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拼图 36 护官符 编外篇 之“二合一?双子星!林如海的两个原型”

护官符 编外篇 之“二合一?双子星!林如海的两个原型”
前篇《红楼梦拼图》中讨论了护官符中的一个“编外”家族,李纨之父李守中李家,今天再来聊一聊金陵护官符中的另一个“编外”家族,黛玉之父林如海林家。先说结论,如标题所示,我研究出林如海的原型有两个,一个是曹頫的姑父富察傅鼐,另一个就是曹頫的“恩人”李陈常。这二人有一个共同点,去世时年纪均在六十岁左右(李陈常60,傅鼐62),而且在不同时期,都曾或多或少的给予过曹頫一定程度的帮助,曹頫感恩于心,于是在创作林如海的形象时,将这两个他十分有好感的人物的身份经历合二为一,进行合写,既遮人眼目,又直书历史,这就是曹頫曹雪芹一贯爱用的幻笔写法。
话不多说,我们先直接来看红楼梦第二回中关于林如海的原文:“那日,(雨村)偶又游至淮扬地面,因闻得今岁盐政点的是林如海。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此一段文字与李陈常的官场履历完全一致,下一段另起之文则与富察傅鼐的家世背景完全一致。此处更有甲戌眉批:官制半遵古名亦好。余最喜此等半有半无,半古半今,事之所无,理之必有,极玄极幻,荒唐不经之处。我疑此处批文就是曹雪芹初评石头记时亲笔所写,以“半有半无、半古半今、事无理有”等语提醒读者,林如海的原型其实是“双子合一”,由“半古半今”两个不同时期的人物融合而成 ,故有此“半有半无、极玄极幻”的荒唐但却有理之人物。
再来看下一段写林如海家世背景的原文:“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今如海年已四十……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此段文“书香之族”处亦有甲戌侧批:要紧二字,盖钟鼎亦必有书香方至美。我疑此处批文又是曹雪芹强调林如海是“双子合一”的意思,“钟鼎亦必有书香”,要紧!要紧!
至此关于林如海身世的原文已全部列出,现在我将对其中的“要紧”处进行逐一分析:
第一,“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海者,大也;鼐者,大鼎也。林海可谐音“鼎海”,“鼎海”者,大鼎也,即“鼐”字也,由此可见“林海”正好对应“傅鼐”。“表字如海”应是指林如海表面的官场履历是李陈常,但内里的家世背景其实是傅鼐。
第二,“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钟鼎之家,即富贵荣华的世家望族。据考,富察傅鼐镶白旗,初授侍卫,在雍王府当差。侍卫者,王时之护卫,帝时之亲随,非世家望族子弟不得入选,故傅鼐正好对应林海“钟鼎之家”的出身;而书香之族表明林如海的科第出身,正好对应李陈常科举考试的出身,据考,李陈常正是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进士出身。
第三,“乃是前科的探花”,前科,往届也;探花,俗称第三也,“前科的探花”即指往届科考的第三,又正好对应李陈常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第三甲”的进士出身。
第四,“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兰台寺即古之御史台,兰台寺大夫即都察院监察御史,完美对应李陈常在康熙五十三年升陕西道监察御史后又立即被钦点为两淮巡盐御史的官场履历。“本贯姑苏人氏”,姑苏者,春秋时吴国之领地,其领土当时是包含苏州及杭州北部嘉兴在内的,正好对应李陈常的原籍秀水梅里,即今之嘉兴王店。
第五,红楼梦第十四回回目,“林如海捐馆扬州城”,捐馆,亦捐舍也,死亡的委婉说法,多指在任上的官员去世。回目中说,林如海在巡盐御史的任上去世,地点是扬州,而现实中两淮盐运使司署衙就在扬州,并且李陈常就是在两淮巡盐御史的任上病逝。
