熟能详的迪士尼作品,《美女与野兽》、《阿拉丁》、《狮子王》、《花木兰》、《泰山》……几乎无一例外。我不去评价这样做是好是坏,只是客观阐述迪士尼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尝试。


简单来说,皮克斯想让你感到某种情绪,而迪士尼想让你懂得某种道理


当然,现在的皮克斯也早就不是以前的皮克斯了。元老辞职,大量裁员,画师被迪士尼抽调等等现实因素,现在的皮克斯,已经不剩多少以前那种和迪士尼泾渭分明的气质了。


那么确定把本片放在迪士尼的标准下进行比对……对不起,前面提到过的名字,它依然比不上。无论全世界这些年怎么批判迪士尼的意识形态问题,那些佳作依然成为了影史留名的瑰宝,以至于这些年在发现自己很难超越自己的时候,迪士尼只能开启真人化电影时代,去复刻自己当年的经典,而非开创一个用新作品打造的新时代。


我从影厅灯亮起的时候就开始和朋友汇报观后感,一直到走出影厅时,我脑海里突然冒出来一个迪士尼电影,于是顺手就打了这么句话发了出去:它有点像是一个关系打乱的《风中奇缘》


当时我还很不确定自己这种突然冒出来的念头是否合适。回来确认了一下《风中奇缘》的剧情,怎么说呢……你别说,你还真别说。


民族身份认同,与自我和解,这些是好的一方面;同样也有突兀的转变,与粉饰太平,这些问题依然存在。


不过,接下来我要强调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这片子,真的是一部在设计上全方位子供向(给小孩子看)的作品。


无论是刻意设计的那些夸张且没必要的人物动作,比如摔倒啊被砸啊大声喊叫啊,这些都是明确针对低龄小孩子的兴奋点而设计的(你问我为啥这么确定?我旁边所有小孩子都会在那些点上兴奋大叫大笑,无一例外),还是普及了简单的元素关系知识,比如水灭火,烧开水,火焰温度高会变色,烧不同物质变不同颜色火焰,烧沙子变玻璃,火产生的热空气能托起热气球之类,小孩子看到这些细节,潜移默化间就记住了这些元素的物理特性。


明确这一点后,再看上面那些意识形态问题,《风中奇缘》那种偏向成人题材的设计都做不好的部分,一部子供向作品就更别想要回答好了。


把本片确定为子供向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如果不这么做,它的问题就太明显了


开头火爸火妈两口子来到元素城的描写,似乎是想复刻当年《疯狂动物城》的细腻描写,然而整部片子比起动物城真的缩水不少,甚至可以说除了开场,大部分时间都只刻画了水火两族,其余元素什么风族(按传统四大元素来说是风火水土,风等同于气或者空气,土也就是大地,为了方便表现,片中风用云来表示,土或者说地用植物来表示)土族不是背景板就是打酱油。而你回头去看看动物城就可以发现,那时候里面刻画了多少种体型迥异性格鲜明让人印象深刻的动物啊。


一开始我以为「说不好英语的移民」这点是指代墨西哥为代表的的南美人,根据火族在某个海岛国家生活和注重亲情与美食来看也像是意大利人,服装又有些中东味道,和看过的朋友聊说是华人。都有道理,也可能这就是特意模糊了地域种族特征,只让你意识到他们是移民就好。


但真说这片是否又一次描写了亚裔家庭的压抑……好像也不是,这就是为啥我自己看的时候并没有看《瞬息全宇宙》和《青春变形记》的感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并没有看到这个火族家庭,给女主火妹什么精神压力。不信你回想一下,并不是她父亲从她小时候就逼着她走上什么继承家业之路,开场火妹出生后,火爸就是一直逗她开心(一起啊啊啊啊啊地吹电风扇),一起写招牌,一起做小吃。火妹一直念叨的「家里这店迟早有一天是我的」可是一直都是她自己说的,火爸听了就一直哈哈笑,说等你准备好了当然全都是你的,并不是火爸从小灌输孩子「你好好努力以后才能继承家业啊」。


就连火妹真长大成人了,火爸也是一直教她「你和顾客要多沟通,得控制情绪」。后面火妹意识到她其实并不想继承家业,想去玻璃制造业发展,可这个过程中,她爸啥时候禁锢过她的志向?不一直是,你想继承家业,那咱家是服务业你得学会找到和顾客的相处之道,你想出去闯,你就出去闯呗。


如果这个矛盾点不成立,我就真的不太理解为什么把它归结为亚裔家庭的问题了。


其余部分,种族之间的不认可,这可就太多了,黑人脱口秀演员也经常会提黑人母亲不欢迎儿子找白人媳妇,喊到家里吃饭也会尖酸刻薄地嘲讽。所以火爸对水男的种族偏见,也不是亚裔独有。


当然,水族一家子典型的美国白人,这点毫无争议。容易感动,盲目乐观,天真幼稚。连城区刻画都很明显,火族社区一看就是Getto,水族社区一看就是SOHO。


整部电影最大的危机来自于大坝漏水事件,然而这个事件让人有点摸不准它的作用,到底是想要作为整个故事的核心危机制造冲突矛盾与悬念,还是想简单地扮演一个剧情推进器。目前看来它两个都想要,听上去很美好啊,然而实际呈现的效果就是它哪一方面都照顾不到位。甚至细究起来有很多不合理之处,比如水男一开始表现出的态度那么秉公执法一定要把报告交上去,而市政那边云姐也很严肃地表示这问题不解决你家铺子肯定得拆。大家既然都这么尊重法律法规,为啥那个大坝被一个外行人上了一层玻璃,市政那边锤了一下检查没崩就再不管了?


所以你看,真的没办法细究。动物城当年好歹是认真刻画了警察局车管所这些地方的行事风格和办事效率的,既然要打造一整座城,就认认真真考虑全部细节,真的让观众相信,这座城是有规律地运转着的。元素城既然放弃了这些背景细节的刻画,也就只能依靠自己是「子供向」这个借口,去逃避一些批评和质疑了。



不过这次观影,有一点我还是很喜欢的。这段时间大部分观影都不是3D,真的让眼睛舒服了不少。2D观影不用戴那个眼镜,不用忍受屏幕亮度问题,更不用忍受细节丢失的问题。所以偶尔看一次3D电影,都已经变得难以忍受。但这个杜比厅里看3D,尤其看这一部,视觉感受还是很棒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火人自身发出强光,避免了很多暗部细节缺失的问题。至少我自己看这部杜比3D,是久违地看了一场不累的3D电影。


尽管如此,未来还是更希望看的电影以2D为主。别再让我戴眼镜了。


就说这些。

《疯狂元素城》:是皮克斯?还是迪士尼?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