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三十首
偶题 其一
众口轻臧否,说于夔旷听。
既闻声榻腊,何怨少枪铃。
【注】
(1)夔旷:夔,舜时乐官。旷,即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
(2)“既闻”句:典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殷洪远答孙兴公诗云:‘聊复放一曲。’刘真长笑其语拙,问曰:‘君欲云那放?’殷曰:‘榻腊亦放,何必其枪铃邪’?”
偶题 其二
怀抚非难事,然无控御功。
惜哉刘越石,方叹古今同!
【注】
(1)刘越石:即西晋刘琨,字越石。据房玄龄《晋书.刘琨传》载:“刘琨善于怀抚,而短于控御。一日之中,虽归者数千,去者亦以相继。”
偶题 其三
笑问非追责,善言当饮醇。
含嗔总缄口,汝是镐京人?
【注】
(1)饮醇:典出自陈寿《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裴松之注引虞溥《江表传》:“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后遂以“饮醇”指受到宽厚对待而心悦诚服。
(2)镐京人:典出自司马迁《史记.周本纪》:“其谤鲜矣,诸侯不朝。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偶题 其四
长安虏正频,裹草尚逡巡。
既晓前车鉴,复言刘义真?
【注】
(1)“复言”句:刘义真为刘裕第三子,刘裕灭后秦克长安后南归,以刘义真留守长安。后为夏国赫连勃勃所败,全军覆没,躲于草中为段宏所救。其事迹见于沈约《宋书.武三王列传》,其中有:“义真谓宏曰:‘今日之事,诚无算略。然丈夫不经此,何以知艰难’。”之语。
偶题 其五
冯河执意行,暴虎气难平。
小旻歌犹在,只缘无诤声。
【注】
(1)小旻:即《诗经.小雅.小旻》,其中有“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之句,即上联冯河暴虎出处。《毛诗序》曰:“《小旻》,大夫刺幽王也。”郑玄《郑笺》曰:“当为刺厉王。”朱熹《诗集传》曰:“大夫以王惑于邪谋,不能断以从善而作此诗”。
偶题 其六
浅笑也轻颦,凝然厌启唇。
桃花时见落,总似息夫人。
【注】
(1)息夫人:春秋时楚人,妫姓。息侯夫人,或称息妫。楚文王灭息,纳之,生堵敖及成王。然终未尝与文王通一言。后世亦以桃花夫人称之。故为前文“桃花”出处。
偶题 其七
游娱失静姝,争逐却伤肤。
我亦兵家子,卿非将种乎?
【注】
(1)静姝:语见于《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后借指娴静美好之女子。
(2)将种:典出自房玄龄《晋书.后妃传.胡贵嫔》:“帝尝与之摴蒱,争矢,遂伤上指。帝怒曰:“此固将种也!”芳对曰:‘北伐公孙,西距诸葛,非将种而何?’帝甚有惭色。”
跋西湖游记后诗
西泠风雨夜如磐,金缕歌吹衬客寒。
疏影暗香残褪处,桥头杳渺是孤山。
【注】
(1)西泠风雨:西泠桥位于西霞岭麓到孤山之间。又李贺《苏小小墓》诗云:“西陵下,风吹雨”。
(2)金缕歌吹:金缕即词牌《黄金缕》,史载北宋司马槱在洛下梦一美人搴帷而歌,问其名,曰:西陵苏小小也。问歌何曲?曰:《黄金缕》。苏小小相传为南齐时名妓,李绅在《真娘墓》诗序有云:“嘉兴县前有吴妓人苏小小墓,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
(3)疏影暗香:指梅花,语出自林逋《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4)孤山:孤山为西湖中半岛,毗邻西泠桥。据沈括《梦溪笔谈》载,林逋隐居于孤山之上,梅妻鹤子。按:此句韵脚“山”字押邻韵,尾字押邻韵古以有之,惜不多见,或曰“孤雁入群格”,未有定论,故全集内所作仅此处尾字押邻韵。
回赠渝州韵卿
残阳夕照彩鸾归,临别赠言用意微。
应话巴山听夜雨,阳台不共楚云飞。
【注】
(1)巴山听夜雨:语见于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阳台”句:即宋玉《高唐赋》故事,神女化云化雨于阳台。后如李白《寄远》诗云:“美人美人兮归去来,莫作朝云暮雨兮飞阳台。”
聚餐席间偶答
昔年季野至金昌,累朔声名未显扬。
席上茗前今遇问,诸卿俱得识刘郎?
