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越野跑与公路跑对跑步者的要求有何不同?

2021-09-16 10:25 作者:GARMIN佳明天环店  | 我要投稿

说起越野跑,其实国内很多跑者多半是从先参加路跑、马拉松等,再继而了解到越野跑这个项目的。近些年中国的越野跑顶级高手像申加升等人,在国际赛场上也屡获佳绩,让更多国人知道了这项运动。但是,虽然都属于跑步项目,越野跑与公路跑对跑者的要求有很大不同,几乎可以说是两种运动。因此在手表的选择上,越野跑也有许多很多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提到越野跑,我们总会想到那些著名赛事中选手纵横天地间的场景,越野跑贴近大自然,场景多变,同样,路况也多变。


路跑选手所面对的路况相对固定,比如跑马拉松,路就乖乖铺在那里,起伏也不大,在任何地方训练所得的经验都能应用于比赛,已知信息占大多数。路跑最大的变数就是天气和赛场服务以及选手间的交互。相比之下,越野跑的情况要复杂得多。


首先越野跑有累计爬升与下降,跑者使用的肌肉群不同。比如:上坡会用到更多的臀大肌和股四头肌,下坡对大腿力量和脚步的灵动要求也明显上了一个台阶。加上越野路况多变,越野跑选手比路跑需要更多力量储备,也需要更多的全身灵活性

越野高手下坡就像飞一样,脚步的灵活,身体的控制,落地的自信都是经验累积的成果。


越野跑的路况多变,硬化路面、土路、碎石路、草地、石板路、台阶、河滩、沙漠戈壁、森林……如果遇到雨雪冰霜,还会为这些多变的路况增添巨大难度系数。


越野跑需要选手有很好的“多路况经验”。这些经验几乎只有在实际场地才能获得,这也是为什么越野跑高手有很强的地域区分,云贵川的高手、江浙沪的高手、津京冀的高手……都有自己熟悉的赛场,就是因为路况的巨大差异造成的。对于每位越野跑选手来说,如果想要在不同赛场都能安全完赛,对多种路面的适应,是个必需解决的问题。

越野跑在天气、海拔、昼夜等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需要选手更强的适应力。越野赛多数在山区举行,山里的天气变化要比城市明显复杂的多。有可能山的阴面和阳面温度能差上三五度,也可能几个小时就风云突变。高海拔会让所有人都运动能力大打折扣。戈壁上的荒芜孤寂会摧毁意志。跨越昼夜的超长距离比赛,对选手能力的要求不仅仅是体力上还有精神上的。


虽然越野跑更加复杂,但也不是完全“高不可攀”。很多短距离的越野赛就很适合新手入门,如10-15公里以内的越野赛,体验还是很友好的。超过20公里的越野赛,就不建议新手尝试了。



路跑的训练场地比较好找,操场、公园、公路、小区、跑步机甚至有坡度的山区防火道都可以成为很好训练场地,同样的场地就可进行不同科目的训练。越野跑训练则无论如何都要进山,对成绩有要求的选手甚至还会去比赛的实际线路跑,为了熟悉路线路况。这样一来可以在提前做好关于体能的分配计划。


路跑强调配速,要有稳定的节奏,把日常训练的能力均匀合理发挥出来。越野跑其实也强调稳定的节奏,但是这个节奏就不是配速了。如果你跑过越野赛,会发现上坡慢一点儿,下坡流畅点儿,台阶稳一点儿,缓坡步子大一些……所有的这些身体反应,好的情况是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心率,或者说一个“稳定的费力度”。越野赛的配速可以看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能量消耗过程,是一种心理上的稳定。


路跑或者马拉松,训练的结果和比赛结果往往线性关联,训练到位,比赛不会太多偏差。越野赛则不同,临场发挥所占比重加大,未知较多。比如遇到高温,百公里高手可能在90公里处中暑退赛,也可能因为肠胃不适耽误很多时间错失名次,越野赛的偶然性比马拉松要大很多

总之,路跑和越野跑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运动,虽然都是跑,越野跑所面对的环境多变,路况复杂,天气难料,对每个人的能力要求都激增。同时,越野跑在大自然里互动共舞,也往往能给人更多的震撼,越野跑也被很多人作为修行的一部分,了解自己,以跑入道。


对于喜欢越野跑的朋友来说,我们在这里强调一下,一定要优先考虑比赛的安全性,尽量参加靠谱且有经验的赛事方和场地方举办的比赛,不论新人还是高手。



越野跑与公路跑对跑步者的要求有何不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