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上岸记】财经类学生求职,第一份实习怎么选合适?
实习,是大学生永恒的话题,不仅是为了赚取生活费用,尝试不同的挑战,也是为了明晰个人职业发展方向,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方法。对于意向进入金融行业的大学生来说,“内卷”从进入这个专业就已经开始了,实习也是其中的参考指标之一。
经常听到行业人事说,没有一份工作不辛苦!没有一份工作是容易的!那么,作为财经类的大学生,为了更好地追逐金融道路,第一份实习怎么选?相比较而言,容易找的第一份实习是什么呢?
01 “滚雪球”效应
大学本科4年,看似有充足的时间、多元的机会,仔细算下来,也只有3轮寒假和暑假较为充裕的时间,获得第一份有价值的实习经历并不简单。如果之前实习经历为0,那么找第一份实习也并非容易的,万事开头难,大学生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圈,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岗位,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岗位,岗位需要具备的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计划,踏出实习的第一步,坚持下去,后面的实习经历就像滚雪球一样顺畅。
所以,精心挑选第一份实习,尽量寻找一份含金量高的实习,尤其是与专业学习有关联的实习。
图片来源:网络
比如,经济、金融、财会专业的本科学生,可以关注各大商业银行的暑期实习生计划,参与到营销岗位助理实习中,熟悉银行相关部门的工作流程,学习推广本银行的产品业务和营销技能,也能锻炼良好的服务意识,提高营销业务的推广能力。
不管任何行业都需要营销,营销产品、自我营销都是一项必备技能。谁都想找一份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但是行业的竞争残酷也是现实情况。所以,营销岗位的实习经历会是很好的机会,能够促进经验从“0”到“1”的质变,后面的实习机会就会“水到渠成”。
02 实习目标期望
大学生参加实习的目的也很明确,获取劳动报酬和增长经验,这些在金融行业是再正常不过的标准了。但除此之外,在短短的几个月的实习岗位工作过程中,我们还要有自己的职业目标和收获期望。
证券研究所、银行分支机构都是招聘实习生较多的机构,每个项目都需要人员从事基础工作,一堆材料需要收集、反馈、整理,繁杂、琐碎的数据信息核查等等,都需要耐心、仔细的人才承担。因此,实习生认真、负责、严谨、细心的职业素养就能磨炼出来,实习生经历这种辅助性质的工作,非常有必要,用足够的成果来证明自己承压,对今后的正式工作目标帮助很大。
图片来源:网络
银行、证券、保险等公司服务的客户众多,涉及各个行业和领域。实习生在项目中只能承担一些辅助工作,如数据分析、文件整理、报告编写等,部分研究生参与到一些市场研究、项目报告底稿编写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公司成本。有些实习周期较长,实习生在2个月左右能够参与到完整的项目工作中,明白自己适合的道路,保持积极学习的态度,这样的“项目经验”也会非常值钱。
第一份实习是让自己“值钱”,未来的工作才能“赚钱”。
03 提升职业能力
在公司、机构实习历练,还有更重要的收获,就是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初入职场需要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工作小组经常会有很多实习生,也会有实际负责的主管人员,小组需要分工合作,具体任务要分开执行,成员更要默契配合。比如,银行会常态化组织开展的“安全用卡常识宣传”“防范电信诈骗微沙”“金融知识万里行”等信息安全相关活动,实习生要展现出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团队意识,参与组织活动、做好后勤服务等环节,积累行业的知识,也能锻炼团队合作能力。
图片来源:网络
实习生之间也需要保持良好的合作,结合自身的背景,实习生也有自己不擅长的方向,只有与同事、领导虚心请教,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才能获取一些岗位的操作经验、技能,借助团队的力量,促进整体项目和小组任务的圆满完成。
所以,实习是大学生经历的一个阶段,通过实习这个渠道,去提前经历、去尝试挑战、去改变自身。第一份实习经历,静心挑选,为了匹配专业知识,提高找实习、找工作的“含金量”;潜心打磨,为了打造职业素养、工作能力,从而寻找适合的职业目标和工作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