【注】
(1)“昔年”句:典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褚太傅初渡江,尝入东,至金昌亭,吴中豪右燕集亭中。褚公虽素有重名,于时造次不相识,别敕左右多与茗汁,少著粽,汁尽辄益,使终不得食。褚公饮讫,徐举手共语云:‘褚季野。’于是四坐惊散,无不狼狈。”亦为下联“茗前”之典。
(2)刘郎:即刘备。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云:“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此句化用于范晔《后汉书.孔融传》:“融逼急,乃遣东莱太史慈求救于平原相刘备。备惊曰:‘孔北海乃复知天下有刘备邪’?”
杂诗 其一
休怜夜半华清宫,莫待西厢望月中。
红拂识途擎巨眼,岂嗟青冢怨东风。
【注】
(1)华清宫:即唐玄宗时骊山温泉行宫,宫内长生殿相传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七夕盟誓之地。如白居易《长恨歌》诗云:“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2)西厢:出自元稹《莺莺传》,其中有《明月三五夜》诗云:“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3)红拂:事迹见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相传为李靖夫人,为风尘三侠之一。巨眼:《红楼梦》林黛玉作《五美吟》中亦有“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之句。
(4)青冢:相传为西汉王昭君墓。语见于见杜甫《咏怀古迹.之三》诗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东风:语见于欧阳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诗云:“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杂诗 其二
林下风清气自扬,谁期天壤有王郎。
谢公何忘吉人语,致使新安择婿忙。
【注】
(1)林下风:形容谢道韫具有娴雅飘逸之风采。典出自房玄龄《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初,同郡张玄妹亦有才质,适于顾氏,玄每称之,以敌道韫。有济尼者,游于二家,或问之,济尼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2)“谁期”句:典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还谢家,意大不说。太傅慰释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材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3)“谢公”句:典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此处意指谢安虽对王献之评价极高,却将谢道韫嫁给庸才王凝之。
(4)新安:即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第三女,初适桓济,重适王献之。王献之初与郗道茂婚配,后遭新安公主强嫁不得不休妻。据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载:“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云:‘不觉有馀事,惟忆与郗家离婚’。”王氏谱曰:“献之娶高平郗昙女,名道茂,后离婚。”献之别传曰:“祖父旷,淮南太守。父羲之,右将军。咸宁中,诏尚馀姚公主,迁中书令,卒。”按:司马道福初封馀姚公主,死后追封为新安公主。这里借此故事意指谢道韫如能与王献之联姻,王谢之婚非司马氏所能干预,谢道韫当无悔矣。此句由新安故事而演绎,非事实也。
杂诗 其三
乘龙卜凤亦非材,不慕温家玉镜台。
窈窕红颜绡帐里,个中谁照老奴来。
【注】
(1)乘龙:即萧史之典;卜凤:典出自《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
(2)玉镜台:典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温公丧妇。从姑刘氏家值乱离散,唯有一女,甚有姿慧。姑以属公觅婚,公密有自婚意,答云:‘佳婿难得,但如峤比,云何?’姑云:‘丧败之余,乞粗存活,便足以慰吾余年,何敢希汝比?’却后少日,公报姑云:‘已觅得婚处,门地粗可,婿身名宦尽不减峤。’因下玉镜台一枚。姑大喜。既婚,交礼,女以手披纱扇,抚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尾联“老奴”之意亦出于此。
杂诗 其四
青眼相看题凤客,瓌姿浅映雀罗门。
秋风不散停云意,把盏东篱酒尚温。
【注】
(1)题凤:典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喜不觉,犹以为欣,故作。凤字,凡鸟也。”后作为访友之典。
(2)瓌姿:语见于宋玉《神女赋》:“瓌姿玮态,不可胜赞。”形容女子美好之姿容。雀罗门:典出自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3)停云:为陶渊明所作四言古诗,诗云:“霭霭停云,濛濛时雨”,故以此为题。依序中所言,主旨为“思亲友也”。
(4)东篱:语见于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杂诗 其五
别来疏隔五年期,仍是云英未嫁时?
