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德全说书-帝国的故事(十五)

2023-09-15 23:59 作者:邓德全说书  | 我要投稿

帝国病

虽然有人的头脑,却有狗的感情和猴子的特征;他们像一群小鸟,成群结队的飞扑下来——苏美尔人对古提人的描述。

纳拉姆辛晚年,大批的古提人从东部山区纷至沓来。这些除了苏美尔人的记载,这些古提人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任何痕迹,他们从来没有产生过文化,也从来没有产生过一位知名领袖,甚至没有打出过一次像样的战争,也没有人对他们的勇气和战斗力之类的表示过尊敬,大体上这就是一群流寇,除了数量够多之外没有别的优势。不过恰恰是这种流寇型的对手,最容易把一个帝国掀翻在地,这也是历史上帝国的一个通病,那就是帝国有能力对抗非常强大和有组织的对手,但是却经常被一些无组织的流寇所困扰,甚至因为流寇的入侵而灭亡。

为什么帝国会有这样的病症呢?我们审视一下阿卡德帝国的军事结构就明白——

萨尔贡在位时为了防止苏美尔人反抗,拆毁了苏美尔城邦的城墙。以后历代的君主进一步解除了苏美尔人的武装,在帝国的南部,仅仅有少量的警察部队和数量非常有限的边防军。所以当大批的古提人涌进来时,这些部队没法阻止他们进入。而这些流寇一旦进入富饶的农业区,就会到处抢劫破坏,使农业和商业没法进行。入寇的结果就是造成税源的减少,而庞大的帝国行政和军事机器都必须要充足的税收才能运作良好,税收的减少就意味着让帝国运作的国家机器的瘫痪,这样就更没有办法驱逐这些流寇了。

而流寇一旦越过边境,就可以通过掠夺来以战养战,把全部人口都投入战斗,情况就会变得更加严重,帝国会因为经济上的不断失血而陷入崩溃,双方的强弱关系就会转换。所以只要这些流寇数量够多,不怕死(人穷苦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减少死亡的痛苦),可以前仆后继的不断冲击帝国的边境线,那么总有一天可以得手。

为了客服这种疾病,帝国可以进行以下改进:

首先,最好的办法是武装自己的人民。在中国的战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都很少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困扰,反而经常去抢夺游牧民族的土地。就是因为这些时代都是全民皆兵的,游牧民族入寇很难,而有组织和数量优势的中原人反而把蒙古高原当作扩张领土的目标。但是大多数帝国都最痛恨这种情况,因为有武装的人民就很难管制。

其次,是设立一支庞大的边防部队。不过这支长时间远离统治中心的部队,很有可能形成独立的利益集团,演变成军阀。所以几乎所有帝国都采取所谓“强干弱支”的方法,把大部分武装力量都集中在统治中心地带,而留下几乎不设防的边境。

帝国自身的结构问题,决定了它在应对这种“边患”时,缺少合适的应对措施。相反如果是短时间的大规模入侵,应对起来反而更容易,只要把帝国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动员起来就可以了。

两河流域的问题就是因为它是一片“新月沃土”,被夹在一大片适合进行“游击战”的地带中间。东面和北面是连绵的山地,西南面有一大片沼泽湿地联通着海洋,海上民族可以来去自由。其余的部分就是直面阿拉伯半岛的游牧民族。所以这个地带的王朝总是很短命,当然这也许是所有帝国的宿命,爬上帝国峰巅的过程很艰难,它是一些列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但是失去帝国却格外的容易。



乌尔第三王朝,黑线部位是我下面所说的防御墙大致的位置。

德全说书-帝国的故事(十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