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商业化与自我误认:论周杰伦的“成功”与华晨宇的“惨败”

2023-06-21 18:18 作者:瓯熵子  | 我要投稿

      这个标题我用的相对保守,这是为了避免有人标题读到一半就开始想好攻击的话的,我更情愿他们把标题读完。而且,相对于华晨宇来讲,喜欢周杰伦的人还是多了很多,所以在标题上我还是想尽力讨好一下人多的那队。但是,这种讨好钟就是疲无意义的,因为这里的“成功”的含义是指商业方面几乎彻底的成功,而“惨败”则是相对于前者彻底的成功而言的。不过,无论他们在商业上的对比如何如何,这两位在意识上仍走上了同一条道路。因此,这篇文章终归还是要批判他们的。      我们先说周杰伦,因为他才是“商业化与自我误认”的典型,而华晨宇只不过是一个特殊的附加品(但是对这个附加品的分析同样重要)。同样,我们的论述主要还是会放在周杰伦身上的。周杰伦的新专辑《最伟大的作品》在2022年创下了一个历史性的成就,那就是成为了第一张登上IFPI(国际唱片业协会)全球畅销专辑榜冠军的华语专辑,也让周杰伦成为了第一位获得这一荣誉的华语歌手。但是,这项荣誉公布不久后,周杰伦就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一些引发争议的言论,他以绘画大师毕加索为例,质问“如果已经是第一名的人要怎么变?”一些网友(其中包括周杰伦的粉丝)看不下去了,他们马上发布对周杰伦的质疑,希望他“谦虚”一点。但是,反而继续发文回怼,他用一张头戴皇冠的马和一只狗的图片来比喻自己和网友的关系,称“高处不胜寒,在圈子这么久了,总是有在吠的”,还给狗安排上了对白:“我就是想来留言引起注意,你不是第一名,你不是你不是”,并表示“没有周氏幽默的朋友们,请别来我的地盘”。而一些粉丝这时跳出来仍为周杰伦辩护,称“周杰伦的ins配文是针对的毕加索的艺术作品,配合自己的歌词玩梗,具体可见《外婆》《飘移》《红模仿》……但是却被个别人在那么多条评论中故意截图几条格格不入的搬运来微博带节奏成周杰伦自大,自称自己是第一,由此引发一系列舆论。”      好吧,我们暂且认可这位粉丝对周杰伦的辩护是成立的,周杰伦确实是玩梗。但是,这种话语仍然存在一个能被破解的语言之维。齐泽克(Žižek)曾经在《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中指出过:“正式语言把彻底异化( radical  alienation)引了进来;一旦高贵意识开口说话,他就会背叛自己的内在信念的真挚性。”因此,我们可以首先预设,周杰伦的心理,确实是真挚的崇敬着毕加索,但在他实际上说的那一方面,他的内心深处的情感就有一种非常真挚的崇敬之感,转变为了“病态”之物。齐泽克指出,这里的“病态”是在康德的意义上说的,其内涵是“变成彻底的非伦理性的某物,变成属于快乐原则引领的某物”。     诚然,周杰伦(或他的粉丝)可以这样声称,他的话语只是为了展现一种周氏幽默,与他内心深处的真挚想法毫不相干。但是问题在于,一旦他宣称他的外在话语是假的,那么他就已经成了他的这种假意动作的牺牲品。其结果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了,就是大量针对他攻击他的言论扑面而来。同时,齐泽克还指出:“我们正在说的话是否“真实”取决于我们的言语,取决于我们以何种方式构成社会联结,取决于我们的言语的述行功能,而不取决于我们的意图在心理学上真挚与否。”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一旦他放下了他内心的那份尊敬,他的话语就会逐渐排空他自己原本的人格,剩下的只有一句作为主体的空洞形式。这不是于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场景都很符合吗?口嗨一过度,心理上就真的产生误认了。      更何况,我们不能排除周杰伦心理上确实存在着自以为是“世代的狂,音乐的王”的情况。让我们来审视一些周杰伦的“生存”环境吧!