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完赛时间算什么水平?
大家都花了多少时间完赛?
现在只需要继续往下拉,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越野兵法对2020年国内规模最大的几场赛事的完赛时间,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对比和分析。
首先,我们根据参赛选手的排名来分析。
以柴古2020年115km组别为例。下图中的纵轴代表完赛时间(小时),横轴代表前x%的完赛者。
(截图自:越野兵法网站 www.themountbook.com)
图中可以看出,前10%的参赛者在21小时03分之内完赛,前20%的参赛者在22小时59分钟之内完赛。也就是说,在这275名完赛选手中,第27.5名选手的成绩(取第27名和28名的平均成绩)为21小时03分,第55名(20%)的成绩为22小时59分。如果一位跑友的成绩在这两个时间之间,则说明这位跑友在所有完赛的选手中,快过了其他80%-90%的人。
接下来,我们从完赛时间来看。
(截图自:越野兵法网站 www.themountbook.com)
依旧以2020柴古的115组别为例。上图中,横轴代表小时数,纵轴表示人数,每一个竖条即代表在这个时间段内完赛的人数。例如,图中所选中的竖条,显示在28至29小时这段时间,有42人完赛,占到总完赛人数的15.27%。
通过查看这个数据,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对比对比赛的难度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还可以根据自己在过往比赛中的排名位置,大体推算出在一场未来的比赛中需要多长时间完赛,作为备战的一个参考。
下面,我们将利用这部分内容,对去年国内几场大型比赛的进行对比。
在进入下一部分之前,先加个小脚注:越野兵法网站上所有比赛的完赛数据,均是从LiveTrail和东软等官方成绩平台下载,再加以计算分析而得出。数据的完整、准确性,取决于平台上所能获取的数据的情况。如果有朋友发现兵法网站上的数据与其他地方看到的数据有明显出入,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对数据进行对比和核实,以保证数据准确性。目前这部分内容暂时需进入网站(www.themountbook.com)查看;小程序版本还在更新中。谢谢您对我们的耐心。
我们选取了2020年国内大型规模的六场比赛当中的168公里、百公里、和50公里三个级别的组别,对它们的完赛时间分布进行了对比(选择这几个比赛选择的原则在文末附注供参考)。
柴古唐斯:115km和55km,两组别总计1,807人(此为参赛人数,即起跑人数,而非完赛人数;下同)
崇礼:168km、100km和50km,三组别总计1,483人
江南百英里:168km、110km和50km,三组别总计1,394人
熊猫 by UTMB:168km、106km和50km,三组别总计1,321人
广州100:100km、60km,两组别总计1,206人(广州100于2021年1月初举办,也并入2020年数据)
宁海:108km、55km,两组别总计1,156人
此外,我们也把这六场比赛的数据,与国际化程度更高的港百、和被誉为“越野跑圣殿”的UTMB进行了比较,姑且看做是一个(并不全面的)国内与国际大众选手实力的对比。
作为一篇深度分析,这篇文章观察较多,篇幅也相应较长。虽然通篇都是干货、信息密度很高,但实在嫌太长不想看的同学,可以带走以下几点精炼版的分析和推断:
1. 在三场百英里的比赛里,熊猫DPT的参赛者中优秀选手所占比例高于另外两场比赛;
2. 江南百英里由于不设报名门槛,难度也较低,吸引了更多初次挑战百英里和百公里的跑友,故而参赛选手整体水平差异较大;
3. 对百公里级别的比赛而言,总距离比总爬升对完赛时间的整体影响可能会更大;而在50公里级别,总爬升的影响则可能更大(这一点还需更多验证,请看下文详解);
4. 对于50km比赛来说,关门时限对完赛率有明显的正相关影响。推断在50公里的比赛中,大部分DNF选手都是因为在途中被关门,或因时间压力而选择退赛;
5. 将这几大国内比赛的成绩与UTMB进行对比,综合考虑赛道难度和完赛时限设置,三个级别的赛事中,国内比赛在50km的整体成绩与UTMB差距最大。一个可能原因是越野跑在我国比欧美国家相比仍然较新,入门级和初级跑者所占比例较大,整体水平尚在进步中。
168km级别
基本信息——