至此,根据林如海的原型就是两淮盐鹾李陈常,我们就可以解开此篇开头的疑问,那会子贾琏带林黛玉回苏州处置林如海的家产,竟怎么会发了“三二百万的”横财?据《清实录经济资料辑要》考,康熙五十年,盐税三百七十二万,土地税两千九百九十万,这二三百万的银子可是相当于当时清政府一年总税收的百分之七八左右,林如海的家产竟然达到恐怖如斯的地步?没错,正是有二三百万银这么多,才足以支撑荣宁二府花了淌水般的银子从而修建出元妃省亲的大观园。之前讨论护官符贾家原型的时候我就说过,荣宁二府其实就是曹(寅)府和李(煦)府的合写,连荣国府内部也是如此,年长的李煦就是贾赦,较年轻的曹寅就是贾政,正好又对应历史上曹家长子袭爵的真实情况,又能解释“黑油大门”,这种贾赦作为袭爵长子却单门别院的奇怪现象。是的,元妃省亲就是影射康熙南巡,历史上曹寅李煦先后四次接待康熙南巡,花了“像淌海水似的”银子,即便二人先后十年交替接任两淮盐鹾这种肥差,仍然产生了巨大的亏空,以致康熙五十三年两江总督噶礼欲参曹寅、李煦亏欠两淮盐课银三百万两,被康熙制止,因为康熙知道曹李二人也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因此康熙上谕李陈常任巡盐御史代赔曹寅李煦的盐课亏欠。林如海贡献入贾府的家财是“三二百万”,而据《曹寅奏折》和《李煦奏折》考,康熙年两淮盐政每年课征的税银总额均在二百五十万左右,李陈常任两淮巡盐御史代赔曹李亏欠的时间也恰好是一年左右,因此“三二百万的财”正好对应两淮盐政一年的税银。康熙五十四年,曹頫刚刚接任江宁织造,就面临一个亏空巨大,却无钱弥补的窘迫局面,此时李陈常作为巡盐御史不断提供税银为其代赔填补亏空(虽然是奉康熙之命),显然是有大恩于曹頫。于是有明显爱憎情仇的曹頫曹雪芹将有恩的李陈常与其姑父傅鼐(乾隆年间有恩于曹頫)进行了合写,创作出这样一位既送来林妹妹,又送来百万财的林海林如海的形象。正如红楼梦演曲收尾,《飞鸟各投林》所说:“有恩的,无情的,分明报应。”现将巡盐御史李陈常的官场履历列出,以供参考:
李陈常,字时夏,峄山,号晴峰,秀水梅里人。
顺治十四年,七月初二日生
康熙三十五年,乡试中举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廷试第三甲第二名
康熙四十五年,除授刑部云南司主事,寻陞本部司福建员外郎
康熙四十六年,兼理浙江司事
康熙四十七年,陞河南司郎中
康熙四十八年,分校礼闱,会试同考官
康熙四十九年,出为江南凤阳府知府,是年冬擢两淮都转盐运使
康熙五十一年,署理江苏布政使司事
康熙五十二年,诰授中大夫,荫一子入监读书
康熙五十三年,升陕西道监察御史,钦点两淮巡盐御史
康熙五十四年,奉命留任
康熙五十五年,七月二十七日卒于任上
至此,林如海的原型之一李陈常讨论结束,继续分析红楼梦中林如海原文的关键之处。
第六,“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据考,富察傅鼐与“文忠公”富察傅恒是同宗族同辈分,虽傅鼐家资料难寻,但“文忠公”傅桓的家世却可考。据周汝昌先生《红楼梦新证》中对“文忠公”傅恒的家世考证,可以看出傅恒之祖上,正好是“业经五世”。
第七,“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与富察傅恒家人丁兴旺的族谱对看,傅鼐家确实“子孙有限,没甚亲支嫡派的。”所谓“堂族”应是指傅桓、傅清等堂兄弟等。
第八,“今如海年已四十……今只有嫡妻贾氏”,“嫡妻贾氏”应是指曹寅之妹曹(宓?),“年已四十”这四字看似无关紧要的闲笔,其实却是确定林海身份原型就是傅鼐的关键。据袁枚《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考,傅鼐卒于乾隆三年,年六十二,合推傅鼐应生于康熙十六年。再根据我的研究,此处介绍林如海的原文,应是红楼梦纪年的第五年,正好对应历史上的康熙五十五年。如此算来,至康熙五十五年时,富察傅鼐正好年满四十,与红楼梦原文“年已四十”完美相合。
据考,富察傅鼐于乾隆元年署兵部尚书,又授刑部尚书兼理兵部,其后又尝为内务府总管,乾隆二年更是授满洲正蓝旗都统,可谓红极一时。作为曹頫曹雪芹的姑父,傅鼐应该是拉了一把已被抄家,沦为罪人,生活穷苦的曹頫,应算是有恩于雪芹之人,可惜同李陈常一样,施恩时间太短,都只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因为乾隆三年,傅鼐就因事落职入狱,病卒于家。由此可见,傅鼐与李陈常都是有恩于曹頫曹雪芹之人,但施恩时间太短,均在一年左右,且卒年相似,都在六十岁左右,曹雪芹于是艺术创作,将二人身份经历进行合写,如此便有了“半有半无,半古半今”的林海林如海,这就是标题所示:“二合一?双子星!林如海的两个原型”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