他在商业上包揽的各类音乐奖已经数不胜数,身边最亲近的人几乎都是他的粉丝,即使发出相当狂妄的话,也有粉丝没头没脑的跳出来给他撑腰。      周杰伦真的有这种狂妄的资格吗?从商业上看,周杰伦已经在华语乐坛无人能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他是“成功”的。但是,先与被他“间接”嘲讽的毕加索相比,毕加索那些拍出几亿美元的画作是周杰伦目前还只配样式的,即使在商业上的成功,周杰伦也没有资格嘲讽毕加索。而在艺术上,我们先不把周杰伦的毕加索比,因为二者终归不是同一个领域的。但是,即使是在音乐方面,他被称之为华语乐坛第一仍然是受之有愧的。现在还活着的那么多话语音乐人,可以爆杀周杰伦的数不胜数。比周杰伦年纪大一点的比如说窦唯,抛开黑豹时期的专辑不谈,窦唯的任何一张专辑的艺术成就,比周杰伦所有专辑加起来都高处许多。比周杰伦年轻一点,像万能青年旅店之类的乐队,都是在艺术上力压周杰伦的存在。这里还不包括一大堆玩地下音乐的奇人异事,笔者听的范围比较小,许多高手更是名字都报不出来。当然,你可以提出反驳意见,比如说万能青年旅店是一个乐队,而周杰伦只是一个人。但是问题在于,周杰伦真的是一个人吗?     在商业化的媒体市场上有个吊诡的现象,就是某个传媒的共同制造物包装了一个人,使得他们的商业产品单单成了一个人。于是,市场上的大众都在谈论某个人如何如何,而忘记了这只是媒体为我们塑造的一个幻象。周杰伦就是这样一个带幻象的商品,周杰伦的作品在一开始确实是由周杰伦做出贡献的。但是那只是开始的开始,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周杰伦,在整天是是由洪敬尧、林麦可、钟兴民几个台湾最优秀的编曲人把控的,他们紧盯着新潮流,学习、吸收、转化、转向,使得周杰伦的作品粉丝的年龄跨度比较大,在80、90及00后中都有广泛的听众。     在作词上,周杰伦有黄俊郎和方文山等人相助。黄俊郎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周杰伦的作品中一但歌词跟“深刻”和“艺术”沾边,那么基本就是黄俊朗写的诗。而方文山,我们毫不客气的说,他的歌词就是一坨稀屎。李皖写过一篇叫《周杰伦与方文山》,发表在《南方人物周刊》上。这篇文章对周杰伦和方文山的批评可谓入木三分。李皖这样说方文山的歌词:“方文山的歌词,迎合了虚拟生活的时代风尚。它最大的创新、创造也是在这个方面。在《范特西》这张集中标志其作词风格的专辑里,方文山隔着时空虚拟了古巴比伦、日本忍者、40年代旧上海、欧洲古堡和中国武术,而它们的效果,就像网游和电脑游戏。”更精彩的还在文章后面,李皖这样批评方文山那所谓的古典中国风的歌词:“生硬,堆砌,是第一类的变种,古典与中国只是一件空洞而俗气的仿古新衣裳。后期流传的方文山词《千里之外》,思维散乱、生硬堆砌、狗屁不通到了极点,离胡言乱语和痴人说梦只差一毫米。奇迹倒是:因其作曲方面向优美旋律和70年代校园歌风的回归,大众居然能够容忍它!”有一个事实恐怕是2008年的李皖所不想看到的,这种所谓的古典中国风的歌词在周杰伦的歌以后继续泛滥,而且水平越来越烂,跟现在那些古风歌词比,方文山确实算得上是“稀屎中的高手”了。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粗略的剖析了周杰伦音乐团队的全貌,更何况我们还没有揭示其背后的唱片公司、宣发媒体等。这个音乐团队,在名声上的作用课比万能青年旅店一个小乐队有效多了,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拿一些优秀的乐队来跟周杰伦进行比较。而我们以上的剖析,也不仅仅只是为了说明周杰伦的团队有多庞大,更重要的是说明这样一个团队造成了怎样的文化效果,使得周杰伦如此狂妄?      在我们这个潮流与时尚喧哗的时代,周杰伦团队塑造的商品幻象一次次的激发群众和各方簇拥到周杰伦身上。一方面是他们做出的轻音乐对于快节奏高压力社会的“奶头乐”效果,另一方面则是一些杂七杂八的数据、商业化的奖项、人设标签被砸到了周杰伦身上。