所有完赛选手成绩散点图——
(横轴-人数;纵轴-时间(小时);实线表示完赛选手,虚线表示起跑但退赛/成绩无效选手)
以每10%的完赛选手为节点划分的完赛时长分布——
(横轴:排名前10%、前20%、前30%……的参赛者;纵轴:完赛时间)
从难度来说,在国内这三场比赛中,熊猫最具挑战性:虽然距离较短,但爬升难度显著更高,因而总体难度更大;加上其完赛时间设置最短,故而时间也更紧张。崇礼和江南百英里的难度和时间设置均比较接近。
从完赛率来看,虽然江南百英里的完赛率最高,但这三场比赛的完赛率没有很大的差异。
观察一:从完赛时间分布来看,虽然熊猫的难度是三场比赛里最大的,但是其前20%的选手完赛时间明显比另外两场比赛更短。
分析与推断:三场比赛各自的参赛群体中,熊猫DPT168组别的优秀跑手占比最高。
(图源:熊猫 by UTMB组委会公众号——行知探索西部世界)
观察二:在前30%之后的完赛者中,熊猫的完赛时间大幅上升,在每个10%节点上都明显高于江南百英里和崇礼(最后的3个节点完赛时间下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熊猫的关门时间仅46.5h,小于另两场比赛的48h)。
分析与推断:这样的对比,更能代表大众普通跑者在不同难度的赛道下的表现。同时需注意,本年熊猫比赛过程中天气较恶劣,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众跑者的成绩。
观察三:再来对比一下江南百英里和崇礼。二者前60%完赛者的时间都非常接近。但从60%到90%的这几个节点,江南百英里的完赛时间大大高于崇礼。
分析与推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江南百英里遵从“不设限”的原则,对参赛选手不设报名门槛,加上一直标榜“完赛率最高的百英里比赛”,故而吸引了更多想要初次挑战百英里的跑者参加,导致整体参与者水平差异更大。
(图源:江南百英里组委会公众号——江南100)
最后,从散点图看到,熊猫该组别的整体参赛人数少于另外两个比赛。结合上面的几个观察,故而一个猜测是:熊猫的DPT组别吸引了较高比例的优秀跑者,但普通跑者则倾向于选择更加简单的江南百英里和崇礼。
一个有趣的观察是,除了前30%的选手,熊猫与UTMB的完赛时间分布与走势都十分接近。这是偶然现象还是有因可循的呢?
100km级别
基本信息——
所有完赛选手成绩散点图——
(横轴-人数;纵轴-时间(小时);实线表示完赛选手,虚线表示起跑但退赛/成绩无效的选手)
以每10%的完赛选手为节点划分的完赛时长分布——
(横轴:排名前10%、前20%、前30%……的完赛者;纵轴:完赛时间)
从难度来看,在国内百公里级别的比赛可谓各有千秋。柴古的长度最长、爬升仅次于熊猫,难度无疑最大。熊猫虽长度较短,但总爬升高达6,700余米。江南百英里虽距离较长,但爬升不高,且完赛时间充裕。宁海的爬升难度为最低,但距离略长,且关门时间也紧张。广百则不论从长度、爬升还是关门时间都中规中矩。
上述难度也直接地体现在了完赛率中。难度较高的熊猫和柴古,完赛率明显更低;宁海虽难度不高但时限短,故而完赛率也较低;而江南百英里、崇礼和广百则在较低的难度和较宽裕的时限情况下,达到了更高的完赛率。
观察一:柴古唐斯的完赛时间从整体上看显著高于其他所有比赛。江南百英里与它距离接近(仅少4.5km),总爬升少1,450米,完赛时间分布上却十分接近。熊猫的距离比柴古少更多(约10km),虽总爬升略高,但每个10%上的完赛时间均比柴古少约2小时。
分析与推断:柴古的完赛时间与其赛道的高难度是一致的。但分别对比它与江南百英里和熊猫的赛道难度和完赛时间分布,看上去似乎对于百公里这样的长距离级别比赛而言,总距离比总爬升对完赛时间有更大的影响。但这一点还需更多验证,因为正如前文所言,江南百英里不设关门时限,所以可能会吸引更多水平参差的选手参赛。此外,柴古和江南百英里的完赛时限设置更长,也会导致每个10%节点上的时间相应延长。
(图源:柴古唐斯组委会公众号——柴古唐斯)
观察二:熊猫的难度明显高于崇礼,包括其最快的一批精英选手(前10%以内)整体所花时间也长于崇礼;但熊猫和崇礼的整体完赛时间分布非常接近,甚至前者排名在第10%至30%的完成者的时间还要短于崇礼。
分析与推断:这可能说明,与DPT168组别类似,熊猫的MPT组别也吸引了更多在越野跑者群体里实力属于前30%的优秀跑者。此外,崇礼于去年8月中旬举办,正值盛夏,而熊猫于11月底举办,虽遭遇寒流,但或许炎热天气对成绩造成的影响比湿冷雨天更显著。
观察三:广百虽然难度属最低,但其选手整体完赛时间长于爬升难度更高的宁海。
