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历史——苏日诺门坎之战(加篇)
“富义高地”的易手令日本陆军在诺门坎防线北侧门户大开。但本该迅速住址力量夺回“富义高地”的关东军方面,却责令第23师团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抽调各连队精锐部队,配属给驻守南线的步兵第28联队,命其强渡哈拉哈河,迂回苏,蒙联军的侧翼展开反击。
这一手虽然看起来颇为合理,但事实上却是将诺门坎前线日本陆军中仅存的精锐步兵推向了苏军的炮口。8月24日。第23师团所调集的步兵第28,72联队共计5个大队的步兵刚刚冲入战壕,便迎面撞上了苏联陆军的南线攻击集群。仅仅激战一天,日本陆军2个步兵联队便各自付出了近半数伤亡,被迫全线后退,也难怪这次行动被日本史学家称为“诺门卡战役中最拙劣的作战”。
轻松击退了日本陆军的反击之后,苏联军队从南线突破哈拉哈河,并迅速完成了对诺门坎地区的日本陆军的南北合围。8月26日开始,日本陆军第23师团主力被困于哈拉哈河曲东岸的狭窄地带,各连队之间更失去了统一指挥,8月29日凌晨步兵第64联队擅自率先突围,却在出发不久后遭遇苏联陆军的伏击,全军覆没。事后日本陆军方面曾对步兵第64联队覆灭的地区展开救援河搜索,但此举在战后却被揶揄为试图寻找河夺回可能落地敌军手里的联队旗。
8月25日,日本陆军第7师团主力抵达海拉尔,依次投入战斗,而第2,4师团的增援部队则仍在转运的途中。为了避免打成逐次添油的不利战局,日本陆军只能命第7师团在诺门坎南部先行构筑前进据点,收容第23师团的败兵,等待后续部队抵达之后再转入反攻。可惜此时的日本陆军已经被《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署,完全打乱了步调,遂于8月29日指示关东军方面:大本营之企图在于处于“中国事变(指中国军民的抗日战争)期间,在”满洲“方面(指中国东北)以帝国军制一部防备苏联,维持北边之平静,为此对诺门坎方面,应力求不扩大战争,设法立即结束。
这一纸命令对于向来独断专行的关东军而言,自然没有任何效力。虽然第23师团主力最终于8月31日从诺门坎前线图为,但关东军方面还是拟定了一个9月9日集中第2,4师团及第1师团之一部,配合第7,23师团残部,对哈拉哈河曲东岸发动更大规模的作战计划。并根据此前失利的种种因素,决定调集关东军的全部所属炮兵和坦克部队,甚至调集陆军航空兵全力参战。
就在关东军磨刀霍霍之际,更大的变故从欧洲传来。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借口波兰拒绝于德国商讨波兰境内德国侨民的安全于两国边境的问题,并在边境地区袭击德国国防军,向波兰方面发动了全面进攻。英,法随即援引此前于波兰签署的《安全保证条约》向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全面展开。
于是在9曰4日日本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派人带话给关东军,要求其”务必隐忍持重,以待他日雪耻”。9月9日,日本驻苏大使东乡茂德正式向苏联方面提出了在诺门坎地区停战的要求。9月15日在莫斯科达成停战协定。
苏日诺门坎篇 完
感谢支持 写作不易 给个关注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