风月琐言烦见问,口缄心怯总相疑。
【注】
(1)云英未嫁:语见于罗隐《赠妓云英》:“钟陵醉别十年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杂诗 其六
洗净凡心早避喧,知闻旧友却来烦。
酸风谤雨成窠臼,累绁诎缨岂妄言。
【注】
(1)窠臼:比喻旧有之现成格式,老套路。
(2)累绁诎缨:累绁:即捆绑罪人的绳索。语见于刘安《淮南子.泛论训》:“然而管仲免于累绁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诎缨:语见于《管子.小匡》:“桓公亲迎之郊。管仲诎缨插衽,使人操斧而立其后。”这里用此两词代指罪人。
杂诗 其七
池柳曲江讵可闻?前缘皆误赖东君。
闲愁因诞麟儿故,笑问诸卿敢有勋?
【注】
(1)“池柳”句:语见于唐轶名《望江南.莫攀我》:“我是曲江临池柳,者人折了那人攀。” 讵可闻:语见于李白《行路难.其三》:“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2)赖东君:东君即司春之神。如严蕊《卜算子》词云:“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3)“笑问”句:典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元帝皇子生,普赐群臣。殷洪乔谢曰:‘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而猥颁厚赉。’中宗笑曰:‘此事岂可使卿有勋邪!’”
杂诗 其八
燕子楼头舞跰跹,乐天遗韵了依然?
曲终若觉霓裳缺,独挂余香已数年。
【注】
(1)燕子楼:楼名。典出自白居易《燕子楼诗序》:“徐州故张尚书,有爱妓曰眄眄,善歌舞,雅多风态。尚书既殁,彭城有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眄眄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馀年,幽独块然。”按:《全唐诗.燕子楼三首》其诗序曰:“徐州故张尚书有爱妓曰盼盼”,“盼”或假借作“眄”。后以“燕子楼”泛指女子居所。跰跹:即蹁跹,如陆游《除夜》诗:云“椒酒辟瘟倾潋滟,蓝袍俘鬼舞跰跹。”
(2)乐天遗韵:即白居易和张仲素燕子楼诗三首其中之一:“钿带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起即潸然。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一十年。”
杂诗 其九
惊闻夜半鸡鸣月,斜枕闲听却佁然。
未卧清风北窗下,方知早已不成眠。
【注】
(1)清风北窗:典出自房玄龄《晋书.隐逸列传.陶潜》:“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如李白《戏赠郑溧阳》诗云:“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杂诗 其十
薄云捧出青冥月,玉树孤悬碧海心。
榻上清寒眠不足,姮娥此夜可添衾?
【注】
(1)碧海心:化用自李商隐《嫦娥》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碧海:据东方朔《十洲记》载:“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此处取李商隐诗意。
杂诗 其十一
竹叶盐汁引帝车,青丝不系旧人疏。
谁怜长信深宫里,作赋空能拟子虚。
【注】
(1)“竹叶”句:典出自房玄龄《晋书.后妃传》:“(晋武帝)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乃取竹叶插户,以盐汁洒地,而引帝车。”
(2)长信深宫:此处指汉成帝时女诗人班婕妤,因成帝宠爱赵飞燕姐妹,遂自请到长信宫侍奉太后。据班固《汉书.外戚传》载:“赵氏姐弟骄妒,婕妤恐久见危,求共养太后长信宮”,故以长信深宫代指同为女诗人的西晋左棻。
(3)“作赋”句:语出自左棻之兄左思《咏史》:“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左棻事迹见于房玄龄《晋书.后妃传.左贵嫔》:“后为贵嫔,姿陋无宠,以才德见礼。体羸多患,常居薄室,帝每游华林,辄回辇过之。”此处指晋武帝本沽名钓誉,招左棻入后宫不过使其献诗作赋,俨然以一文学侍从看待耳。
杂诗 其十二
投梭折齿又何妨?,未想江郎别后长。
自此犹同萧詧嗅,已然荀令不留香。
【注】
(1)投梭折齿:典出自房玄龄《晋书.谢鲲传》:“邻家高氏女有美色,鲲尝挑之,女投梭,折其两齿。时人为之语曰:‘任达不已,幼舆折齿。’鲲闻之,敖然长啸曰:‘犹不废我啸歌’。”
