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河西走廊 | 会宁:红色圣地上的多彩丰收

7月24日9:00,由农业农村部指导,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联合北京数字三农科技发起、云天化股份独家赞助的农业强国丰收全景大型系列宣推活动——丰收中国万里行“穿越河西走廊”系列第二站走进甘肃·会宁华彩呈现。活动通过“丰收中国万里行”官方账号,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新闻宣传官方新媒体号“中国三农发布”,中央新闻网站“农视网”,三农头条等20余家媒体矩阵全网推送、现场直播。据不完全统计,本次直播总观看量达667.3万人次。
自“丰收中国万里行”活动发起以来曾先后走进了李翔梧将军纪念馆、南泥湾党徽广场、炮兵学院旧址、老红军刘宝斋故居、彭雪枫将军纪念馆等红色革命圣地,一起学习红军精神和革命精神,一起见证红色热土上的多彩丰收。



那么这一次丰收中国万里行追寻红色足迹走进会宁,又会探寻到哪些动人故事?一起来回顾看看吧!
丰收市集 喜续新章
活动开始,丰收中国万里行将直播镜头聚焦在热闹非凡的钟楼广场,在这里人们歌舞相伴、笑脸相迎,丰收市集也正陈列其中。跟随主播一起走进丰收市集,沉浸式体验、品味会宁当地的特色美食和特色农产品:鲜美开胃的烟缸肉,绿色健康的荞麦馍馍,皮薄甘甜的砂田西瓜,品种不一、香甜软糯的马铃薯,香味浓郁的杏仁露,清凉降火的苦荞茶......都让人垂涎欲滴、过目不忘。镜头一转,丰收微笑驿站也早已排起长长的队伍,大家都想通过镜头去定格和纪念这一刻的美好与喜悦。








红色圣地 特色征程
带着这份热情与活力,丰收中国万里行全媒体战队继续在这片红色热土上行走,带领直播间的大家去到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在专业讲解员刘老师的讲解下重温革命历史,见证中国革命史册上的辉煌历程,学习和感受红军精神和会师精神。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会宁人民铭记辉煌历史,将信仰根植于心,在这片川塬大地上播撒下了红色基因的火种,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长征路,也让多彩会宁的丰收画卷徐徐展开。据会宁县委常委、副县长钱有泉钱县长介绍:会宁县立足资源禀赋,以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为抓手,构建成了以“牛、羊、菜、果、薯、药”和小杂粮七大优势特色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培育壮大了一批特色优质农产品,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丰收中国万里行全媒体战队也实时走进了会宁县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和直播间的网友朋友们一起共探会宁县特色产业发展和农业产业的多彩之路。在河畔镇李家塬高标准农田,见证了传统旱作耕地跨越式的发展,通过“引黄上塬”解决干旱问题,实现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改造,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现状,为农户增产增收起到了有力保障;在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点,感受在国家政府帮扶、改善下村民们的幸福生活;在郭城驿镇康园肉牛养殖基地和种羊基地探寻高水平、高标准的现代养殖秘诀,聆听如何切实提高牛羊产业的质量、规模和效益,使之成为乡亲们致富的“钱袋子”;在中川镇祥泽小杂粮农民合作社,体悟会宁人民围绕小杂粮这一传统优势产业,不断探索出的富农、强农新思路;在新庄镇道塬生态农业养殖基地,观摩鸵鸟特色养殖,谱写产业振兴新篇章;在郭城驿镇扎子塬砂田西瓜种植基地,品尝特色西瓜,体味丰收喜悦。







俗话说“要想作物长得好,绿色发展少不了”。直播间的网友们也跟随主播一起来到了全程使用云天化系列产品的辣椒基地,在这里满屏皆绿色,辣椒长势良好,丰收可待。辣椒种植户王大哥介绍道,在辣椒种植、施肥、养护的过程中,云天化的技术人员都参与其中,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技术帮扶。在直播过程中,云天化青藏河东区域业务代表陈军和杭廷富,针对性地向直播间的网友们介绍了适用于辣椒生长阶段的绿色肥料产品,还以“田间小课堂”的形式指导更多的农户科学用肥、精准施肥、提质增效。同时还表示云天化股份一直秉承“绿色科技服务现代农业”理念,针对不同作物优化产品、迭代升级,让种植户们用地安心、用地放心。



科普辣椒施肥要领

活力少年 未来可期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会宁县被誉为“状元县”,在人才培育和教育发展上更是极为重视。在直播的最后,追随主播脚步,一同去到了中川镇中心小学,深入体会红色背景下的教育发展。在这里我们一同交流梦想、守护童真,一起向榜样看齐、奋发图强,一起在操场的绿荫上肆意奔跑、挥洒汗水,少年如璞玉,至真至纯,祖国的发展在少年们的加持必将更为昌盛。


为孩子们颁发奖品

会师精神,镌刻着奋斗的辉煌,也指引着未来的方向。农业强国丰收全景大型系列宣推活动——丰收中国万里行“穿越河西走廊”系列第二站走进甘肃·会宁直播到此正式结束。下一站,丰收中国万里行又将走进哪里,又会讲述哪些动人的丰收故事,请关注“丰收中国万里行”官方公众号,第一时间掌握活动信息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