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国行政区划制度简述-先秦

2019-02-18 14:20 作者:sepstar  | 我要投稿

先秦时代,夏商的国家模式还属于部落国家或部落联盟国家。夏族和商族所直接统治的地域并不大,就只是国都附近,周围的地带属于其他的部落部族所有,夏族和商族所具有的是名义上的领导权。所以此时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地方,地方上都是其他的部族部落。此时只有国。国,初始的含义不是国家,而是国都,它表示的是城市。
周建立后,因为实行了封建制度,所以国家形态转为城邦国家。此时的国家不过是一个或多个城市加上城市周围的郊野组成。除了几个大国外,其他的国家多是一个城市——国都。而城市外的地区叫做野。国都内的居民称为国人,国都外郊野的居民称为野人。西周有名的“国人暴动”就是指周国都镐京的居民暴动。另外,国与国之间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接壤的,中间地带当时还是属于无主的土地。所以当时才有什么秦国远程突袭郑国这样的事情。此时,也不存在中央的地方。一个是国家面积下无地方可言;二者,因为分封制度,每片地域都是有领主的,领主仅仅对自己的直接上级领主有义务。正所谓: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到了春秋末年,战国初期,因为兼并战争,小国逐渐被各个大国所吞并。此时国家形态逐渐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领土国家,每个国家之间有明确的领土意识了,国与国之间开始接壤了,国家之内,城市数量在变多,而更多的是拓展的非城市土地。因为兼并战争,国家的君权变得更加强势,封建制度在逐渐弱化。本来是要分封的土地此时都被君主所占有。随着君主直接占有的土地的扩大,为了治理的方便而开始划分,开始有了区划,有了地方。这种区划和以往的城邦比起来,地域性取代了血缘性。
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地方有两种,一个是郡,一个是县。
根据现有材料,县或早于郡。县的由来是因为小国被吞并——“灭国为县”。某小国被大国吞并后,其土地变为大国国君直接管理不再分封。这就是县。县者,古意“悬”也。一般来说被吞并的小国多是在大国的周围,距离国都较远,所以称为悬。
而郡,一般认为是将国境中较为险要的土地划出来,由国君直辖,主要是军事上考虑。郡者,古意“群”也。聚集在一起的意思。
在早期,县相对郡来说更大一些,毕竟曾经是国家,或许县还管着郡。不过到了战国晚期,国家的体量逐渐变大,郡的面积大过了县,县也逐渐变成郡的下级单位了。郡领导县称为了常态,而且诸国皆是如此。此时华夏土地上第一次有了真正的行政区划制度——郡县制。


我国行政区划制度简述-先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