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孩子有没有感统失调?训练师分享
人体有五大感觉系统:触觉、前庭觉、本体觉、视知觉和听知觉。一个人的这些感觉系统过于敏感,或过于迟钝,都会出问题。”专家认为以前庭觉为例,感觉太迟钝的孩子会不停地寻求刺激,因此显得很好动甚至脾气暴躁;而太敏感的孩子,则可能长期处于不安全感之中,对运动感到恐惧和厌恶,“比如不肯荡秋千,不肯滑滑梯,不肯参与小朋友的游戏,这些都是前庭觉防御的表现”。不少感统失调的孩子,只在某个方面表现得很典型,而其他方面都和正常孩子一样。本文简要介绍一下感统失调的常见表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阅读书写困难,可能和视觉统合失调有关
孩子在阅读时,如果常常出现跳字跳行,翻不对页码。在写作业时,比如,出现演算数学题经常抄错等错误。这时,老师和家长需要关注了,如果长期如此,孩子容易出现学习跟不上进度。
这种情况的出现大多是孩子出现了视觉统合失调。采用格仿画、点仿画、快速抄写等科学有效且兼具趣味性的训练方式,帮助孩子具有更灵敏的视觉反应,增强手眼协调能力,提升精细动作的能力。
2.上课专注力差,可能和听觉统合失调有关
孩子会经常忘记老师口头布置的作业或者下节课要准备什么学习用具等。并且在上课过程中喜欢左顾右盼,对老师讲的内容根本听不进去。平常家长喊他,他也总是听而不见或者不在意。另外,这类孩子的记忆力一般都比较差,不能对老师课堂上讲的东西很好的吸收,也是他们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类孩子通常是出现了听觉统合失调的情况。
3.社交互动有困难,可能与触觉统合失调有关
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胆小粘人、烦躁不安情况,有的孩子表现得不合群、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害怕打针等,严重影响到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这类孩子通常是触觉统合失调了。平衡能力差、协调性不好、动作笨拙,观测不准距离,不会躲避危险,没有良好的方向感,并且分不清左右,穿鞋子常常会穿反,怕高、怕剧烈运动等,所以对很多事物也会比较缺乏兴趣。这类孩子通常是前庭平衡统合失调。
4.身体协调能力差,与本体统合失调有关
家里或课堂上坐没坐相、站没站相,秩序感差、精细动作不好。在体育课上,跳绳、拍球,跑步的时候动作不协调、不准确,在音乐课上,跑调走音,有的孩子甚至在与人交谈、上课发言的时候会口吃等。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提升感觉统合能力,让孩子身心、身脑、手眼、手耳协调,顺利面对各种学习、运动和交往上的问题,自信快乐成长,顺利开启一生的优质学习与互动模式。
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病症。药力的治疗是无效的,必须通过正确的感统教育训练才能得到纠正。感统失调的宝宝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宝宝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感统教育对宝宝健康成长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家长适时的进行感统教育可以改善婴幼儿的感统失调现象。
如果你对感统训练师培训感兴趣,可关注公众号小马职考,共同交流!
分享转载只为网友交流学习知识,如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予以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