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式青春》,两个跑题一个老套

看到了连电影票方都保守着打出了7.8分的相对低分,我抱着服毒的心理准备进入了影院。(下文剧透,不喜请退)
而观影到最后,感觉比预期的好了太多,尽管电影三个故事,真正和青春沾的上的只有李豪凌导演的故事,但如果只看故事本身却有着各自风格魅力。
首先是易小星的《一碗乡愁》:
故事的展开从喧闹的北京开始,人山人海,但又相互独立乃至隔绝,深处异乡的游子在人流高峰期走在回家的路上,孤独地走在人海,对故乡往事的回忆涌上心头……
年幼时,记忆里的美味是奶奶从镇里生意最好的店端来的湖南米粉,无论在参与任何玩耍,当奶奶端来米粉的时候一定会放下一切跟着奶奶回屋享受美食。
到了中学,曾经的米粉店已经搬走,每天必去的是一家上学路上的一位女老板经营的米粉店,虽然不再是手工制的米粉,但女老板因为自己的儿子也在同一所学校读高三,特别照顾着主角,每次都会为主角多加一些粉,这多出来的一些粉成了中学时光里温柔的记忆。
到了现在,主角已经身处北京,虽然知道不会有家里的味道,但还是走进了一家湖南牛肉米粉店,点了一份在家乡吃得最多的三鲜米粉。汤里不是自然鸡汤熬制的鲜甜,是味精调制的浓烈,米粉是机械打出的,整齐但口感略糙,主味偏淡令主角不得不通过调味料提味。
终究,这不是家的味道。
用餐结束,走出店铺,接到了家里的电话:年事已高的奶奶身体欠佳,或所剩的时日不多。
于是主角立马走上了回家的路,这一次他才发现,每次2小时多的的短暂旅途显得多么漫长。回到家,看到虚弱的奶奶,听着“以后再也不能为你端米粉了”的话,眼泪便流了下来。奶奶走了,曾经美好的过去也不会再回来。(完)
接着到了竹内良贵的《霓裳浮光》:
故事在喧闹的广东,主角是一位当红模特,美丽的外貌、纤细的身材为其带来了成功的事业,以至于聚光灯与镜头对于她本身已经自然如流动的空气一般。
成功的事业也让主角的生活节奏越发快速、混乱,以至于都没能按时赶回家里接受妹妹为其准备的生日宴。而模特这一行多是吃青春饭,流水的明星,不变的镜头与灯光,主角也到了“大龄人士”的阶段。渐渐的,在选center时,她逐渐靠边,工作也来得越来越困难。迷茫的过气红人开始焦躁,赌气地节食、增加运动量以尝试让身体尽可能进一步纤细,最终,自己晕倒在了万众瞩目的T台上。
长期以来,这位都市模特一直扮演着完美的角色:在外事业昌顺,在家好姐姐。随着自己事业的逐渐下坡,焦躁令她甚至在家中都没能保持好的状态,终于与妹妹发生了争吵。
学习服装设计的妹妹常年来一直受姐姐的照顾,面对姐姐的低迷情绪,妹妹将争吵后的日子都留在了学校。
事业家庭双输的姐姐找到了辞退的经纪人闲谈,在被一顿调侃后留下了一张纸条,让她下午到指定地方碰头。最终得知是妹妹与前经纪人联系过,让姐姐穿上了自己为姐姐设计的衣服,在一个小型的时尚圈聚会里出面。得到家人与前经纪人鼓励的姐姐最终放下顾虑,决定重回模特行业继续赌注青春挑战激烈的生存,并以自信的姿态重回到了聚光灯下。(完)
最终,到了李豪凌的《纤雨初晴》:
故事在魔都上海,主角是为了清净搬家出来住的公司员工。在搬运搬家行李时发现错拿自己中学存货的箱子里的磁带,故事就从这个磁带展开。