于是周杰伦狂妄了,他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作为商品的那部分,而是自以为是华语音乐的国王。这不正符合齐泽克对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上面的书名就是理论名)的解释吗?意识形态的幻象客体,作为主体无意识欲望的投向,存在于实在界中。意识形态不仅为人们制造一种完美的景象,而且还为人们提供一个幻象客体,一个能让主体去追求和维持的幻象客体。周杰伦,无疑是在这个完美图景里去追求意识形态(这里是市场里商业化的意识形态,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为他提供的“世代的狂,音乐的王”的幻象,并且乐此不疲吗?这也正如拉康(Lacan)所谈到的那个笑话一样:“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是国王的话,他就是个疯子。如果一个国王认为自己是国王的话,他同样也是个疯子。”      以上对周杰伦的分析也同样适用于华晨宇,而且,如果说周杰伦是一个发疯的“商业国王”的话,那么华晨宇就是一个“发疯的小丑”。原因很简单,虽然华晨宇从非常厉害的音乐学院毕业,有着非常好甚至超过周杰伦的音乐素养,也有某种相较于流行乐坛比较广阔的音乐视野,但他却把这些顶级的配置玩得一塌糊涂。从商业上看,他确实通过发那些乱唱片参加综艺或进行一些商业活动赚了很多钱,但这些钱没有什么意义,毕竟他是一个开着矿山的资本家的儿子。所以,商业化中的名声对华晨宇来说更为重要。可惜,正如丁太升所言,华晨宇至今也没有什么“口口相传”的著名作品,而周杰伦的许多作品都是刻在时代里的“经典”。有一种愚蠢的观点是,华晨宇是因为“实验音乐”“小众”“层次太高”而得不到巨大的流量。这种观点恰恰暴露了说话人的无知与华晨宇的附庸风雅。华晨宇确实有意去搞“实验音乐”,但是却连门槛都没碰到。他可能接触过很多这类的实验作品,但是他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创新力实在太低。比如说那首全在乱叫的《癌》,其演唱方式已经被Yoko Ono和John Lennon还有Chuck Berry等一些音乐家玩烂了。有些艺术家捡这些玩剩下的东西还能再玩出新花样,但华晨宇的创作完全是“东施效颦”。而且,这样表现癌症病人心理的方式也是片面的、臆造的。这个世界上并不缺乏表情癌症病人心理的音乐作品,像坂本龙一这样的大艺术家自己就是癌症病人,他表现癌症心理的作品却是那种温柔的、如水一般宁静的感觉。所以,华晨宇的表现形式完全只展现了他的刻板印象,或许还有他想飙他那难听的高音的欲望。      周杰伦确实是华语乐坛的商业国王,他是以这种自以为国王姿态来屏蔽了自己商品的那方面,于是就认为自己是真正的国王了。而华晨宇则是一个平凡的小丑,他在商业的市场角逐中获得了一小批无脑的粉丝,还在粉丝的愚蠢的口号“君子一朝臣,华语乐坛永远神”中荒唐的加冕了。周杰伦的作品虽然在艺术上会被很多作品压制,但在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华语流行乐(注意,不是所有的华语)中确实是最高的几人之一。同时,周杰伦在2000年以后也确实开启了流行乐坛的新时代,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人物,这位国王还在上头,华晨宇怎么就真的产生了这种误认了呢?      综上,虽然在“商品化与自我误认”上周杰伦更为典型,但是华晨宇在精神病的深度上远胜于周杰伦。但无论如何,这种现象都极大的造成了大众审美的缺失、音乐市场的混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恐怖的艺术真空。 2023.6.21于温州 瓯熵子    

商业化与自我误认:论周杰伦的“成功”与华晨宇的“惨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