(2)江郎别后:江郎即江淹,其《别赋》有云:“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3)萧詧嗅:典出自令狐德棻《周书.萧察传》:“(萧察)尤恶见妇人,虽相去数步,遥闻其臭。”
(4)荀令:即荀彧。因其生前曾任尚书令,故称“荀令君”。典出自习凿齿《襄阳耆旧记》:“和季曰:‘荀令君至人家,坐席三日香’。”
咏史 其一
议灭匈奴却惜身,汉军马邑偃蹄尘。
后贤莫笑韩长孺,买死王恢更懦人。
【注】
(1)韩长孺:即汉武帝时御史大夫韩安国,字长孺。其向来主张应和亲匈奴。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皆有传。
(2)买死王恢:王恢为汉武帝时大行令,首议马邑之围。其事迹同见司马迁《史记.韩长孺列传》:“天子怒王恢不出击单于辎重,擅引兵罢也。恢曰:‘始约虏入马邑城,兵与单于接,而臣击其辎重,可得利。今单于闻,不至而还,臣以三万人众不敌,禔取辱耳。臣固知还而斩,然得完陛下士三万人。’于是下恢廷尉。廷尉当恢逗桡,当斩。恢私行千金丞相蚡。蚡不敢言上,而言于太后曰:‘王恢首造马邑事,今不成而诛恢,是为匈奴报仇也。’上朝太后,太后以丞相言告上。上曰:‘首为马邑事者,恢也,故发天下兵数十万,从其言,为此。且纵单于不可得,恢所部击其辎重,犹颇可得,以慰士大夫心。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于是恢闻之,乃自杀。”故曰“买死”。
咏史 其二
戏言无状莫相呵,优孟规箴排调多。
击颊虽惊李天下,同光岂毁敬新磨?
【注】
(1)优孟:春秋时楚国优伶。常谈笑讽谕,曾谏止楚庄王以大夫礼葬马。其事迹见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规箴:即劝勉告诫之意;排调:即戏弄调笑之意。两者皆为刘义庆《世说新语》篇名。
(2)“批颊”句:典出自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庄宗常与群优戏于庭,四顾而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何在?’新磨遽前以手批其颊。庄宗失色,左右皆恐,群伶亦大惊骇,共持新磨诘曰:‘汝奈何批天子颊?’新磨对曰:‘李天下者,一人而已,复谁呼邪!’于是左右皆笑,庄宗大喜,赐与新磨甚厚。”
(3)“同光”句:典出自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新磨尝奏事殿中,殿中多恶犬,新磨去,一犬起逐之,新磨倚柱而呼曰:‘陛下毋纵儿女啮人!’庄宗家世夷狄,夷狄之人讳狗,故新磨以此讥之。庄宗大怒,弯弓注矢将射之,新磨急呼曰:‘陛下无杀臣!臣与陛下为一体,杀之不祥!’庄宗大惊,问其故,对曰:‘陛下开国,改元同光,天下皆谓陛下同光帝。且同,铜也,若杀敬新磨,则同无光矣。’庄宗大笑,乃释之。”
咏史 其三
折槛朱云谏汉成,直言何必早吞声。
含元殿上升朝久,岂独唐皇待魏卿?
【注】
(1)折槛朱云:汉槐里令朱云朝见成帝时,请赐剑以斩佞臣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命将朱云拉下斩首。云攀殿槛,抗声不止,槛为之折。经大臣劝解,云始得免。后修槛时,成帝命保留折槛原貌,以表彰直谏之臣。其事迹见于班固《汉书.朱云列传》。
(2)含元殿:含元殿为是唐京师长安城大明宫之大朝正殿。
(3)魏卿:即魏徵,为唐太宗李世民贞观朝名臣,以犯言直谏著称。其事迹见刘昫《旧唐书.魏徵列传》:“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徵入卧内,访以得失。徵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徵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
咏史 其四
齐师早遣田单出,燕帐偏逢骑劫来。
乐毅犹能遗书报,休言郭隗再登台!
【注】
(1)田单:战国时齐国名将,于乐毅率五国师攻齐危亡之际,田单坚守即墨,后以火牛阵大破燕军,收复失地七十余城,拜为相国,封为安平君。
(2)骑劫:战国时燕国之将。乐毅因遭反间计而逃亡赵国,燕惠王便任骑劫代替乐毅为将。随后田单大破燕军,骑劫也在此战中阵亡。
(3)“乐毅”句:即指乐毅《报燕惠王书》,齐国田单大破燕军,失地尽复,燕国势弱不得以割地求和。此时燕惠王方念乐毅大功,去信欲请乐毅回燕,却又于信中责乐毅弃燕而走,辜负先王知遇之恩。乐毅遂以《报燕惠王书》自辩。
(4)郭隗:战国时燕国大臣。燕昭王元年,燕昭王为报齐灭燕之仇,拜访郭隗,求计问策,郭隗以古人千金买马骨为例,勉励燕昭王广纳贤才,建筑“黄金台”,尊郭隗为师。后成语“先从隗始”即出于此。
咏史 其五
犹言公正做规绳,自古偏私在罚惩。
文帝枉诛张蕴古,奈何唯赦党仁弘?
