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第一章绪论及第二章疾病概论
掌握
1.基本病理过程、健康、疾病的概念
1)基本病理过程:指可在多种器官或系统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和代谢变化。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糖、脂代谢紊乱,缺氧,发热,应激,炎症,缺血-再灌注损伤,休克,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细胞增殖与凋亡障碍。
2)健康: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以及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3)疾病:指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补充:①亚健康: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状态。
②疾病谱:指根据特定地区特定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或危害程度对疾病进行的排序。
2.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基本机制
写在前面:发病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
1)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内稳态失衡
损伤与抗损伤共存
因果交替

局部与整体关联
2)基本机制:神经、体液、细胞、分子。
补充:老化与衰老
老化侧重生理性增龄过程;衰老指伴有严重退行性变的、快速的病理化变化。
储备减少、内稳态调控能力减弱、反应迟钝。
3.脑死亡的概念和判断标准
写在前面:①疾病转归有康复和死亡两种。康复分为完全康复(损伤完全消失)和不完全康复(损伤得以控制,主要症状消失)。
②我国临床目前仍以心肺死亡为判断患者死亡的依据。
1)脑死亡概念:指全脑(大脑、小脑、脑干、间脑)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2)脑死亡判断标准:①自主呼吸停止(判断临床脑死亡的首要指标)②不可逆性深度昏迷③脑干神经反射消失(瞳孔扩大固定,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消失)④脑电波消失⑤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最可靠)
注意:①由于心肌具有自发收缩性,故脑死亡后心脏可能还有微弱跳动。
②我国尚未立法脑死亡
③脑死亡与植物状态最根本的区别是植物状态患者仍保持自主呼吸功能。
4.病因学 熟悉
病因是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致病因素。包括外源性(生物因素、理化因素、环境生态因素、营养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和内源性(遗传因素、先天因素、免疫因素)
疾病发生条件:指能促进或减缓疾病发生的某种机体状态或自然环境或社会因素。
条件本身不引起疾病,但是可以影响病因对机体的作用。
诱因:加强病因。如暴饮暴食是肝硬化患者已经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诱因。肺部感染、妊娠是心脏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诱因。
危险因素:促进特定疾病。
了解
1.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
2.病理生理学主要教学内容及学习方法
1)疾病概论:疾病概念及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病因学和发病学)。
基本病理过程
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各系统疾病中共存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变化。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