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作钓的三大错误

产前模式是每一个钓友都不会错过的最好时光。虽然大家全年都在钓鱼,但是作钓产前的大个体的母鱼,永远是我们的追求。当它们来到浅滩的产卵区域,而你恰巧找到了点位,这是你钓到记录鱼的最佳时刻,不管你刚开始玩路亚,还是钓了50年,这种机会谁都不愿意错过。
但是你不要以为产前模式,不管你扔到它面前的是什么饵,都能吸引来驱逐性的咬口。而且,为什么有的人就能钓到大鱼,有的却钓不到呢,难道这是玄学?
通过作者和很多职业钓手交流,再通过作钓实践去理解,这里总结了3点关键细节,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建立起自己的产前作钓模式。
1.检查每一条鱼的状态

在产前季作钓,大家钓到大鱼都很兴奋,拍照到放流一顿标准操作。但是在这里建议大家,在摘钩放流的时候,请多花1分钟观察一下鱼的状态,不仅仅是观察大鱼,是每一条鱼你都要观察,因为这能让你捕捉到很多有用的信息。
鱼的身体上有很多的细节值得你去观察,如果能观察到并理解这些细节背后的原因,你就能相对完整地理解冬季的鱼离开深水区,一步一步迁徙到浅水产卵平台,这整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而你现在钓到的这条鱼正处于哪个阶段?
简单的说,你主要检查三个细节:
鱼尾巴的状态——无论是大鱼还是小鱼,鱼尾巴的状态能告诉你很多信息。在你放流之前,观察一下它的尾巴,是完整的,还是带血的,还是残缺的。举个例子,如果是给你感觉刚开始流血,就说明它们刚开始在浅滩产卵区域用尾巴扫出一片圆型区域,在这个过程中尾巴会受伤,就会流血,如果你钓到的几条鱼都是这样,就说明这里的鱼正在进入产卵期。如果你钓到的鱼在浅水,但是尾巴很完整,就说明你赶在了它们迁徙的前面,鱼正在陆续前往这个浅滩产卵区域,大部分鱼还在产前到产中的过渡期。如果你从浅滩往主湖区搜索,在沿途的一些典型标点上你会拦截到正在前往浅滩的鱼,而且这种标点一般能钓几周,因为鱼不是一下子都来到这里的,总有个先后顺序。
鱼身体的颜色——这一点很好理解,如果你钓到的鱼体色灰白,很有可能它们刚从深水上来。因为深水区缺乏光照,所以它们的皮肤还没“晒黑”。相反,如果你钓到的鱼体色呈现深绿色,就说明它们来到浅水或者障碍里有一段时间了。这就跟人晒日光浴一个道理,你来到海滩的第一天,和一周后,肤色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你钓到了灰白的鱼,说明你赶在鱼的前面,你可以在这里守株待兔。如果你钓到的都是深绿色的,那你可能已经落后了,赶紧在向阳面的浅滩上好好找找产床吧。
鱼肚子鼓不鼓——这可能是最简单的线索了,大家都知道产前的母鱼肚子圆鼓鼓的,就像你我的啤酒肚一样。而产后的鱼身体明显就瘦下去了。所以观察你钓到的鱼的肚子,能让你判断大部分鱼是产前还是产后。
2.产卵季每年不是同一个时间

我相信大家如果在某一年的3月15号钓得很好,就会记住这个日子。第二年还会经验性地记住在这一天附近,用同样的模式去作钓。这种机械式的理解是错误的,鱼从产前到产后的状态变化不能光看日历,或者说公历。
很多人说他们会观察白天的时间长短的变化,但是这个到底变化到什么程度鱼才进入产卵季,这个每个人的经验都不同。在作者看来,检测水温,可能是更科学和直观的方法。
你可以记录今年鱼进入产卵季的两个星期的水温变化,等到明年春天到来的时候,再根据当时的水温来进行对比,也许你就能捕捉到今年的产卵季是会提前还是延后的关键信息了。
一般来说每一年都不是同一个星期,甚至不在同一个月,2月份的一次寒潮有可能就会影响三月中旬的水温,让鱼更晚地来到浅滩。
美国奥基路亚补充:在看过那么多的钓鱼视频和文章之后,得出一个大致的规律,当水温稳定到12.7到15.5摄氏度时,鱼就开始准备产卵了,谷歌上查询鱼的产卵水温,大嘴鲈鱼的实际产卵水温是15.5到23.7摄氏度。
3.用水面系咬口来钓获大鱼

作者的个人经验,当水温高于10度,他就会在每次的作钓中,特意使用一些快速移动搜索的水面系,来监测鱼的活性。最重要的是你很可能钓到更大的鱼。
作者认为,最大的鱼会最先来到产卵区域。你可以认为这些大体型的鱼,可以先优先选择最好的产床位置,虽然它们没有立刻就产卵。所以它们很可能在这片区域内找寻好位置,同时也会尽量多进食,以积蓄能量。
很多人在春季会优先使用胖子Crankbait或者复合亮片Spinnerbait来搜索,这没错。大家用Jig和软饵也能钓到鱼,但是这里要说的是水面系搜索浅滩,能让你的鱼获质量更高。
对于产前作钓,大家都有自己的经验。今天介绍的只是作者认为很重要的,值得大家思考和实践的关键细节,钓鱼没什么高科技,多钓多总结,一定会越钓越好。祝大家这个春天都能钓到自己的最佳单尾!
本文来自Wired2Fish,美国奥基路亚整理修改并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