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些关于高易铁路的碎碎念

2023-07-18 14:29 作者:合嗞宾机务段  | 我要投稿

高易铁路自2013年废线以来,除高碑店站往西到高碑店西站的部分线路在2021年底、2022年初被简单整修以外,大多数线路处于无人看护的状态。也因此,这条本就状态堪忧、缺乏维护的铁路线快速荒废,至今大多数段落已经消失不见。易县县城段的线路被拆毁,仅保留了易水河大桥,其余部分连路基也大段被毁;涞水县的线路基本上被掩埋,用作了乡间小路;高碑店市内部的线路保存状态最好,部分线路在近年还经过了治理。作为一个(可能并不能写完的)杂谈系列的开篇,咱无意于讨论高易铁路的一些为人津津乐道的历史故事,也还没抽出时间去看高易铁路几个最有名的“打卡点”,不妨就先谈谈那些离我们最近的东西。

甫头站到山南站区间的一座桥梁,底下这条河叫什么我住了这么久也不知道,问家里人,家里人就说是无名河


一、现存的三个站房

刚刚回到涞水的这几天还比较忙,仅仅抽出了时间探访了五座相邻的车站——山南站,甫头站,涞水站,栗村站,高碑店西站。其中栗村站的遗迹完全没有发现,可能是因为探访的不够细致。传说中拒马河大桥右岸的大桥乘降所也还没有发现,过几日看能否找到遗存。

山南站的两条股道和站房姑且都算是留存。

山南站三个大字历历在目
老站房已经被围成农家小院
大门紧锁
看,有一张无人看守铁路道口警示牌,兴许是一样收藏品
可以看见山南站的两条股道
破败、凋敝、废品成堆,但是至少仍旧为人所用,不致彻底荒废
北门敦子山,抗战时期南北门敦子山曾经发生过惨烈的战斗。这两座山如同涞易的大门,西边是易县,东边是涞水。从这里越过这座山,还有一系列以山北命名的村庄……

甫头站股道的位置已经变成厂房,但是站房仍存。甫垒支线从此处分出,开向永阳镇西垒子煤矿。


院子里就是甫头站站房;这个村子似乎叫铺头,但是车站就是这么写的
站名特写
站名特写2
不算非常破败吧……
看样子连房顶都换过,其实这种配色也很好看

涞水站站房如今只能看见两个侧面。

西侧
东侧


二、涞水站到拒马河大桥的路基骑行

先前的探访,过了快一年半,这里仍旧保存较为完好

去年4月份我发布过拒马河右岸一段保存完好的线路的漫步视频。这次路基骑行的路线则是从涞水站出发到今天城东垃圾处理站的位置结束。所以说如果大桥乘降所确实存在遗存,那么它只能在于垃圾站到西义安的这一段,交给以后的探访。

西义安以东的线路保存得如此完好的一大原因可能是较高的路基,这是大部分段落所不存在的条件。因此这一段线路也成为了全线最适合火车迷徒步的一小段。而我们骑行的条件,建立在涞水站到垃圾回收站中间路基较低部分基本被人为掩埋的条件之上。那天涞水刚刚雨过天晴,路上还有一些烂泥,但是总的来说骑行体验是不错的。

这就还在县城,稍微脏乱差一些
这里还是与铁路路基分开的
出了县城,铁路路基就是路;除了几处烂泥地和一个急上坡,都还算好骑,有时候还会露出来钢轨
也挺好


三、甫垒支线

姑且这么称呼这段线路。这段线路建设于1961年,设有檀山、垒子两站。檀山站引出了另外一条支线,早于1987年窄轨拓宽之前废线。垒子煤矿于本世纪初停止开采之后,这条线路也再无用武之地。据老职工说,当年井下所用的木支架就是依赖铁路的运输,而煤矿开采出的煤也走铁路运出去。

这段支线从甫头站引出的部分已经被厂房占据,遗迹无存。不过这组拍摄于2020年的图片中,这段线路的保存状况甚至好于高易铁路。

从另一端的垒子煤矿出发,铁路路基被铺成水泥路,煤矿也已经拆除大半。一直过了檀山站,才见到了没有被拆毁或者掩埋的铁路遗迹,保存状态也是堪忧。

去垒子煤矿方向,线路边垃圾成堆
去垒子煤矿方向
当天刚下过雨
去垒子煤矿方向
被掩埋的铁路线上长起了野草,与青纱帐融为一体
无聊的细节,不知道这里以前有没有W型弹条?高易全线似乎都没有,不知道是拆了还是没装。反正这个线路不过一台东方红5,一台上游和一台秦岭,装不装无所谓吧……
有种鲸落的感觉(开玩笑)
立根原在破岩中
盛夏雨后

垒子煤矿遗迹。

基本上拆平了
一些留下来的房屋,可能是办公室吧;左下角据说是电机房
拆的很难认出是个煤矿

煤矿生活区,这里还有门卫,对待游客很友好。那天遇到一个老大爷,是煤矿的最后一批井下工之一。煤矿垮了之后,他在这附近的灰厂打零工直到退休。灰厂的待遇远远不如煤矿。

老标语
破败的生活区,这一部分已经荒废了;当然,生活区还有一部分有人打理
天色已晚,人去楼空

拆下来的枕木已经用作围栏。

物尽其用,何尝不是好事?

从中间挖开的铁路路基。

看,这两根钢轨中间被挖开了,另一边是“单轨”哦

天色已晚,没有继续探访。从檀山村出发,这条铁路还会经过丛溪村和行宫村,中间这一段从来没有探访过。行宫村得名于建于此处的清朝统治阶级去往西陵路上的行宫,集中着永阳镇近三千满族人口中的一部分。行宫已于军阀混战中被毁。

这里风景很好
杂草丛生
朝丛溪、行宫、垒子方向看,铁路上的杂草仿佛与青纱帐融为一体


四、钢轨轨腰凸字

高易铁路在1987年开始拓宽时,所用钢轨均为老旧的边角余料。准轨高易铁路全线采用50kg/m规格钢轨,大多数是鞍钢生产的AP1型(一种很常见的钢轨)。这种钢轨于1965年试制成功,原料是含碳的锰钢。值得一提的是,高易铁路所使用的AP1恰恰是生产年代较早的那一批。

如图是山南站到甫头站区间的一处凸字,也可以看到凹字。

60 AP1 69 VIII,1969年8月份,这是年代比较早的AP1钢轨了
鞍钢标志

如图是栗村的一处凸字。

50 AP1 69 VIII,很清晰,与刚才的钢轨是同一批
这几根枕木……会是哪来的呢
也许和传说中的栗村站有关?

如图是高碑店西站的几处凸字。

50 AP1 75 VII
50 AP1 69 VII,这里的钢轨年份就已经开始乱了
50 AP1 69 VIII,清一色鞍钢

在甫垒支线上,发现了一根不同于高易线上AP1的攀钢PD1钢轨。与AP1不同,PD1是以残余钒钛钢为材料生产。

50 PD1 79 VIII,这里可以看到一个没那么常见的攀钢标志;尽管没写PZH,但是PD1毕竟是攀钢特产

(完)

一些关于高易铁路的碎碎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