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500万新能源汽车下线,王传福提前布局20年,终于做到了
“一个做电池的,怎么敢做汽车?”各种质疑和嘲笑扑面而来,王传福和比亚迪人用实力证明自己是成功的,比亚迪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成就达成,这也是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取得这样的成就,取得这样的成就自然离不开比亚迪的王传福以及他背后的技术团队,王传福本人就是一个技术狂,他懂得技术人员的艰苦,并且他很理解技术人员。汽车圈超级富翁最爱穿的依旧是那身和30万员工一样的工服,相比其他企业花大价钱请技术人员,王传福更喜欢从”白纸“开始培养,很多大学生从宿舍搬到比亚迪宿舍,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更像是大学的延续,领导变成导师,王传福也表示:比亚迪最大的财富就是工程师。就是这样的一位传奇人物,才有了如今的比亚迪。

在比亚迪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活动现场王传福几度哽咽,讲述自己和比亚迪从零到500万下线的艰苦历程,坚持创新技术解决用户痛点,不断扩充技术,打造颠覆性技术。那就让我我们一起盘点一下比亚迪的创新技术。

刀片电池这个词已经被大家熟知,刀片电池似乎已经成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代名词,通过询问身边的一些朋友给比亚迪电池的评价都是安全,刀片电池安全通过针刺测试,不起火,不冒烟。除了安全外,刀片电池的体积利用率提升50%以上,续航里程大大增加,远超友商。

e平台3.0技术的加入,可以说是大号智能电动汽车的基石,e平台3.0具有智能、高效、安全、美学四大特点,基于高阶智能辅助驾驶、优化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提升整车安全的开发逻辑,兼容多种布置方式,具有高效的拓展性。

比亚迪的DM混动技术,作为宋Plus DM-i的车主,我想我最有话语权,来自消费者的认可,其实比亚迪混动汽车早在2008年比亚迪F3插混版上就有了,相比现在的混动主要以电为主,变态的低油耗以及没有续航焦虑,为我们的出行提更优的方案。

CTB电池车身技术,大幅度降低底盘的厚度以及车辆的重心,给车辆带来更好的操控性,电池也是以横向排列在底盘中,这相当于给车辆给车辆加了纵梁,使车辆拥有更好的安全性,前段时间对比亚迪海豹进行测试,顺利通过双面测柱碰撞。

易四方+云辇技术=接近完美的的“组合拳”,易四方可以四电机独立驱动,每个电机控制一个车轮,仰望U8的原地掉头就是让每个车轮都可以向前向后转动,实现更小的转弯半径,现场王传福还提到可以用三个轮子正常行驶,假设车子在高速行驶时爆胎,这时候系统就会以每秒1000次的频率精准调整剩余四个轮子的扭矩,并且保持车身横向纵向的稳定调节,后期还会以OTA方式针对场景、交通事故,开发更多安全的功能。

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我是这样理解这个技术的,可以看作是手机云台,不管如何晃动拍摄画面都是稳定的,云辇技术可以在坑坑洼洼的额道路上,就好像让你坐在云台上面,一稳到底,这也是行业首个新能源专属智能车身控制系统。

比亚迪在技术研发上面累计投入上千亿资金,正因为王传福带领着比亚迪这20年不断的技术积累,成就了现在的比亚迪,在每个行业都是技术为王,只有过硬的技术才可以站稳脚步,希望比亚迪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带来更多黑科技产品,早日可以实现1000万新能源汽车下线,不仅是中国的比亚迪,更是世界的比亚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