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出产巨盗龙的二连组Iren Dabasu Formation时间是 95.8 ± 6.2 Ma,不是坎潘期~马期,巨盗龙与贝贝龙生存年代重叠。这些巨型偷蛋龙可能是大型肉食龙衰落时的“替代品”。二连组与蒙古的巴彦思楞组Bayan Shireh Formation动物相似,后者也出土了未命名的巨型偷蛋龙化石。两地时间也匹配,巴彦思楞组是 95.9 ± 6.0 至 89.6 ± 4.0Ma 。二连组的古似鸟龙现在名副其实了,因为命名时就认为它的生存年代就比较早。
wiki上的乌兰苏海组Ulansuhai Formation和巴音满都呼组Bayan Mandahu Formation很乱,这里理清一下:
wiki上的乌兰苏海组其实是苏红图组Suhongtu Formation,它在内蒙古的毛儿图,出产假鲨齿龙、大水沟吉兰泰龙、戈壁龙、原巴克龙,时间是 117 ~ 104 Ma。影响:1、鲨齿龙科没活过森-土灭绝(不考虑牙齿化石的话)。2、包含戈壁龙和沙漠龙的长有铁棒尾巴的沙漠龙亚科生存时间缩窄(大约都在阿尔布期),生活在最早发现尾锤的甲龙前(大约在阿尔布期结束时),这与演化顺序一致,而且可知甲龙的铁棒尾巴很快就被尾锤所淘汰。3、有种观点认为戈壁龙和中原龙是一种动物,中原龙的年代为阿尔布期,现在两者生存时间重叠,是一种动物的概率大大增加。
wiki上的巴音满都呼组其实正式名称就是乌兰苏海组,它在内蒙古的巴音满都呼,它的动物群与蒙古的德加多克塔组Djadochta Formation非常相似,都有安氏原角龙、格氏绘龙、伶盗龙属等等。德加多克塔组是巴彦思楞组的上层,由此可推出德加多克塔组和乌兰苏海组不是坎潘期的中晚期,时间范围可能是86~80Ma。
我发现个规律,在大型肉食龙稀缺的时候伤齿龙科、驰龙科会相对更繁盛。如早白垩世早期的北美、森-土灭绝后的中蒙一带,可能是大型肉食龙的幼年个体与伤齿龙科、驰龙科存在竞争,当大型肉食龙更繁盛时就会压制住伤齿龙科、驰龙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