分析与推断:这可能是三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一,宁海的完赛时限更短,导致每个10%节点上的时间都前移。其二,宁海参赛者的整体水平要略高于广百。其三呢,也可能是广百这一路上的补给太丰盛,流水席拖住了跑友前进的步伐
(图源:广州100组委会公众号——朗途体育)
50km级别
基本信息——
所有完赛选手成绩散点图——
(横轴-人数;纵轴-时间(小时);实线表示完赛选手,虚线表示起跑但退赛/成绩无效选手)
以每10%的完赛选手为节点划分的完赛时长分布——
(横轴:排名前10%、前20%、前30%……的完赛者;纵轴:完赛时间)
50km级别的比赛,长度和爬升的差距并不明显。比较突出的是,熊猫的距离虽然稍短,但爬升显著高于其他比赛。而广百的距离长达66.8km,已超越一般50km的范畴。
观察一:50km的完赛率与关门时限之间有较为直接的正相关关系。在难度差异不大的情况下,崇礼的关门时间和完赛率分别为16小时、97%;港百为14小时、95%;宁海为13小时、89%;柴古则为11小时、81%。
分析与推断:50km级别对身体极限的挑战不大,所以只要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绝大部分跑者都可以坚持完全程。但在时间设置比较紧张的比赛中,部分能力稍弱的选手,更容易在途中被关门,或者因时间压力而选择退赛。
(图源:崇礼168组委会公众号——三夫赛事)
观察二:除了因距离更长而独树一帜的广百,其他比赛里,前60%完赛的选手,每10%的选手之间完赛时间的增长趋势基本一致。
分析与推断:因为50km级别的比赛参赛人数均较多(最少的崇礼也在500以上),所以各大比赛的参赛者水平分布较为一致。
观察三:后40%的完赛选手的完赛时间中,柴古、宁海和江南百英里的增长趋势有较为明显的放缓。尤其是柴古,排名第50%的选手与第90%的选手之间,只相差一个小时。
分析与推断:这几个比赛中后40%完赛的选手完赛时间间隔增长放缓,是因为其关门时限较短。有逾1,400名起跑选手的柴古55km,其40%的完赛选手集中在10-11小时之间完赛,或许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50km级别越野跑爱好者的水平集中在这个阶段。
(图源:宁海组委会公众号——宁海越野挑战赛)
观察四:除去广百,熊猫的整体完赛时间最长。
分析与推断:结合熊猫的赛道距离较短但爬升最高的特点,可能在50km级别,爬升比距离对成绩的影响更显著。但这一点还需在未来进行更多验证。
观察五:UTMB的距离和爬升难度均比熊猫更高,但整体完赛时间更短,分布几乎与崇礼相近。
分析与推断:UTMB OCC组别的参与者整体水平更高。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在国内的越野跑圈,经验较少的新加入者较多,而大家比较多地选择50km级别的比赛。随着这批跑友的经验逐渐丰富、水平日益进步,我们也期待看到未来50km级别的整体成绩有提高。
附注——2020年6场比赛的选择原则:
“大型规模”,我们将其定义为,在这些比赛里,168km、100km和50km这三个级别的组别(若没有168km,则只计算100km和50km)的参赛人数之和超过1,000人。我们的假设是,参赛人数越多,参赛者的水平分布就越能具有普遍性地代表现阶段越野跑参与者的整体水平分布。
只选择168km、100km和50km三个级别进行对比,是因为这三个级别在目前国内比赛中最广泛存在。其他的距离,如柴古的85km和崇礼的CTC130km,不那么普遍,且不同比赛之间的距离难度差异较大,不易归类。
在同一级别里,有些比赛与同级别其他比赛距离差异较大,如柴古的115km距离大于其他百公里比赛,而广州100的60km距离则大于其他50km比赛。但我们假设这些比赛的参与者人群及其水平与同级别其他比赛相似,所以仍然归于同一级别里面。
只选择2020这一年,因为我们假设随着时间推移,国内越野跑爱好者的群体会扩大,普遍水平也会提高,所以将不同年份的比赛放在一起比较不太科学。当然我们也知道,去年的客观环境对很多跑友的参赛计划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我们也计划下一年重复一次这样的对比分析,以达到更全面的效果。
作者简介:越野兵法由两名越野跑爱好者所建,为广大越野跑者提供越野跑比赛信息、数据分析、深度行业探讨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