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4.55 方以智

2023-05-27 11:42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55、方以智(1611—1671)


  明清之际唯物主义哲学家、自然科学家。字密之,号曼公。安慰桐城人。崇祯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清兵攻陷桂林、广州后,削发为僧,表示抗清。出家后,改名大智,字无可,号药地、弘智、浮山愚者、愚者大师。

  方以智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历史、物理、生物、医药、文学、音韵等均有研究。在哲学上,提出“通几”和“质测”,即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问题。他说:“寂感之蕴,深究其所自来,是曰通几[i]。”[ii]“通几”即探求事物及其变化的根源的学问。又说:“物有其故,实考究之,大而元会,小而草木蠢蠕,类其性情,徵其好恶,推其常态,是曰质测[iii]。”[iv]“质测”就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考察以发现其运动变化的固有规律。并主张“寓通几于质测”,“质测即藏通几”,[v]说明哲学不能离开自然科学;自然科学也离不开哲学。他同时又接受当时从西方传入的地圆说、地动学、太阳系学说,建立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唯物主义思想。

  方以智的自然观是唯物主义的“气”一元论。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物皆气所为也,空皆气所实也。”[vi]世界是由“水”、“火”两种物质元素构成的,而“水”、“火”也都是“气”。“火”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他说:“天恒动,人生亦恒动,皆火之为也。”[vii]认为“气”吹万物而动,“气者天也”,说“天与火同”,也就是“气”与“火”同。

  方以智还提出“宙[viii]轮于宇[ix]”的观点,认为时间和空间不是彼此独立存在的,宙即在宇中,宇即在宙中,整个宇宙也都是物质的。在认识论方面,认为离开对客观事物的研究,则不能获得任何知识,“舍物则理亦无所得矣”。[x]还提出“合二而一”,“相反相因”,“交以虚实”的辩证法思想。在晚年,他受佛学的影响较深,把“心”看作是世界的根本,认为“舍心无物,舍物无心”,[xi]从而陷入唯心主义。

  其著作有《通雅》、《物理小识》、《东西均》、《药地炮庄》和《浮山集》等。


注:

[i] 哲学。

[ii] 《物理小识》自序。

[iii] 自然科学。

[iv] 《物理小识》自序。

[v] 《物理小识》自序。

[vi] 《物理小识》卷一。

[vii] 《物理小识》卷一。

[viii] 时间。

[ix] 空间。

[x] 《物理小识·总论》。

[xi] 《物理小识·总论》。

《哲学小辞典》4.55 方以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