曾经,男主与从小一起玩的哥们朋友还有一青梅竹马。三人经常一起找到音乐磁带,在男主家中听音乐。很俗套地,男主与青梅竹马相互喜欢但又羞涩于表达,一直一同玩耍因此也总觉得来日方长,简单而轻松的日子这么一天天过着。这天,几人在男主家中吃着曲奇饼,听着音乐度过了放学时光。准备回家时,女孩在路边破旧的路上扭伤了脚。
于是男主亲自背着送女孩回家,由于第二天英语课讲重点,女孩因伤不便去学校,所以达成约定,男主通过录音把课堂内容记下,帮助女孩补笔记。
从这开始,这个磁带成了男主与青梅竹马的联系桥梁。两人会像送信一样来回传递着磁带,将昨晚录好的话送到对方手上,小小的磁带仿佛成了两人间打情骂俏的情书。直到他们即将进入三年级,要参与中考。
女孩家里父母比较强势,对其要求严格,为了能更容易进入上海复旦,要求她去考取复旦附属高中。那个学校离得很远,也难考取,但是确实是很多梦想进入复旦大学的理想高中。升学带来离别的氛围,曾经以为的来日方长发现其实转瞬即逝。在抱怨女孩不能自己主动选择后,男主对自己的高中志愿有了明确的目标:考入复旦附属高中。
为了接近青梅竹马,为了能拿出足够优异的成绩,男主放下了所有的兴趣爱好,将所有玩具全收入一个字纸箱中,还将磁带还给了女孩,彻底将自己浸泡在书本中。一切疯狂的拼命为的就是尽可能地让自己距离考入复旦附属高中更进一步,而这期间,他从未注意过曾送来过一饼磁带,随口让妈妈放到此前存放玩具的纸箱里……
最终,疯狂的复出收获了成功,在欣喜之余,男孩拿着录取通知书去找女孩,却发现女孩已经搬家,根据邻居的说法女孩考砸了,去了一所普通高中,两人就这样阴差阳错地擦肩而过。
为了孩子方便上学,男主的父亲接下了公司分配的住所,带着男主搬家离开住了十几年的旧房子,搬家那天,男主在货车后座仰望着天空,经过女孩回家必经的天桥时,他看见了女孩朝他招手,他也回应着,但嘈杂的引擎轰鸣声传递不到任何想说的话,两人仿佛从这时开始已经明显地拉开了距离……
此后虽仍有碰面,但两人之间的隔阂感已经越发明显,而女孩提出想要回当初送过来的磁带时,男孩因当初全身心投入学习,并没注意,因此否认拿到了磁带。
这一次,两人间的密信没有传到……
回到现在,男主拿着那饼沾染了灰尘的旧磁带冲忙地往最初的家里跑,为的就是想找到放在那,已经从市场淘汰的录音机。
放入磁带,伴随着嘈杂的电子音,里面传来了两人最后那段时光的互动对话。最后,男孩听到:“我经过考虑,我不想离开你身边,所以我决定不去复旦附属高中……”
迟到的传情击破了男孩眼泪的堤坝,泪水失控地夺眶而出。哭的是曾经的怯懦,哭的是错过的遗憾与后悔……
此后,男主再次搬家,曾经旧住处因为规划建设已经拆除重设,男主与旧友经营起了小旅店,在这的某一天,出国的青梅竹马再次回到了这里,曾经断开的缘分仿佛重新续上(完)
剧透完开始讨论体验:
易小星承包的部分讨论了大量的粉的品尝体验,也确实描写家乡时吃粉有一种不强烈但无处不在的温暖,但最后回家奶奶那句“不能再给你端米粉”这确实是有些出戏的,毕竟中学之前那家奶奶去买米粉的店就已经不在了,中学片段里的米粉更多是上学路上去吃的,中间间隔太长,缺乏衔接。以我的角度,易小星的粉存在感十足,也确实承担起了乡的记忆,但正因为如此,老人过世时的煽情落差被冲淡了。假若主角设定的是奶奶长期的陪伴,故乡的记忆里无论喜怒哀乐,都有慈祥的奶奶端着粉端走心里的负面情绪,带来快乐的体验。带粉而来的奶奶是儿时受伤的止痛剂,是高中迎考前复习的充电器,是过年回家时的迎新礼。那么粉的意义就可以不只是粉,而是让主角与奶奶紧密联系的重要乃至关键索引。这时候再加入最后老人的“没法再为你端米粉了”的话语时,就会显得更具有情感调动能力,因为在这时,粉在一定程度也就映射着奶奶为自己带来的幸福与快乐。
而到了竹内良贵的片段,作品叙事重心显得更加迷,在这位导演初体验的指导成果是大段内容在没有多少故事背景铺垫的状态下强行激化矛盾,良好的姐妹关系随着工作情况的不顺也最终出现了不和谐的声响。但对于姐妹的联系,最初温馨家庭的刻画显得过少,导致在观众看到妹妹经常早出晚归为姐姐设计制作一件精致衣服,只为助姐姐重新拾起工作生活上的热情的片段时感到生硬突兀。而冗长的姐姐面对事业不顺时焦躁状态描写也导致观众的观影体验不足,因为故事重心不明确,也让观众观看时根本找不到这个片段里的情感渲染重点。而这对于小清新散文式的作品来说,可谓之非常失败。
最后是压轴的李豪凌导演的片段,观后感觉是“可惜剧本老了”,实际上因为是日常向风格,因此剧本的可延展性不很大,但发挥很稳定,故事虽然各种既视感,但又确实给人非常真实的体验。硬要说槽点就只能是男主说要考复旦附属高中他就考上了,但作品把戏剧性保留得很好,既然是青春,最常有的是“错过”。因为是瞒着女孩自己私下发奋争取考重点高中,因此没有与女孩有充分的交流,当两人选择相互迁就时,在学习最终成绩上就带来了位置互换。就仿佛准备相遇的两人隔着街道迎面起步,最终擦肩而过到了对方的街道。而多年后,迟到的传情像极了各种青涩年华里错过的美好,所幸最后的重逢也让抽搐翻腾隐隐作痛的胃逐渐平静,重逢相视一笑,曾经稚嫩清澈的双眼如今都多了份成熟,面面相视的两人此刻无言却又有千言万语要传达……
感觉观影中满意度由开始的普通到中段的逐渐不满再到最后故事的满意,三位导演讲了三个故事,而扣住了青春二字的只有李豪凌;易小星的青春不如说是故乡记忆,它囊括了小学、中学两个部分,而两个部分男主主要接触的人并不是同一个人,冲淡了老人临终的话语显得缺乏冲击性,毕竟镜头里留下的回忆,老人的出镜率太低;而竹内良贵的部分可谓之彻底切歪了,回忆青春的剧本说了太多当下的状况,这导致观众看着搬出来牵动女主情绪让女主重新获得动力的回忆缺少情绪感染力。
对比周四《风语咒》的观影体验,由于是风格完全不同的两部作品,对比吃剧本质量的风语咒讲故事硬伤来说,肆式青春不需要那么高质量的剧本水平,相比起来最重要的是如何通过镜头选择将核心情感引导到位。散文式的描述,较为随意的剧情走向不会太过于影响作为小清新风格的肆式青春。风语咒很适合快餐文化的作品风格,而肆式青春因为作品小清新风格类型导致其受众肯定会更小,而路人观看的观影体验自然也不会太好,因此票房不容易上去,而人少的背景下分数的波动越大,我也从订票时的7.5上下提升到了7.8分。
终究,小清新还是得对的上电波,喜欢的人会很喜欢,而不喜欢的人会觉得内容空洞,毫无亮点。肆式青春还是部不错的作品,一部如散文一般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