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豫报 | 楼市买卖双方进入相持胶着状态的10大理由
来自:楼市豫报
销售额和成交量来看,当下楼市正在进入相持阶段。
9月份之前的楼市狂热不再,当下是房地产调控不断持续,上半年透支楼市需求的结果正在兑现。从包括北京、上海、郑州等地的交易量情况来看,楼市正在进入新一轮的相持阶段周期,并呈现以下十大特点。
第一条理由
楼市过度消费,调控下的楼市热度不可持续
根据城镇人口和房地产开发商量,据统计,2010年左右,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户均套数已经达到1.0套;按照国际标准,城镇家庭户均套数达到1.0,楼市体量和市场需求相对富足。当上半年中,一些投资客户开始进入,过度消费了正常的市场。10月份以来,各地调控不断,限购等政策出台,观望情绪出现浓厚,多轮“调控”政策影响消费心理,楼市热度无法持续。

第二条理由
金融政策缩紧,金融杠杆力度减弱
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等出台金融政策,减缓资金支持的楼市不再源动力,资本市场的观望态势来临。
第三条理由
限购范围扩大,不局限于一城一地
这次限购对国内楼市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一些热点城市和区域除了限购,还有限地价、限房价,这样,投资客和把房地产作为金融产品的地产商会增加决策成本。
第四条理由
一些三四线城市库存仍然很大
一些二三线及以下城市,库存量和在建项目压力很大,去库存仍然是主要任务之一,在去库存压力下,房价和市场向上的动力小于压力。

第五条理由
房地产具有自住和投资功能,诸多因素下,投资功能减弱甚至放缓,一些区域项目无法支撑投资性楼市。
第六条理由
土地消费需要过程,供给也需要过程
土地供应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调控,是对之前楼市疯狂之后的做出的一种调整期,楼市将进入平稳发展的周期。
第七条理由
在金融市场压力下,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及合肥、南京、武汉、郑州等地出台了土地新政,是对此前高地价高溢价土地市场的一个解读:正常的房地产市场不需要高地价、高房价,一味的高涨对于开发商还是消费者都不是一件好事情。

第八条理由
房地产后遗症出现
楼市“调控政策下,开发商和购房者同样面临挑战,一些项目出现的问题开始显现,未来仍然会隐藏更多的市场风险。
第九条理由
对于大多数城市而言,面临区域库存和区域开发的矛盾,楼市面临局部压力问题,如果任由市场发展,区域的差异将越来越大,不利于城市的规划发展和购房者的安居乐业,这也决定了未来楼市仍然会面临阶段性调整的不确定性和市场压力。
第十条理由
调控政策的无时间表,影响了市场的日程
从目前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表现来看,调控在一些城市和区域起到了一定效果,但真正的整体效力如何,是否还会出现一些不确定性,仍然需要时间检验的同时,这也就意味着2016年10月份以后,楼市将进入持续发展的调整期,对于开发商还是消费者,都是一个不知定数的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