【注】
(1)“文帝”句:文帝即唐太宗李世民,谥号文皇帝。张蕴古:唐贞观朝大理丞。据刘昫《旧唐书.张蕴古传》载:“河内人李好德,素有风疾,而语涉妄妖。蕴古究其狱,称好德癫病有征,法不当坐。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蕴古家住相州,好德之兄厚德为其刺史,情在阿纵,奏事不实。太宗大怒,曰:‘小子乃敢乱吾法耶!’令斩于东市。”
(2)党仁弘:据宋祁、欧阳修《新唐书.刑法志》载:“广州都督党仁弘尝率乡兵二千助高祖起,封长沙郡公。仁弘交通豪酋,纳金宝,沒降獠为奴婢,又擅賦夷人。既还,有舟七十。或告其脏,法当死。帝哀其老且有功,因贷为庶人,乃召五品以上,谓曰:‘赏罚所以代天行法,今朕宽仁弘死,是自弄法以负天也。人臣有过,请罪于君,君有过,宜请罪于天。其令有司设稾席于南郊三日,朕将请罪’。”
咏史 其六
建康门外望楼头,遗曲后庭未肯休。
请命东昏却悭吝,呛声归命可同俦。
【注】
(1)“建康”句:语见于杜牧《台城曲》诗:“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韩擒虎乃隋朝开国大将,统兵伐陈,其带兵已至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其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陈后主、张丽华后皆为韩所俘,陈遂亡于隋。门,指朱雀门。楼,指结绮阁。
(2)遗曲后庭:即陈朝后主陈叔宝所作《玉树后庭花》诗,如杜牧《泊秦淮》诗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又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词云:“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3)东昏:即南齐废帝萧宝卷,后梁武帝萧衍废其为东昏侯。据萧子显《南齐书.东昏侯本纪》载:“帝尤惜金钱,不肯赏赐,法珍叩头请之,帝曰:‘贼来独取我邪?何为就我求物?’。”
(4)归命:即东吴亡国之君孙皓,降后晋武帝司马炎封其为归命侯。典籍中曾数载孙皓戏弄司马炎之事,如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三》中载:“引见归命侯及吴降人。登殿稽颡。帝谓曰:‘朕设此座以待卿久矣。’曰:‘臣子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又如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中载:“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不?’皓正饮酒,因举觞劝帝而言曰:‘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帝悔之。”呛声:即俗语叫板、找茬之意。
咏史 其七
前代几多问鼎臣,未闻雄主自甘沦。
猜虞总忌桓温僭,却唤王敦是可人。
【注】
(1)问鼎:典出自左丘明《左传.宣公三年》:“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又房玄龄《晋书.王敦传》:“(敦)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即下联王可人问鼎典之出处。
(2)桓温僭:桓温为东晋权臣,生前曾求晋廷加九锡,然受制于王谢诸世家所阻,至死未能如愿。后其子桓玄篡位称帝,建立桓楚,追尊皇帝,庙号太祖。
(3)王敦是可人:语见于房玄龄《晋书.桓温传》:“(桓温)尝行经王敦墓,望之曰:"可人,可人!"其心迹若是。”
咏史 其八
兵戈从古允三败,走北方今始二回。
曹沫柯盟犹复地,任凭存信率师来?
【注】
(1)三败、始二:语见于房玄龄《晋书.庾亮列传》:“(庾)亮遣督护王彰讨峻党张曜,反为所败。亮送节传以谢(陶)侃,侃答曰:‘古人三败,君侯始二。当今事急,不宜数耳’。”
(2)“曹沫”句:典出自《史记.刺客列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后因以曹沫虽有三败耻但终能报鲁国之羞,成为一雪前耻之典。
(3)“任凭”句:典出自《旧五代史.李存信传》:“从讨刘仁恭,师次安塞,为燕军所败。武皇怒谓存信曰:‘昨日吾醉,不悟贼至,公不辨耶!古人三败,公姑二矣’。存信惧,泥首谢罪,几至不测。自光化已后,存信多称病,武皇以兵柄授李嗣昭,以存信为右校而已。”